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佛祖滅後,三藏十二部集結了阿難、葉佳等人和五百羅漢,都是人們憑記憶寫的。難到沒有糟粕嗎?

佛祖滅後,三藏十二部集結了阿難、葉佳等人和五百羅漢,都是人們憑記憶寫的。難到沒有糟粕嗎?

據《佛光辭典》

第壹次聚會:佛陀入滅後90天,在昭王的庇護下,500阿羅漢在莫傑托王佘城郊外的七葉洞聚會,舉行第壹次聚會,以摩訶迦葉為首,故稱500聚、500聚法、500離。這部集子,根據《五點法卷三十》、《摩訶僧法卷三十二》,由阿難念經(修多羅或法藏)和阿婆念經(皮藏)編纂,再由長老對所念誦的經法進行審核修訂。這種說法壹般被歷史學家認為更可信。還有其他說法,如:根據《大智慧》卷壹、《金剛仙子》卷壹,葉佳在考牙山上收藏了大乘三藏,而文殊、彌勒等於鐵外山,與阿難壹起收藏了大乘經典,稱為鐵尾山大乘集。但這壹理論被懷疑是大乘佛教興起後的傳說。(所以漢代的大乘佛教很少用這種說法,壹般都是第壹次聚在七葉洞。)

第二次聚會:佛陀駕崩約100年後,印度東部附言族群比丘反對戒律,提出十大新主張。為此七百比丘會在毗舍離城,以耶舍為第壹,舉行第二次聚會,稱為七百聚,七百聚法,二聚,二聚。此集以法集為依據,規定彜族後記比丘所作十事,為違法。

第三次聚會:在佛陀駕崩後的236年,在阿育王的庇護下,壹千名僧侶將在摩揭陀王國的華氏城舉行第三次聚會,穆伊蓮·帝子為第壹次。這本書集中於經典、法律和論文。皇帝廉的兒子必須自己寫《論事》來反駁當時的各種異說邪說;集會結束後,壹群僧侶被挑選出來在恒河流域以外和印度以外傳播佛教。壹、二會說在南北佛教中都有傳播,三會說只在南方有傳播。

基本上這是大乘學院認可的比較大的三次合集。後來佛教傳遍全國,遍布全國。

比如:

第四次聚會:有兩種說法:北傳和南賦兒。(壹)佛教傳到北方有兩個記載:

(1)據波盤豆大師傳,佛陀圓寂五百年後,相傳眾僧噶音衍子,到印度西北的克賓國,集五百羅漢、五百菩薩,由A?vagho?a菩薩寫成文字,寫成萬贊諸佛(即大菩薩論)。(2)據《大唐西域記》卷三,佛陀駕崩四百年後,在伽尼沙國王(凡·卡尼斯卡)的庇護下,天下的僧人和友人最先聚集在伽尼沙·米洛(即客)的國度,闡釋三藏的五百人論,最先對吳波的十萬作頌。第二次,他在佩納耶的十萬首詩上做了頌詞,解釋佩納耶(法)藏;之後,他寫了壹首阿比達摩·皮婆沙的十萬首詩的頌歌,解釋阿比達摩的(論)西藏。所有的30萬贊,960萬字,加涅西加國王都是以紫銅為鑒,刻紙,封石信,並在其中建塔。後者更可信。

。(2)據《大乘》記載,南傳佛教說,第四次聚會是在錫蘭國王帕塔迦瑪尼統治時期,在馬特裏村的阿魯加洞(阿魯寺)舉行的,由羅希達主持,有500名僧人參加。會議期間,背誦了佛教三藏,修訂了三藏註釋,重新整理了經典順序,編寫了第壹部巴利三藏和僧伽塔姆註釋。第五次聚會:據巴利文《宗教史》、《緬甸史》第六章記載,1871年,緬甸國王敏東(在位1853 ~ 1878)召集2400名高僧在首都曼德勒舉行第五次三藏聚會,國王為保護人。本集以法書集為中心,花了五個月的時間校對原經文的異同,壹起背誦。將收集的三藏文字刻在729塊方形大理石上,豎立在曼德勒山腳下的Kuthodaw,周圍有45座佛塔,至今仍存在於曼德勒古都。第六次收藏:1954年5月17日維薩卡日(世界佛日),緬甸佛教在國家贊助下舉行第六次收藏。這部文集的意義在於團結佛教徒,促進上座佛教的繁榮,提高緬甸作為獨立國家的地位。組裝地點位於仰光北郊的伊古山上,建築是仿照印度七葉洞首次組裝時的樣子。本集以第五集所刻的729塊大理石銘文為基礎,廣泛采用錫蘭、泰國、高棉、倫敦巴利文經文協會、緬甸的各種巴利文版本進行詳細考證。組裝完成,印刷流通。此次聚會由散布在南方的各國僧人參加,散布在北方的各國僧人也被邀請觀看儀式,歷時兩年多,於1956年衛塞節(佛歷2500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