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和喝茶強調的是吃和喝的動作,好像更註重的是解渴的結果;喝茶品茶更多強調的是慢慢品鑒和領悟,是壹種精神享受,註入更多人的精神感受。走進農家樂,主人在飯桌上難免會提到這樣壹句話:“妳們吃的都是粗茶淡飯。”這說明妳吃的都是粗茶。當然,“粗茶”只是店主的卑微之詞,與茶葉品質無關。然而“茶”字卻透露著農家的淳樸。吃茶的說法在農民中比較常見,所以“吃茶”有壹點方言俗語的味道,同時又多了壹點鄉土氣息,多了壹點瘋狂和豪邁。壹個“吃茶人”似乎再現了《水滸傳》中喝酒吃肉的形象。對於壹些少數民族女孩來說,稱呼“茶”體現了女孩的女人味、純樸和好客。喝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就像吃飯壹樣。說到茶,妳可以想象壹個古老的木屋,壹家人圍坐在壁爐旁,頭發花白的老人,憨厚的孩子,孫子們在周圍玩耍,紅色壁爐上方的土茶壺裏翻滾著茶水。茶香四溢,古木香混合飄向遠方。“喝茶”更重要的是突出壹個喝水動作。喝茶的直觀感受是,茶不斷向喉嚨引流凸顯了壹個過程,仿佛更多的是為了解渴。喝茶是壹種流行的說法。渴了可以隨便倒壹碗,或者隨便喝壹杯。可以是禮貌待客的方式,可以自己喝,可以幾個人喝,可以壹群人喝,可以在家裏喝,可以在熱鬧的茶館喝,可以讓懂茶的人喝,也可以讓不懂茶的人喝。喝茶的人不同,喝茶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但有壹點是壹樣的——“喝茶”講究的不是人與茶之間的感情,而是人的需要,拉近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需要。“走,喝茶!”是飲茶人的約定,是飲茶人的聚會,是飲茶人享受孤獨之後享受熱鬧的時候。
《飲茶》聽起來有些優雅,蘊含著壹種含蓄的美。它要求的是安靜的環境,安靜的人物,安靜的心靈——環境絕對不是熱鬧的街邊茶館,人絕對不是三五成群,心中沒有雜念。他們講究的是人和茶情的融合。喝茶和喝酒有相通之處,都強調以上三靜。李百佑的“壹飲而成三人”,說明飲者其實是在享受自己的孤獨。喝壹口其實是壹個人無盡的感悟,是壹個人通過酒或茶找到知己和心理寄托。“味”重在它的味道,品茶重在它的味道和內涵。普洱茶健康、厚重、和諧、正宗。“品茶”重在細味,味就是茶的質、形、色、香、味、氣、韻。品質是過程,是時間和文化的積澱,是茶的優劣和感受。品茶師有自己的經歷和魅力。同樣的是品茶師與茶對話,他們的感受是建立在茶的基礎上的。就四個文化問題而言,我個人認為“喝茶”和“飲茶”是形式和形象,“喝茶”和“品茶”是情感和神。但無論吃、喝、飲、品,其實都說明中國茶起源早,茶文化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