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常遠先生教育方法介紹

常遠先生教育方法介紹

作為導演,他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壹個主題”——以“創新”為主題;“兩個特色”——“特色園”和“特色班”;“三建”——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園本課程建設。下面是我整理的常遠先生的教育方法介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園長先生教育方法介紹1教育教學是幼兒園的重要內容,其成效直接關系到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努力地做好這項工作。那麽如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呢?

首先,要明確幼兒園教研工作的任務:

首先,組織教師學習幼兒教育教學相關的政策法規、理論和實踐經驗,組織討論,加深理解。比如:小組學習和各種觀察;

其次,針對幼兒園的實際,特別是存在的問題,選擇研究課題,邊實踐邊研究,使教研工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這是教研工作的壹個重點。比如我曾經工作過的幼兒園壹角的布局和利用就沒有做好,幾年來壹直是這樣,利用率低,幾乎是裝修。針對這種情況,園領導選擇了研究區角活動的課題,請老師們探討活動角的分類,每個角布置什麽,有哪些促進幼兒發展的材料,如何指導活動角的活動,並總結出相應的經驗或體會。

最後,組織教師對教育教學進行深入系統的總結。深入實踐是教師的優勢,那麽如何讓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呢?要組織教師進行深入系統的總結,在總結的同時互相討論,互相促進。這個總結也是對自己工作的壹個評價和審視。在總結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出壹些工作規律,以便更好的工作。

第二,業務學習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措施。

做好教師的專業學習,必須做到“三有”,即有目標、有內容、有步驟,讓教師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1,將專題研究的理論學習融入其中。以前開學的時候,老師自己做計劃,期末寫總結。結果我覺得沒什麽可寫的,也不知道怎麽寫。究其原因,壹是缺乏專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二是平時忙於日常工作,無暇顧及專題研究。因此,有計劃地安排壹些專題的理論學習,可以幫助教師學習和掌握壹些教學科研的方法,同時通過定期的學習交流,了解教師的難處和他們的操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有針對性地補充理論,指導實踐。另壹方面,他們也督促教師將專題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讓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自己的研究計劃,不斷收集、積累、分析專題材料和素材,做出專題。

2.將外部觀察教學和日常教研活動的內容融入其中。只有把學習和運籌學結合起來,才能在實踐中起到指導作用。比如每次設計家長開放日,常規課和半天活動的要求以及具體的教學計劃,都可以作為業務學習的內容。這樣的學習起到了服務實踐,發揮業務學習有效性的作用。

3.納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文化素養的內容。針對教師專業素質上的薄弱點,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達到有的放矢的目的。比如,為了提高每壹位教師的各方面技能,園方組織教師開展各種園本培訓,舉辦各種比賽,通過這壹系列的學習活動來提高每壹位教師的各方面技能。

4.在教育內容上,提倡玩遊戲,從中學開始學習,而不是強調識字,做數學題;在教育形式上,要多壹些肯定和期待,少壹些訓斥和忽視;在教育方法上,要給幼兒樹立榜樣。

3.長期以來,許多幼兒園壹直將教育視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

因此,研究內容僅限於教育,忽略了對守恒的研究,這是不恰當的。事實是,研究幼兒園教育不僅要研究教育,而且要研究保護,這與幼兒園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的工作原則是壹致的。

1.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做好兒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兒童保健工作落到實處,使我們的接班人健康成長。幼兒年齡小,生活能力差。他們每天吃、喝、拉、散、穿、學、住、行的每壹個細節。做好保育保健工作,教師要“奉獻壹顆心,做到三個‘保證’”。“奉獻壹份愛”就是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學前教育和孩子。作為壹名幼兒教師,應該有壹顆寬廣的心。“沒有情感和愛,教育就不是教育”。“做好三個‘保證’,即保證衛生、安全和良好習慣。健康保護就是教室和玩具要及時消毒,吃飯前後要清洗幹凈...安全保護就是發現孩子有彈珠等危險品時,要建議孩子拿出來,讓家長帶回去或者替孩子保管。當緊急情況發生時,立即妥善處理...保持良好的習慣就是要求孩子盡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飲食習慣、午睡習慣、言行習慣等...

2.教師還要註意營造良好的集體關懷秩序,創造和營造集體氛圍,充分發揮幼兒群體或集體的影響力,同時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 * *分享活動和遊戲,發揮幼兒夥伴間相互鼓勵和促進的作用。而且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素質教育,給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和體驗。物質氛圍對孩子的刺激和印象是具體的,而良好的物質氛圍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的,這壹點非常重要。精神氛圍對孩子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也有重要作用。在幼兒園,老師的善意與和諧,對園的奉獻與熱愛,對他人的同情與幫助為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主任先生教育方法介紹2 1。強化管理機制,創造人文管理。

進壹步實行主任統壹領導下的分級管理,使園區各項工作協調有序運行。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壹位員工,在思想上開導他們,在業務上引導他們,在工作上肯定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努力帶動他們積極工作,培養互助的團隊精神。

2.積極尋求幼兒園穩定發展的有效措施。

首先是教師的成長,創造機會讓教師出去看看,找出自己的差距。我也很珍惜每壹次學習和培訓,特別是參加省骨幹教師培訓,開闊了我的心胸。暑假期間,我還會參加心理健康C證的培訓。

其次,加強日常工作的管理檢查,每月對班級的教學工作、保育工作、衛生工作、家長工作、安全工作進行考核。深入的班級調研顯示,壹年多達60節課,導致老師們把重點放在了音樂領域的教學、區域活動的開展和半天活動的規範上。特別是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從零開始,逐漸走向規範和豐富。本學期創建了八個社交區,極大地豐富了兒童遊戲的內容。

然後,搭建壹個展示自己風格的平臺。青年教師有王、羅瓊君、顧佳靜、陳朝燕,分別參加區、轄區、小組的教學競賽和展演活動。

3、科研工作,初嘗成果

我園的課題“讀經、讀詩、讀書”圓滿結束,獲得了區優秀成果三等獎,也收獲了第壹本教案集《采摘》。新課題“依托科普繪本提高兒童科學素養”和研究課題“農村兒童科學素養調查”均在該區設立。反思自己,覺得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努力不夠突出。為了取得更大的成績,我計劃下學年花更多的時間。

4、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堅持每周壹次的“國旗下安全教育”,警鐘長鳴,未雨綢繆。定期與物流人員壹起檢查設施設備,並及時上報維修。註意食品安全,發現問題及時與相關人員協調更換,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多次與門口的攤販溝通,保證道路暢通。

5、認真教學,與孩子建立感情。

認真備課,準備教具,合理安排半天的活動,讓孩子快樂地和我壹起度過。為此,我也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遇到和其他工作沖突的時候,我會和班主任對調,盡量不安排代課。有些班級因為特殊原因缺人手的時候,我會主動幫忙,擡桌子,床,搬餐具等。,讓孩子能按時入睡。

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行為十有八九是習慣,而這些習慣大多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所以,在童年時期,要特別註意習慣的培養。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比知識的獲取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壹個人脫離社會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進而影響他壹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壹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兒童養成教育的內容涉及面很廣:熱愛祖國,講禮貌,講究衛生,上廁所正確洗手,文明飲食,遵守公共道德,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在大班開始的時候,我發現班裏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壹般有三種情況:有的孩子不僅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餐具擺放整齊,而且懂得禮貌,遵守規則,所有的套路都很好,壹般不需要老師提醒也能做到。而有的孩子,吃飯慢,集體活動說話,角落活動打架,爭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提醒。還有壹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的很明顯,比如有的孩子沒有很好的聽講習慣,有的挑食,有的拖拉,有的沒有規則意識。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壹,給孩子樹立壹個好榜樣。教師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孩子們被要求做什麽,我和我的班主任也按照這些要求去做。見面時禮貌問好,飯後擦桌子漱口,需要配合時主動幫忙,課堂上盡量小聲說話,走路輕壹點等等。讓孩子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這壹點也很重要。在集體生活中,同伴群體也給孩子提供了互相模仿的對象,影響了孩子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經常表揚班上能按要求做好的孩子,讓其他孩子模仿學習,在同齡人中起到表率作用。有些孩子晨練回來小便喝水後,進教室總是跑跳。我會在教室門口輕輕地對他說:“妳看看教室裏的孩子坐得多好。他們在靜靜地等老師上課!”吃飯的時候,第壹組的孩子愛說話,我就會說:“第二、三、四組的孩子安靜吃飯,是文明的小飯桌。”當孩子有榜樣可以學習時,他們會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並會立即糾正。下午的轉角活動結束後,我組織孩子們做了點評和總結,表揚了收集玩具好、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謙虛合作的孩子們,也讓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發現哪些孩子的轉角活動好。現在,我們班的兒童角活動在秩序和遵守規則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第二,積極鼓勵,耐心引導。我發現班裏有幾個孩子做事拖拉,不遵守紀律,缺乏任務意識,自我管理能力弱。比如周上課小動作太多,當值日生就愛玩。周建青聽力習慣不好,做事不認真,午睡影響別人。班裏這些沒有養成良好作息習慣的孩子,不僅很麻煩,對其他孩子也有不好的影響。因為他們經常犯錯,被批評很多次,所以我覺得過多的用批評來教育這些孩子是沒有效果的。比較好的方法是,在他們的好行為出現時,用正面鼓勵,積極引導,及時表揚。前壹階段男生排隊的時候特別亂,特別吵。但有壹次,我讓所有的孩子在門口排隊,發現辛月瑤自覺地站了起來,動作很快。我立刻表揚了他,其他孩子也看到了,也向他學習。那天早上,辛月瑤做了很棒的練習,還站了隊,我又表揚了他壹次。那天上課的時候,辛月瑤也格外守規矩,積極回答問題。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哪怕是壹個贊賞的眼神,都會讓孩子產生壹種表現更好的欲望,也就是“良性循環”效應。劉向凱有段時間特別散漫,所有活動總是落在別人後面,經常和同伴爭玩具,打架。老師總是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時間長了,好像充耳不聞。壹天下午午睡,劉向凱睡得很好。起床後,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穿衣服的時候,我又走到他身邊,小聲說:“今天午睡真好。我相信妳很快就會穿好衣服的!””這壹次,劉向凱沒有在宿舍裏故意磨蹭。對於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較弱的孩子,多壹些耐心,不斷用語言來強化怎麽做,我覺得是正確的。善於發現他們的小進步,及時鼓勵,運用正向強化。壹個“亮點”行為的出現會導致整體行為的改善。

第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重點突破。相當壹部分孩子在某個特定行為上有問題。有的沒禮貌,有的有睡午覺的壞習慣,有的挑食...這個需要根據具體問題來解決。當王京凱和老師說話時,他總是不稱呼自己。他經常說“幫我看看我的畫”“妳帶孩子出去玩了嗎?”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就忽略王京凱的話,讓他不禮貌的話得不到老師的回應,讓他因為不禮貌而受到懲罰,以此來提醒他改正。薛原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總是拖拖拉拉。在個別交流中,我向她指出,妳上課很會回答問題,很守紀律。如果妳快速地做事情會更好。徐福康的學習習慣不好。我和父母溝通,讓他們監督他做完當天的作業再去玩,每晚留壹段時間專心畫畫,看書或者寫數字。現在,徐福康在課堂上註意聽課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

以上三點是我在兒童發展教育實踐中的壹些體會。

我覺得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發展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積極通過家長會和家庭接觸向家長宣傳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請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只有孩子在家,在園,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從他律到自律,讓常規成為壹種自覺的行為,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