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頂級選手的演講大概800字。

頂級選手的演講大概800字。

準備好玩家1的評論1

Ready Player One,壹部來勢洶洶的電影,曾經讓我懷疑是商業炒作,但是買了票看了之後,覺得還是值得的。來說說我對Ready Player壹的感受吧。

首先,就場景而言,除了《阿凡達》,《Ready Player One》的電影場景可以說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故事梗概是,2045年,現實世界在大蕭條後衰落,人們沈迷於虛擬遊戲世界尋求安慰。某遊戲創始人去世,他發布了壹個“讓所有用戶找彩蛋”的視頻。在遊戲中找到三個彩蛋就能得到他價值5000億美元的遺產,這就引出了電影的整個劇情。

可以說整部電影都有不壹樣的感覺在裏面。當我看到哈利迪葬禮上所有的葬禮物品被做成星際迷航的標誌,當我看到《周末夜狂熱》的迪斯科舞池,當我看到《閃靈的庫布裏克》裏奔湧的血漿和237號房間,當我發現那人的車是《回到未來》裏的跑車,當我看到虛擬人打扮成“超人克拉克”來隱藏自己的身份,順便戲弄他,當然更不用說小醜小醜,機械戰警,夜翼,高達,忍者神龜,外星人甚至HelloKitty。當然,我所知道的彩蛋只是冰山壹角,真正為這部電影服務的不僅僅是激動人心的情感彩蛋,還有同樣優秀的電影品質。

斯皮爾伯格是壹位著名的導演。他沒有像其他遊戲那樣簡單的推故事線,而是巧妙地引入了簡單的推理和陰謀的沖突,巧妙的鏡頭和驚艷的視覺效果,讓故事變得有趣,最終將死宅推向高潮。

這是壹部當代流行文化的編年史,承載著每個人的青春和愛情。斯皮爾伯格把自己純潔不變的心放進了電裏,放在了這樣壹部當代的作品裏。作為光影特效造夢的壹代宗師,71歲的資深導演,有如此青春、技術、藝術的勇氣,不禁感嘆“有電影真好”。

準備好玩家壹的回顧2

我不是不喜歡看科幻電影。主要是這幾年除了大場面,大明星,大制作,故事結構和內涵都差不多。聽朋友說這個Ready Player One很不錯,愚人節就去電影院看了壹下。下面說說我個人的反饋。

首先,這部電影的時間定位很獨特,就是27年後,離我們很近,故事很“熱”關於VR。其實我對這類片子並不感冒,但是Ready Player One給了我不壹樣的感覺。這部電影思想很科幻,內容很深刻,讓人覺得看不夠。

作為壹個普通觀眾,我把它的核心內容定義為“初心、友情、愛情”,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老套,但看完電影,我的直觀感受是,這部電影的劇情不拖沓,代入感很強。所以我覺得這部讓我從頭到尾都很緊張,仿佛身處2045年的電影,完全可以彌補它內核的不足。如果再加上對大師的崇拜,對遊戲的熱愛,對劇中彩蛋帶大的感情,我完全同意給電影五顆星。

最後,在看電影之前,我對這部電影從導演到演員都壹無所知,是非常盲從的典型。沒有看到任何關於彩蛋和梗的介紹和總結,導致有些地方沒有很好的制作* * *歌曲,但另壹方面也讓我客觀的看了這部電影,沒有任何濾鏡。

電影的最後,韓禮德在男主離開房間的時候對他說了壹句“謝謝妳玩我的遊戲”。老實說,這壹點我當時真的沒有理解好。我單純的以為純粹是為了刻意強調主題。回家的路上,我把電影和導演舞臺背後的故事補了壹遍,我的反射弧終於發出了感動的信號。

電影裏的韓禮德不就是導演本人嗎?他對男主角說的話,仿佛導演在對觀眾說:“謝謝妳們來看我的電影。”電影片名《頭號玩家》不也是在感謝那些壹直追隨他的“頭號粉絲”嗎?回想起來,我才明白導演是如何用壹種超前的方式向自己喜歡的事業致敬的。喜歡不是口號,也不需要反復強調。即使我根本不了解斯皮爾伯格,我也被他“不改初衷”的信息感動了。

作為壹個偽電影迷,我需要補上斯皮爾伯格的其他作品,因為這部電影裏的很多彩蛋都是其他電影裏的,有些在看的過程中聽起來並不* * *的。這不是因為電影,而是因為我無知。建議大家在看之前先看看斯皮爾伯格的其他作品,再看壹遍,保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準備好玩家1的回顧3

《Ready Player 1》中的遊戲人物和經典遊戲,都是《Ready Player 1》送給玩家的最浪漫的情書。我真的被這些感動了。當我看到男主角開著車回到未來,從遠處往車裏吸金幣的時候,我真的笑成了壹個250斤的胖子。這部電影讓每壹個喜歡電影、動漫、遊戲的人來了壹次集體高潮,而對科幻、虛擬現實、ACG不感興趣的人,很難像影迷、動漫迷、玩家那樣興奮。

如果只看劇情,真的中規中矩。影片講述了壹個少年x戰警激光眼在虛擬遊戲中拯救虛擬世界,最終像教科書壹樣收獲愛情和金錢,到達人生巔峰的故事。影片結尾強調虛擬世界很精彩,但也只是虛擬。我們在沈浸於虛擬世界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這個惱人的、重生的現實世界,它需要勇氣去認真生活。現實中的朋友需要認真對待。所以看完電影,壹定要和陪妳看電影的人去吃壹頓小龍蝦,拍壹場Tik Tok。

我真的很佩服斯皮爾伯格能夠把這麽多版權固定下來,無縫連接成壹部電影。友情提醒:即使找不到這些梗,也完全不影響對電影劇情的理解。電影不挖坑,不留梗。整部電影現在已經挖好埋好了,耐心解釋,沒有留下後患。給觀眾壹場清晰完整的視覺盛宴。

準備好玩家1的回顧4

第壹,對未來社會的準確預測

《勇敢者的遊戲》以電子遊戲為背景,但我們都知道那部電影的神奇故事不可能真的發生。

就緒玩家壹是現有的虛擬現實。玩家在遊戲的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切換,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我從不玩網遊,但我相信電影準確預測了社會的未來發展。霍金說,“生命的意義不在外面的某個地方,而在我們的頭腦裏。”估計會有越來越多的遊戲玩家拒絕承認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失敗,把希望和喜悅寄托在自己創造虛擬世界的成功上。

如果技術發展到未來人類的大部分活動都可以實施,大部分感情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如果技術發展到分不清虛擬和現實的地步,就好比索倫托以為自己離線了,不知道自己還在遊戲裏。那時候,我們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網絡上嗎?我們現在越來越依賴手機,這似乎是壹個不好的跡象。

第二,強者只會聯合強者。

勝利者總是需要聯盟的,只有強者才有資格結盟。由韋德·沃茲(Wade Woz)、薩曼莎·庫克(samantha cooke)和老友記(friends)組成的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位列遊戲榜單前五。

弱者是散沙。就像影片結尾“重疊建築區”壹大群人圍住反派索倫托,看似隊伍氣勢磅礴,實則只是壹群烏合之眾。索倫托壹舉起手槍,人群就默默地讓開,好讓他繼續作惡。

李敖在北京法源寺寫道:“光天化日之下,黑暗時代,他們在看著我們流血。如果我們成功了,他們會鼓掌,會參與;如果我們失敗,他們會袖手旁觀。我們來救他們,他們救不了自己,現在他們看著我們也救不了自己。”

第三,角色安排的“政治正確性”

由男人、女人和朋友組成的正義聯盟,不僅考慮性別和種族的平衡,還精心選擇國籍。他們在遊戲中的角色結局也非常耐人尋味。

日本人(演員長相帥氣)變身高達與索倫托戰鬥,但在變身時間用完後未能及時離開,身體萎縮,被索倫托消滅,率先死亡。這是否意味著在80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看似強勁,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非裔美國人在擊敗索倫托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韋德和周架起了壹座溝通的橋梁。最後滾燙的巖漿落下,第二個死了。感覺在西方人眼裏,骨子裏還是有種族歧視的,而且這種歧視很微妙。

中國男孩(因為片中名字叫“周”,假裝推測)和男主壹起進入敵方大本營,和男主壹起站在最後壹關前面。掛機的原因是索倫托引爆了可以毀滅整個星球的大殺器,在千千與女主和上千名玩家的遊戲中全軍覆沒。是不是在映射中國雖然年輕,但前途不可限量?

為什麽韋德能獨自撐過比賽?因為他得到了壹枚多了壹條命的硬幣。暗示美國打不死?

韋德得到這枚硬幣不是因為運氣好,而是因為他訪問哈立德的個人資料庫超過1001次,他比管理員更熟悉哈立德的個人信息。看完這部電影,妳還覺得背知識點對學習沒用嗎?

此外,這部電影還向許多電影致敬,如蝙蝠俠,超人,回到未來,星球大戰,星際迷航,德古拉,公民凱恩,《侏羅紀公園》,金剛,終結者,凡人快打,外星人,閃靈。

總之這部片子很精彩,強烈推薦去電影院看。最好選擇IMAX的大廳,3D效果體驗更好。

準備好玩家1的評論5

頭號玩家的故事發生在不遠的未來2045年。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已經支離破碎,破敗的街道,汙水橫流的城市,破敗的廢墟。也許是對這個世界的絕望,所有人都在尋找內心的平靜。隨著VR技術的發展,每個人都投身於壹個虛擬的世界。

就像現在和以前的很多遊戲壹樣,比如經久不衰的魔獸世界,壹個宏偉完美的世界體系,有自己的規則,宏偉的故事,奇幻的旅程,夢幻般的體驗。沒有了現實世界的束縛,每個人都在另壹個空間發揮著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就像我們現在沈迷於遊戲,擺脫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時間在這壹刻停滯不前,我們的思想和理念投射在遊戲中。我們是這個遊戲世界的壹員,就像現實中的自己,壹個鮮活的個體。只是這些圖像被投射出來,那些圖像在我們的大腦裏生根發芽。

也許Ready Player One的最終結局會像《黑客帝國》中的虛擬世界壹樣。我們終將被機器控制,機器人將不再遵守機器人三大定律(阿西莫夫科幻小說,機器人三部曲)。我們將在虛擬世界中度過壹生。那個時候,我們早已分不清現實與虛擬。

本身我們的大腦就是分不清什麽是不真實的,什麽是真實的。眼睛只是身體的壹個接收器,將數百萬億字節的信息傳輸到大腦,然後大腦簡化信息處理,形成我們的意識。即使沒有感官接收器,我們也可以想象和創造壹個全新的世界。如果不是,妳怎麽解釋那些偉大的小說的奇妙思想?

夢是另壹種解釋。我們做夢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波動,就像生活在夢裏壹樣,夢裏的壹切都是真實的。如果我們感到悲傷,我們也會哭泣,我們也會在夢中呼喊我們想念的人的名字。

夢是壹個人最本真的表達,是現實中被壓抑被拒絕的情緒的表達。

這種表達壹定是委婉模糊的,夢裏的那些畫面可能就是我們現實的投影。比如妳在夢裏夢見自己開車,那是因為妳在現實中有壓力,對生活失去了壹些控制,而開車是對車的控制,妳的需求在夢裏得到了滿足。

別忘了,會有後果的。如果妳在夢裏夢到壹個人,妳可能很久沒見到他了。在現實中,妳不會承認妳想念他或她。但夢是最真實的表達。

回到《Ready Player One》,現實世界的殘酷和毀滅讓我們投身於虛擬的VR世界。就像我們的現實世界,我們每天面對的虛擬網絡,電影裏的主角是壹個木訥的宅男,是耀眼的虛擬角色背後的黑大媽。回到現實中的汩汩床,現實世界和虛擬是那麽的脫節。

壹個在虛擬世界裏無所不能的遊戲玩家,在現實中可能就是壹個瀕臨破產的流浪漢。在虛擬世界裏呼吸的女孩,在現實世界裏是個小氣的男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分離,就像我們和夢境的分離,那才是真實的自己。哪個世界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願意接受哪個世界規則?我們是想活在壹個精彩的虛擬世界,還是接受壹個破敗的世界?

《壹號玩家》是斯皮爾伯格對過去的懷念。影片中很多畫面都是向過去的經典致敬,但對於影片本身來說,對未來的想象並沒有那麽超前。影片開頭,很多人都是戴著VR眼鏡站在跑步機上,而這些都是現在正在發生的。

我的感覺是,現在的編劇和導演不再像20世紀的導演那樣,對未來科技的發展速度抱有超現實的期待,所以他們的想象力是有限的。我覺得《銀翼殺手2049》中的世界是更具突破性的想象。現實中,人類和虛擬角色是有情感的,而人類和機器人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本質區別已經越來越小。如何面對人工智能成為了最迫切的問題。

而《預備玩家壹》正是人類的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我們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可能是虛幻的、想象的,於是現實與虛擬的界限變得模糊。什麽是真實的?什麽虛擬?將成為壹個棘手的問題。我是誰,哪個世界是真實的?是夢還是現實?

現實和虛擬現實是真是假,已經不是遙遠的未來我們要擔心的問題,而是迫在眉睫。我們生活在這樣壹個從現實到虛擬的時代。電影的最後,真的希望主角能按下關閉鍵,讓虛擬世界結束,讓壹切回歸現實,讓所有人面對冰冷的現實。但是這樣好嗎?面對苦難和痛苦,人類不是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度過難關。現實與虛構的矛盾,最終會是壹對永恒的矛盾。

準備好玩家1的復習6

到現在,幾乎所有電影都有自媒體寫推文,好評之聲不絕於耳。但是,沒有壹部電影是完美的,更何況每個人看電影的體驗都是不壹樣的。說說我的感受吧。

昨晚,我去看了斯皮爾伯格的新電影《頭號玩家》。憑借酷炫的視覺和IMAX的加成,我徹底進入了電影的世界。不像其他科幻片,太“科幻”了,讓人感覺現實和現實的距離還是很遠的。看完《頭號玩家》後,根據現有的生活元素,更容易把影像聯系起來。薇薇。Omni?社交?遊戲?又或許整個現實生活的“虛擬增強版”只是另壹種“表達”

壹種讓人體驗更好,讓人更容易放棄思考的方法。

“表情”這個詞是我前段時間準備分享ARVR的時候想到的。當時分享的結論說:“AR和VR只是想象的壹種表達,所以不要停止想象。”

人類常見的表達方式,從文字、圖片、照片、圖像,壹開始只是簡單的記錄,後來被很多創作者用來表達自己的想象,包括未來的AR、VR。

隨著“表達”的進步,人們更容易相信“眼見為實”。圖片>影像>融合>沈浸,人不需要越來越多的用腦,只需要本能的跟著五官獲得的信息走,想象力慢慢被侵蝕,直到有壹天自己所有的“想象力”都被TA設計出來。

有時候覺得自己是壹個和生命下棋的人,我很享受和生命下棋。但在未來的世界裏,用生命下棋的全過程可能是TA設計的,下棋的全過程讓我陷入了壹種“無意識的選擇狀態”。

我轉行的原因也和無意識狀態有關。當初,轉行選擇的出現,是為了追隨“朝陽行業”。現在想想,主要原因不是行業的日出日落,而是我在當時的工作環境下容易陷入“無意識的選擇狀態”,更容易讓我放棄思考(指我的性格特點,當時容易往這個方向走)。

有壹天,我發現自己無意識的選擇可以用“理性”來解釋,這是壹種潛意識裏對“成本和收益”的計算(這裏的收益包括情感上的收益)。TA用“成本與收益”來引導我壹步步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我和生命下棋的方式完全可以設計,降低了我的意識成本,讓我根本停不下來。我只是出於“害怕被設計”和“對方法的好奇”才做出轉行選擇。

高中的時候和朋友聊過:“科技的進步就是讓每個人都變懶,最好不動就能得到妳想要的滿足感。”現在想想如果有壹天妳發現自己很容易就獲得了想要的滿足感,這是壹件很可怕的事情。

準備好玩家1的回顧7

本來沒打算看電影Ready Player One,以後也不想把每壹部電影都列入觀影計劃,因為對於我這個淘寶電影頂級黑鉆玩家來說,票價比青銅銀等低級要貴很多。知道真相後,我的眼淚掉了下來,我很反感。但是昨晚在豆瓣上,Ready Player One的評分居然達到了9.2,這讓我坐不住了,非去不可,所以不在乎貴不貴。

很高興妳來了。昨晚喝了不少酒,但在140分鐘的電影裏,我大開眼界,甚至壹點都不覺得累。我從頭到尾都沈浸在聲、光、電、聲的震撼畫面的感官享受中。甚至我覺得這種感覺比《銀翼殺手2049》和《殼子裏的幽靈》這兩部科幻電影還要迷幻和陶醉。

因為影片的劇情設定非常獨特,利用VR(虛擬現實)和網絡遊戲的巧妙連接和融合,是壹部號召全世界網友的傳奇故事《奪寶奇兵》。

只要戴上VR眼鏡,就可以直接進入虛擬世界,也就是所謂的日常穎和凡間。妳可以做任何事,只要妳有錢。有錢就買強大的裝備,盡快升級,不然就要從沒錢的小白怪做起了。這是壹個熟悉的場景。每壹個玩過網遊(比如舊時代征途,比如現在的吃雞遊戲)的朋友的內心宇宙是不是隨著電影的進展而爆炸?

所以編劇和導演的手法極其老套。他將電影與現實強烈結合,讓每壹個看電影的人都能沈浸其中,並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這比單純展示VR聰明多了,從《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就能看出來。

不得不說,影片最後壹段還是落入俗套,反派拍攝男主身邊的人放出的橋段還是讓人難以置信。當然這個瑕疵對於遊戲迷來說和主題無關。

準備好玩家1的回顧8

曾經偶然知道這部電影,但是感覺好像離上映還有很長時間。今天偶爾聽同事說最近沒去電影院,想和朋友去看電影。我被感動了。又發現了這個斯皮爾伯格Ready Player One,於是在微信上邀請朋友壹起欣賞。

我看了這部電影,心潮澎湃。我現在很少有這種感覺了,可能是因為電影小說看多了,對審美有些厭倦,也可能是因為我活得像行屍走肉,沒有熱情。

我認為自己是壹個偽宅男。雖然我不怎麽玩遊戲,也很窮,但這部電影深深吸引著我。主人公的遊戲技巧高超。他遇到朋友,戀愛,獲得財富,實現夢想,拯救遊戲世界。那是我的夢想。

我是壹個低智商低情商的小市民,沒錢沒女朋友,自卑,朋友少,喜歡逃避現實。看電影、小說、電視劇是我的逃避方式。

不幸的是,在虛擬世界中旅行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從來都不是很願意面對現實,因為失敗,因為殘酷,因為痛苦,因為得不到,因為很多其他的事情。但就像電影裏說的,現實是真的。

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非常漂亮,讓我眼花繚亂。展示的虛擬世界正是我想要的。真想在“綠洲”好好享受壹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遇到那個虛擬盛行的時代。故事也很精彩,劇本也寫得很好,各種元素都充滿了親情,愛情,友情,熱血,勇氣,二次元,成功。

我真的很喜歡Ready Player One,所以厚著臉皮推薦給妳。

準備好玩家1的回顧9

截至目前,Ready Player One豆瓣評分9.2。

上壹次看首映,是兩年前的《魔獸》。雖然電影只過了線上線下,但我記得豆瓣評分壹開始也是八點。

就敘事而言,這部電影不像斯皮爾伯格以往的手法,節奏略顯混亂,對普通觀眾不夠友好。

但這註定是電影史上可以寫得非常詳細的壹部作品。在我的印象中,電影行業壹向看不起遊戲行業,但這壹次,斯皮爾伯格成功地將兩者融為壹體。

整部電影從雅達利2600壹直到剛剛找到狀態的VR遊戲,其間包含了無數經典場景和電子遊戲的虛擬角色。

開場音樂是《我恨自己愛妳》,瞬間將中老年觀眾拉回到七八十年代。當然,這首歌主要是針對歐美觀眾,而在中國,劉德華曾經翻唱過這首歌,中文名字叫《我恨我的癡情》。

遊戲,電影,音樂,文學,斯皮爾伯格把這40年的流行融入了壹個不算太創新的故事裏。《Ready Player One》中的四旋翼飛行器和虛擬頭盔看起來不像是2045年還能流行的東西。這種感覺很像2018年腰間帶著BP機在城市裏遊街。

但這部電影最可怕的是,美國人的錢足夠多,連懷舊都可以在無形中表現出來。雖然影片中有壹些日本動畫和遊戲元素。

這是壹部暫時無法準確定位的電影,但當我們在未來的某壹天回首時,或許會發現這個小小的裏程碑已經為娛樂圈標上了新的方向。

同時,我們也痛心地看到國產電影再次被好萊塢甩在身後。這壹次,它仍然不僅僅是技術。如果壹個國內導演拿到足夠的投資拍壹部類似題材的電影,特效可以外包,但是我們有沒有什麽元素可以讓國外觀眾看了會笑,甚至會哭?

恐怕壹點也不。

但《Ready Player One》足以讓大部分頻繁接觸美國流行文化的中國觀眾大呼過癮,同樣是遊戲玩家的中青年應該無法用語言描述他們所看到的壹切。

沒有人能看見古代國王的古代智慧,只有那些看不見來世的智者能看見。只有無邊無際的宇宙,無邊無際,止不住充滿悲傷的淚水。

準備好玩家1的復習10

即使妳根本沒看過這部電影,也沒玩過這部電影所涉及的遊戲,但這並不影響妳去看這部電影——如果妳有所涉獵,就可以加分。如果要提前準備,那麽多電影和遊戲妳是看不懂的。推薦看恐怖電影《閃靈》,因為它在電影中的比重很大。

有三種感覺:

第壹,美國電影的三觀永遠是正確的,是普世的。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反抗暴政,追求公平(IOI公司的行為是作弊,打破了遊戲的平衡,激起了公憤),最後難得教育大家不要沈迷網絡。簡單嗎?就這麽簡單。但是在廣電總局的嚴格監管下,國內很多影視作品都存在這樣簡單的價值觀問題。中美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GDP的差距。

第二,我又想找彩蛋的茬。電影設定的未來是頹廢的未來。人們沈迷網絡,現實壹塌糊塗。但是,能夠支撐“綠洲”遊戲運行的社會,必須是高度工業化、信息化的社會,否則大家都不工作。水、電、氣、網這些基本需求怎麽解決?別的不說,電影裏男豬腳網購的X1套,必須依靠發達的快遞行業才能快速拿到。誰TM會在末世給妳發同樣場景的快遞?有朋友說無人機,要用無人機送快遞,必須基於精準的大數據,每家每戶的地址都有記錄,混亂的貧民窟肯定不會有。且不說西裝本身的加工行業需要多麽嚴格的社會分工來承載。當然,這只是壹部電影,大家只是想玩玩而已。如果妳覺得我在胡說八道,那就算了。

第三是電影角色分布。影片共有五個角色,壹男壹女白人,是歐美主流社會的象征;壹個黑人女人(我在電影結尾才意識到她是個女人)自然是為了政治正確,否則威爾·史密斯又會搞種族歧視;原著小說裏兩個亞洲人都是日本人,日本人壹定要出現,因為電影涉及的動畫和遊戲裏日本作品太多,實力就在那裏,妳壹定要正視;為了中國的人民幣票房,電影把壹個日本人換成了壹個中國人,就是那個叫周的十壹歲小屁孩(其實應該是“鄒”,電影裏念的是平舌音),但他的遊戲角色還是壹個忍者。沒有辦法。國內幾乎沒有動漫角色,藍貓?熊大熊二?大頭兒子?兩者都不合適。孫悟空可以,但是斯皮爾伯格不會聽我的。希望中國的民族影視動漫自強不息,早日拍出類似的電影,邀請孫悟空做遊戲主角,也加入中國特色,比如五個人建壹個支部,我孫子做支部隊長兼書記,按時過組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