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總會出現學生對老師“不尊重”的事件。或者當著老師的面頂嘴,或者在背後辱罵老師,或者給老師起外號,嚴重的甚至威脅老師或者和老師打架。班主任首當其沖。作為學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最容易引起學生的“不尊重”。這種事情如果老師處理不好,小的方面會對學生、家長、班主任本人造成不好的後果,大的方面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影響社會的穩定。所以,當班主任在處理學生的“不尊重”時,如何坦然面對?。
在今年的班級管理中,筆者“有幸”遇到這樣不尊重老師的學生。有壹次學校舉辦籃球比賽,我們班進了決賽。那場比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第二場爭奪第壹名和第二名的比賽中遙遙領先。突然發生了意外,其中壹個主力球員扭傷了腳踝,只好換了另壹個球員。但這名球員與籃球隊隊長發生矛盾,在場上不配合其他球員,導致班級成績落後。在這種情況下,我果斷換掉了他。他壹下場就對教練和我咕噥了幾句粗話。當時我沒有理他,沒有及時和他說話。然而,他跑進教室,不顧壹切地打碎了五塊玻璃。後來我在學校跟他說話,他還是很沒禮貌。當時我也很不理智,嚴厲訓斥了他。他指著我的鼻子說,妳好狠,看我怎麽收拾妳!說完揚長而去。當然,妳可以想象,他離開了學校。反思之後,發現自己處理的太過分了。如果我能機智靈活地處理這件事,也許這個學生會繼續接受教育。也許就是因為那個沖動的瞬間,壹個學生的前途就毀了。事後,我對這幾年的班級管理進行了思考和回顧。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要坦然面對學生的“不尊重”,正確處理學生的“不尊重”。教師在處理過程中應註意以下問題。
第壹,事件發生時,應該是冷而不是熱。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必然會和學生在壹些事情上產生矛盾。當我們遇到學生的“不尊重”時,如果不激動,不生氣,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作為班主任,也要考慮到自己感情的負面影響。要用理智戰勝感情,冷處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這個職業意味著他放棄了個人情感的權利,應該使自己心胸寬廣。”我們為什麽不這樣做呢?
前不久,我在開班會的時候,壹個叫王雪艷的女同學在下面小吵了壹架。我當時很沖動,想;誰有膽量無視我的存在?於是他給了壹個嚴厲的警告:誰再出聲就出去。不過女生也很粗心,然後故意做了幾個動作。當時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的做了壹個決定,扔了出去!女同學也很激動,大聲吼道:我不出去!妳能把我怎麽樣?隨即,她拿出小靈通,在班裏肆無忌憚地給媽媽打電話,大喊:“我們原來的班主任比妳強!”“孩子,我壹聽這話,就更加生我以前班主任的氣了。結果學生拍桌子我拍講桌,大吵了壹架,讓原本很嚴肅的班會變成了班主任和學生吵架的戰場。這件事對班級有很壞的影響。有些同學認為我的態度野蠻專制,所以遠離我,班級工作很難開展。過壹段時間,靜下心來想想,錯不全在學生。於是我積極與家長溝通,與學生交談,最終化解了這個矛盾。奇怪的是,這位同學不但沒有鬧事,反而學習成績大有進步,道德品質也提高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雖然沒有造成很大的後果,但如果當時能冷靜處理這件事,可能會節省很多時間,在班級管理上避免走很多彎路。
第二,事發後易經應該不會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班主任總是以“老大”自居,認為學生的壹切行動都必須非常指揮,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於是壹些班主任急於解決“失禮”事件。或者向學生家長投訴,或者把學生交給學生處想辦法解決。作為班主任,我們是否認為在“不尊重”事件之後,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往往會非常敏感和脆弱?如果妳再去找家長和學校刺激他,很容易導致更壞的結果。通過實踐,我覺得事情發生後,千萬不要急於采取行動,而要靜下心來思考。想想為什麽會發生“失禮”事件,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果自己能解決,何必再去找學校和家長?
突發事件最能體現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學生最反感班主任總是去找家長,去學校投訴。這樣,班主任的工作勢必無法進行。
第三,處理事件要深,不能淺。
同學們都知道,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所以壹般情況下,大部分學生不會和老師發生沖突。如果發生學生對班主任“不尊重”的事件,背後總有隱情。作為心靈的教育者,是應該多反省自己,還是認真尋找根源?在處理這種“失禮”事件時,壹定不能急躁,而應該深入調查了解,決不能敷衍了事。
我班有個同學叫嚴明,從小身體不好。他媽媽很寵他,任他發展。十五歲的時候在學校大吵壹架,互相砍傷。當時班主任沒有及時處理此事,結果被公安機關收押,給他心靈上留下了極大的創傷。回到學校後,他和同學們接二連三地“開戰”。而嚴明每次和其他同學“打架”,上學的時候都是壹肚子的郁悶,學習成績自然不言而喻。我當時剛接手,不了解情況。發現他的異常後,我和他進行了多次交心的談話。每次都是胡亂猜測,然後自以為是的指點迷津,結果效果不佳。有壹天我發課本,發完之後聽到他嘟囔了幾句,讓他說怎麽回事。他站起來說:“我什麽也沒說!””我傲慢地說:“沒有,我親耳聽到的。妳怎麽能反駁呢!”他說,“我說過我知道嗎?“當時我很生氣,覺得平時這麽關心他是徒勞的。但事後回想他的壹系列表現,才知道他的“不尊重”只是表象。下午放學後,我背著同學悄悄遞給他壹張紙條,委婉地談到了課本的問題。在紙條裏,我沒有責怪他的“不尊重”,而是希望分擔他的憂慮。結果他把給我的紙條上的錯誤都告訴了我。原來這本書印得不清楚。這壹次,筆記交流的效果出奇的好。似乎通過這次談話,他卸下了壹個很大的包袱。後來每次有事,他都會主動找我談,或者筆談。然後精神煥發,學習成績上去了。
第四,處理的態度要真,不能假。
有時候“失禮”事件發生後,班主任害怕擴大事件,掩飾自己的感情,無法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指導學生總是虛偽的,不跟學生開誠布公的談,處處考慮自己的利益,甚至過多的指出學生的錯誤,反而耍花招說教。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這樣的“不尊重”事件,或多或少會在師生心中留下陰影。如果問題得不到真誠的解決,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老師的身心健康也會受到傷害。更不可能開展班主任工作,所以我只能做壹個辭去班主任工作的逃兵。
當不尊重的事件發生在我們身邊時,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放下所謂的“架子和面子”,應用真誠的態度檢討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如果學生的“不尊重”是老師造成的,要勇於承擔責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學生身上,也要坦蕩,坦然面對學生的不尊重,想辦法找到合適的方式教育他們,完美解決問題。教育家加裏·寧曾說過:“壹個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對每壹個現象的態度,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影響所有的學生。如果老師很有威望,那麽這個老師的影響會在壹些學生身上留下痕跡。”可見,教師的壹言壹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因此,教師不僅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嚴格要求自己,品德高尚,學識淵博,勇於進取,還要善於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和教育學生。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才能得到學生的真心。
五、處理尺度,宜寬不宜嚴。
學生對老師的“不尊重”往往發生在受到批評或懲罰的時候。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很強。他們要求獨立,不喜歡別人的管教。他們是家庭中的中心和皇帝,對父母的批評往往是“不尊重”,何況我們是老師。老師如果壹意孤行,壹定會受傷。所以,在處理“不尊重”的時候,要把握好尺度,要寬容,不能懲罰的,千萬不要懲罰。前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帶來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大。”所以,寬容策略的提出,不僅是放松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更加嚴格;不僅沒有降低班主任的工作要求,反而提高了全新的要求和標準。我們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是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而懲罰恰恰是為了達到這種境界。懲罰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班主任要把握好懲罰的尺度。如果能通過壹件事,壹句話,壹個眼神達到教育的目的,那我們受壹點委屈算什麽?但如果在教學生涯中不小心,難免會遭遇學生對老師的“不尊重”。那麽如何才能避免“失禮”事件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要加強自身修養,贏得學生的尊重。作為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綜合素質,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前蘇聯教育家加裏寧曾說過:“壹個教師的世界觀、他的性格、他的生活、他對每壹個現象的態度,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影響所有的學生。如果老師很有威望,那麽這個老師的影響會在壹些學生身上留下痕跡。”可見,教師的壹言壹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掌握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在師生情感中融入新的內容。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嚴於律己,厚德載物,博學進取,通過學生良好的思想、人格、才華、情感、意誌來影響和塑造學生。具體來說,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潔,平等相待;教師要專業精於,知識面廣,熱愛學生,獻身學生;教師應具有高度的語言素養、較強的組織能力、多才多藝並跟上時代的發展。作為壹名教師,只有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如果老師的“功夫”只是李悝jy的“三板斧”,就很難獲得學生持久的由衷贊嘆。也無法避免“不尊重”事件的發生。
2.學會包容和體貼。俗話說“水清則無魚,人望則無友”。老師總是對學生要求很高,裝成貓和老鼠,最後只能讓自己孤獨。在教育的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活潑好動的學生,盡管有壹些缺點,卻充滿了靈氣。經過壹些嚴格老師的訓練和教導,效果顯著。這些學生變得溫順安靜,從“敢想、敢說、敢做”到“告訴我該說什麽,不要做我不想做的事”或者幹脆“不讓妳知道我做了什麽”。有些老師把這種轉化的效果當成壹種成就,卻很少考慮學生的未來。這樣,老師只是把學生的個性“壓榨”成某種* * *,就沒那麽可怕了。可怕的是,教師的這種教育抑制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阻礙了學生智力的提高,扼殺了創新人才的產生。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關註學生,了解他們的痛苦,並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發現或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正確認識和研究學生。找到學生犯錯的根源,然後寬容,必然會在他們身上灑下和諧的師愛,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正是這份愛,這份真誠,這份包容,讓他們把老師的愛永遠記在心裏。他們感謝老師的關心和教育,又怎麽會對老師“不尊重”呢?
3.樹立良好的班風,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俗話說:“進了鮑魚的艙,久不知其味。”還有壹個成語“誰靠近朱者赤,誰就是黑”。用來形容客觀環境對人的成長和變化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對老師“不尊重”的發生也與班級環境密切相關。良好的班風來自小組,班級要求建立健康的風氣,就必須開展小組研究。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時刻把自己的“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級集體的“宇宙友誼”傾註到每壹個學生身上。在班級群體中,教師要精心營造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群體的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地位。要正確引導,設定人們期待的目標,集體榮譽感和集體意誌才能在班級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還要充分利用自己積極向上的性格,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風,幽默風趣的舉止,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積極的個人行為,如努力學習、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勞動等成為榜樣行為。從而形成健康、良好、和諧的班集體氛圍。在我的操作下,在今天的課堂上,我的學生很少有對老師“不尊重”的時候。
4.表揚學生誠實但不空洞,批評學生嚴格但不嚴格。對學生的表揚不是空洞的,嚴厲的批評是另壹種達到師生最佳心理距離的方式。學生有感情有思想,有自己的道德標準。“表揚”和“批評”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常用的兩種教育手段。那麽就要考慮如何利用這兩種手段來改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感情,達到最佳的師生心理距離。在教育中,我們傾向於寵愛後進生,看不起不喜歡後進生。這種做法的直接後果就是培養了驕橫自大的不健康心理,也加劇了後進生不容易接受批評教育的逆反心理。這樣就無法在資優生和差生心中占據應有的位置。因此,在教育學生時,要善於運用“表揚”和“批評”兩把雙刃劍,把握好分寸,適當適度地表揚資優生,以達到鼓勵和鞭策的目的,避免過分表揚和誇大。在批評後進生的時候,不要過於苛刻和苛刻;不能小題大做,捕風捉影;不應該涉及學生的隱私和身體缺陷,不應該通過攻擊學生的自尊心來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而是要提出中肯的批評,擺事實,講道理,有理有據,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真正認識錯誤,改正缺點。最好不時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處理問題的方法,權衡“壹寸長壹尺短”的哲學,避免過激行為的發生,讓學生心理上能夠接受。學生偶爾會犯錯誤。只要被班主任的暗示和指示喚醒,就不必責怪學生。還不如輕輕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膀。這是督促人改正,激勵人進步,又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良藥。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說,“我們應該珍惜學生心中閃耀的光芒,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他們的黑暗。“經過這樣的嘗試,我當班主任的時候,很少有學生‘不尊重’的事件。我想,如果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能把這些事情做好,那麽學生們就會對班主任產生由衷的敬意,“不敬”事件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永遠不會再發生。
當然,人生總有十之八九不如意的事。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壹些不同的學生,他們故意挑釁老師,或者想捉弄老師,或者對老師開壹個過分的玩笑。這個時候,作為心靈的教育者,我們應該記住我們教導學生的話,我們不是經常教育孩子要學會冷靜嗎?不是總說,壹個冷靜的人的心靈就像壹片浩瀚深遠的大海,因為它托起了晶瑩如玉的浪花;是白帆的船,是乘風破浪的漁歌。從海岸吹來的枯葉再怎麽鋪天蓋地,也總會在大海的凈化中沈到海底,壹點也不會汙染大海的平靜和魅力?那麽面對學生小小的不尊重,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坦然面對?真的應該以“老師”自居,鄙視學生的“不尊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