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土竈,壹個“曲壺”(陶土做的,容量很小,可能遠不及高腳杯),壹撮茶葉或者籠火,壹撮茶葉,壹個茶壺,壹個茶法,都是壺茶的所有物。大家坐在滾燙的炕上,立起旺火的爐子,把黑瓦罐裏的茶煮到極致,壹口壹口地品著,很舒服,很放松。尤其是在節假日,家家戶戶都有鍋碗瓢盆的茶,與親朋好友歡聚壹堂。他們認為喝壺茶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在農村,茶葉罐頭也是農民的早餐。罐裝茶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壹,用水量很少。壹般農村的老人喝的都是壺茶,用的水很可能只是我們平時喝的壹杯水。第二,特別費時間。老年人喝罐裝茶壹般需要壹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三是因為土火爐,煙熏火燎,有壹種騰雲駕霧的感覺。第四,煮出來的茶特別苦。我覺得壺茶其實就是喝茶汁,而且由於生活水平的限制,用的大多是只有幾塊錢壹斤的劣質茶,所以特別苦。
最原始的器皿確實是鍋碗瓢盆,壹種燒制的器皿,青灰色,高八九厘米,底座直徑只有四五厘米。看起來粗糙,但是品茶的時候味道很香。放在火盆上,可以壹個人慢慢使用。現在鍋碗瓢盆都變了。底座上只有巴掌大小的鐵杯子,高五六厘米,放在稍微大壹點的電爐上,裏面放壹些冰糖、紅棗、枸杞、桂圓、茶葉。有時候杯子也放在爐子上,幾個人圍成壹圈,在火邊聊天,喝茶,吃點饅頭。雖然杯子很小,每個人得到的都很少,但是當熱茶含在嘴裏的時候,妳們分享的感受無以言表。
現代壺茶制作步驟:
第壹步是烤棗,棗皮燒焦,發出香味,然後就可以裝罐了。據說茶裏面的棗味會更香。第二步,將裝滿原料的鍋放在電爐上。壹般最後放茶葉,茶壹進,水就開了。第三步,準備喝茶用的小茶杯,看著壺裏的開水,等待香味;只有慢慢煮,靜靜啜飲,才能體會其中的樂趣,品味原料的純香。
以下是不同地方的人對罐裝茶的不同感受:
1、
壹杯壺茶,其實包含了所有的艱辛和滄桑。在這樣苦澀的壺茶中,我們壹代又壹代在奮鬥!
後來我工作調動了,沒有太多時間喝壺茶,但我還是有這個喝茶的工具和習慣,只是現在我的茶不是單純的喝茶,而是好像喝了壹副中藥。先在杯子裏放壹些茶葉,找壹個小鐵杯子(進化曲曲罐),放在小電爐上,倒水,切料,主要是枸杞、桂圓、荔枝、大棗、葡萄、核桃、冰糖等。,然後煮很久才能泡茶。每周六早上,壹邊聽《高原紅》,壹邊享受這難得的閑暇。
2.如果去定襄鎮,走到哪裏都會喝罐裝茶。在大街小巷,只要能碰到熟人,都會熱情招呼:“來,到我家喝杯茶!”“在人們眼裏,喝罐裝茶似乎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上了年紀的男人才能心安理得地把它當成壹種享受。年輕人喝茶只能泡著喝,或者背著大人偷偷煮壹罐。任何人在大人面前喝易拉罐茶都會被別人居高臨下。
3.六盤山地處高寒山區,不產茶。但有壹個絲綢之路古鎮——西吉,素有“中國西部旱碼頭”之稱。自古以來商業活動蓬勃發展,飲茶歷史悠久。據明代賀州的記載,早在明初,這裏就建立了茶馬司,以馬制茶。可以推斷,至少在明代,西吉人就已經使用罐裝茶了。這大概與當地人的遊牧生活和貿易有直接關系。
4,蘭州的壹些農村,比如榆中北山壹帶,是人們煮茶的傳統方式。壹般用驢糞做燃料,用易拉罐做的罐子泡茶。有壹首詩說:
罐裝茶(安子)
壹個深色錫罐
在驢糞蛋燃燒的火焰中
被煙霧和氣體包圍
茶聞起來像糞便。
他們之間只有壹堵薄薄的銅墻鐵壁。
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演繹和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