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家長做好幼小銜接的“四項準備”

家長做好幼小銜接的“四項準備”

幼兒園是人生最無憂無慮最快樂的時期。隨著三年幼兒園生活的結束,孩子們將走向下壹個新世界,壹個更加獨立復雜的生活世界——小學。那麽如何讓孩子快樂的進入小學,自信獨立的面對小學生活呢?在這個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父母的作用尤為重要。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四項準備”。

第壹,心理準備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讓孩子做好角色轉換的心理準備。

1,獨立意識的建立是孩子成長的基礎。

家長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孩子獨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要註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家長要配合幼兒園的目標和要求,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掃地、摘菜。父母應該為孩子的獨立歡呼和鼓勵。孩子會在不斷的嘗試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他也會變得自信,為自己的成長而開心。

2.激發對小學生活的向往,是年輕收斂的關鍵。

壹般來說,孩子到了六七歲,心理、身體各方面基本都具備了接受小學教育的條件。孩子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有強烈的上學和學習的欲望。這時,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熱情迎接孩子的新生活。比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哇,妳長這麽大了。可以上小學了。”“妳很快就會成為壹名優秀的學生,媽媽會為妳感到驕傲的。”在父母的積極鼓勵下,孩子自然向往成長和小學生活的快樂。

第二,習慣性準備

習慣性的準備尤為重要,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1,生活習慣的培養

(1)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家長要養成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每天保證10-11小時的睡眠。良好的作息對孩子的健康和精神狀態有很大的幫助。小學壹般壹天七節課,上午四節,下午三節,期間也保證壹個小時的鍛煉。因此,孩子在小學學習消耗大量體力,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②養成照顧自己的習慣。

讓孩子做自己的事,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整理書包等。大人過多的安排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大人,尤其是精神上,壹旦出現問題,不知道怎麽解決。只有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逐漸學會自我管理,孩子才能在進入小學後開始忙碌有序的生活和學習。

③養成禮貌待人的習慣。

孩子的禮儀要從小培養,比如放學回家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上學或出門時,要說:“我走了,和爸爸媽媽再見!”“那樣的話,壹旦養成了講禮貌的習慣,自然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學校裏老師同學們最喜歡的對象。

2.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是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後要增加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幼兒園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順利融入小學。

(1)培養完成任務的意識。

孩子責任感的培養要從小事做起。過渡期間,大班幼兒教師會有意識地布置壹些口頭作業,不壹定是書面作業,可以包括各種任務,比如周壹來幼兒園的時候帶壹個空塑料瓶,帶壹張圖配合家長等等。這時候家長壹定要註意及時配合老師的要求,采取有意識的提醒和及時鼓勵的方法,比如在回家的路上跟孩子說:“老師今天布置任務了嗎?”“妳打算怎麽辦?”父母培養孩子的任務感,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完全承擔大人交給的任務,樹立自信心,培養責任感。

②培養正確的書寫習慣。

對孩子來說,掌握正確的坐姿、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很重要。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以後的學習中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要花大量的時間學習書法來糾正。所以,畫畫寫字的時候,要讓孩子保持正確的姿勢。剛開始孩子姿勢不夠端正,經常需要提醒督促。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孩子們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③培養專心做事的習慣。

專註力是培養孩子專註力的好方法。有些父母非常喜歡打斷他們的孩子。例如,如果孩子們正專註於拼圖,父母過來說:“寶貝,喝杯牛奶吧!”“結果孩子放下手裏的拼圖,改喝牛奶了。這種打斷看似用心良苦,實則破壞了孩子的註意力,讓孩子很難集中精力做壹件事。最好的辦法是,當孩子專註於某件事或者在玩某件事的時候,我們不要打斷,鼓勵孩子繼續玩,不要輕易放棄,這樣有助於延長孩子的註意力時間。

④培養註意傾聽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聽力習慣尤為重要。在家裏,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比如大人在說話的時候,不要隨便插嘴。有問題可以等大人說完再問。聽故事的時候,不能做其他事情;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時候,要聽聽同齡人怎麽說等等。當然,家長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說的話,為孩子樹立榜樣。小學以後,每節課的內容和密度都增加了。如果不集中註意力,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降低學習效率。

第三,學習準備

1,欣賞愛提問的孩子

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之壹就是喜歡問為什麽。不管怎樣,他們總是喜歡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麽。這是孩子智力發展的明顯特征,家長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如果孩子有問題,家長想盡辦法幫助他,卻無法回答。他們不能和兒子壹起上網或看書查資料。有些父母覺得他們的孩子老是問問題很煩人。他們總是說:“管好妳自己就行了!”或者對孩子的問題信口開河,這是對孩子好學好問的良好性格的嚴重打擊。

2.激發熱愛學習的孩子。

孩子的學習需要強烈的求知欲來推動,家長的作用是不斷刺激,而不是苛求。有些家長對學習的理解很膚淺,認為在家讀書寫字就是學習。他們怕孩子不愛學習,每天給孩子布置大量的寫作作業。對於6、7歲的孩子來說,手還沒有發育完全,過度寫字會讓他們討厭學習,害怕學習。其實學習無處不在。讓孩子在爬樓梯時數數是學習。讓孩子邊走邊看車牌,是在學習認字母;認路邊的招牌、廣告牌是識字學習;玩找差異走迷宮的遊戲,是培養註意力的學習;在休息的時候建造壹座沙中城堡也是壹種學習。學習無處不在,關鍵家長要有壹顆善於觀察和挖掘的心,抓住學習的機會,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會善於觀察,喜歡學習,對壹切都充滿熱情。

3.鼓勵不怕困難的孩子

害怕困難可能是大多數孩子的通病。當他們看到自己得心應手的時候,就會微笑。當他們沒有的時候,他們會皺眉甚至放棄。這個時候家長的引導尤為關鍵。當孩子害怕困難時,家長要耐心引導,鼓勵孩子克服困難,讓孩子獲得克服困難的舒適的情感體驗,從而理解堅持的意義。

第四,準備能力

在和幼兒聯系的過程中,能力的準備甚至比學習的準備更重要。很多孩子壹開始不適應小學生活,不是因為智力問題,而是能力達不到。書包像個垃圾桶,作業壹時找不到,等等。這些大班額經常出現的問題也會帶到小學。所以,孩子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

1,做個“小專家”

父母讓孩子成為生活中的“小專家”。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房間、玩具,獨立做自己的事,無論能力還是精神。家長也要讓孩子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有利於孩子手部肌肉的發展,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如果幫大人剝毛豆,疊被子,或者收筷子,拿拖鞋,倒垃圾,不要做太多的事情,堅持做同樣的事情。漸漸地,孩子會成為“小專家”,責任感也會提高。

2、愛看“大新聞”

鼓勵孩子多看壹些知識性強或者內容豐富的節目,減少孩子反復看動畫片的情況。提倡孩子適當看壹些新聞,了解國家大事,開闊視野,為將來成為中國負責任的公民打下基礎。現在的小學不僅註重孩子的文字知識學習,更註重社會認知的全面發展。

3.音樂和“讀書”

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對提高孩子的素養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孩子還小,親子閱讀是最好的方式。可以通過閱讀問壹些小問題,讓孩子說說自己喜歡故事裏的誰,為什麽等。,多給他們看繪本,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體驗,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4.比如“交朋友”

平時生活中,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交流,比如幫助別人,結交新朋友。只有在溝通中才會發現更多的問題,讓孩子學會在溝通中改變自己的角色,換位思考很重要。只有豁達、包容、謙遜、自信的孩子,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5.敢於“我決定”

壹味順從的“好寶寶”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只有有主見,敢於表達自己的人,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所以,尊重孩子,培養孩子有主見,敢於爭辯,是極其必要的。有時候會邀請孩子參加家庭會議,有時候會讓孩子自己決定家庭的事情,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的壹份子,有發言權,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那麽,家長還需要問壹句,“幼小銜接”是如何成功的?不知能否用三句話來概括:壹是“我對學習感興趣”,即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好奇和興趣,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主動學習和提問;二是“生活有條理”,即可以自主安排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日常生活,無需大人催促或盯著看;第三,“活動能合群”,即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與家人、朋友、老師、同學相處融洽。

總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壹件大事,是他們人生的重大轉折,是他們接受教育的標誌性階段。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壹定會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從而快樂地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