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孩子不認真做作業,磨蹭,抗拒怎麽辦?

孩子不認真做作業,磨蹭,抗拒怎麽辦?

目前,孩子的“作業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和孩子必須面對的共同頭痛和煩惱。

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種普遍現象的存在?僅僅是父母的催促和嘮叨嗎?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是現實,但絕對不是問題的核心。那麽原因是什麽呢?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的原因。所以我們先來討論壹下孩子不愛做作業的真正原因。

根據網上搜索結果,以下是我個人覺得比較靠譜的理由:

第壹,是早期“溺愛”的“果實”。

說到溺愛,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打罵孩子,絕對沒有溺愛。打罵孩子並不能證明他們不喜歡孩子。在現在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不溺愛孩子太難了,因為這是本能,但任何本能的東西都很難抗拒。沒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和對抗本能的毅力,很難不溺愛孩子。溺愛有時候是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更多時候是悄無聲息的,妳完全沒有察覺。因為強烈的本能的愛往往會蒙蔽妳的雙眼,侵蝕妳的理智。比如:放任、怕哭、容易滿足、包辦替代、步步妥協、綏靖、不勞動、特殊對待...相比之下,妳敢說妳家不嬌生慣養嗎?

因為溺愛的嚴重後果不會立即顯現,所以常常被忽視。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大部分家長根本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孩子長大了,上學了,問題就逐漸凸顯了。

溺愛和作業有什麽直接關系?寫作業看似是個問題,其實和壹系列的習慣和素質有關,比如規律作息的習慣,不怕困難的精神,細心,耐心,堅持,統籌安排,專註力,自制力,上進心,責任心等等。

在孩子小的時候,在培養習慣的關鍵期,在好習慣生根發芽的時候,如果孩子的這些好習慣、好品質根本沒有培養出來,孩子上學的時候粗心、拖拉、邊玩邊寫、談條件、抗拒、逃避也是合理的!前期沒有“播種”,當需要這些好的習慣和品質來支撐任務時,自然會大打折扣。

二是沒有“年輕收斂”的準備。

幼兒園階段,各種遊戲從早到晚貫穿其中。每天孩子的活動豐富多彩,快樂充實,沒有作業的壓力。但是壹旦到了小學,各種要求和上課形式都不壹樣了。每天要按時“上課”,上課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更不要隨便上廁所,放學回家,按時完成所有作業...

我特別關註壹年級學生的書包重量。說實話,還挺重的!再翻開壹年級課本。相對於孩子入學的年齡來說,內容很簡單,但如果家長在上學前沒有做任何準備和準備,對孩子來說還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

比如語文要求聽、說、讀、寫四個步驟(國家教育部門壹直反對甚至禁止幼兒園的識字教學);比如數學,課本上全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和應用題...

從幼兒園的自由和壓力,到放學後的各種規定和學習任務,孩子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習慣上都需要經歷壹個適應階段,而大多數孩子是幼兒園班畢業後直接進入小學的,根本沒有適應和緩沖的過程。

第三,開學時沒有建立規則。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而很多家長就是沒有開好頭,打好基礎。從上學的第壹天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作業的好習慣,制定做作業的規則,每天必須按時完成。我們不能邊玩邊寫,拖拉或磨蹭...

就像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壹樣,讓孩子知道吃飯是自己的事。如果他們當時不吃飯,就會把菜和筷子收起來。沒有人會去追他們,去餵他們。兩餐之間沒有零食。這頓飯不吃,壹定要等到下壹頓飯,讓孩子體會明白,吃飯就是這麽個規律。

作業也是如此。剛開始的時候,把規則制定好,每天堅持。大人不妥協,讓孩子知道作業是自己的事。沒人催,沒人逼,沒人陪,沒作業,後果自己承擔。如果壞習慣已經形成,就需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才能改正。

第四,不當做法抹殺了孩子對“作業”的興趣。

孩子做作業,我們大人通常做的就是發號施令,嘮叨,陪伴,哄,勸,罵...可謂“用心良苦”,結果卻適得其反。

有些家長經常說的話就是:“就玩玩,作業寫完了嗎?”“妳給我作業!”“寫不完作業,不睡覺,不吃飯!”“妳要氣死我了,磨蹭,拖延……”關於作業,我相信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也記不清和孩子“鬥爭”了多少次。其實就是這種態度讓孩子對“作業”如此反感,甚至“討厭”!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如果壹個人每次做壹件事總會有不好的感覺,他還會對這件事感興趣嗎?如果我們每天都要重復這種不好的感覺,忍受這件事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比如被監督,被訓斥,被罵甚至被言語暴力……他還會愛上這件事嗎?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壹次吃太多的食物,或者在壹段時間內每天都被迫吃這種食物,就會對這種食物感到厭惡,甚至壹提到它就會反胃。這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傷食”。同樣,過多的嘮叨、限制、強迫和虐待也會傷害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所以,家長壹定要記住,在學習中,習慣比分數更重要;興趣比知識更重要!

知道了原因,再來說說如何引導孩子做作業。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不要做以下三種行為:

1.避免“陪讀”。

有些家長為了不三心二意,坐在壹旁監督孩子,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這種“陪讀”會造成孩子的緊張,不利於學習。

2.避免“指指點點”。

有些家長壹旦發現孩子的作業有錯或者不會做,就會指出來,這樣會阻礙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3.三忌“加作業”。

家長看到孩子快寫完作業了,怕孩子浪費時間,給孩子加作業。這樣會寵壞孩子做作業的感覺,可能會導致孩子做作業拖沓。

首先要端正孩子的作業態度。

從低年級開始,老師和家長壹定要幫助孩子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讓孩子認識到做好作業對他整個學習過程乃至未來發展的意義:即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掌握知識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這樣孩子就可以積極主動的做作業了。

其次,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都是制度化的。

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緊張活潑的風格,比如什麽時候必須做作業,什麽時候必須完成作業,這些都是被制度束縛的。有些孩子經常做作業,看電視,吃零食,吃,做,玩。當然,他們無法按時完成作業,質量也無法保證,不利於學習責任心的培養。

然後,合理安排作業順序。

先復習,再寫作業。為了順利完成作業,可以讓孩子先復習學過的內容,再寫作業。不要讓孩子抓著筆寫,因為暫時的遺忘可能會讓他的作業變得困難,引起煩躁。

操作順序由易到難。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布置作業順序時,總是讓孩子先做不感興趣的科目,以為這樣可以保證作業質量。但有時事與願違,因為不感興趣,難度也很大。孩子怕困難,煩了之後,會影響到他以後感興趣的作業。所以,妳不妨先做他喜歡的科目。孩子喜歡的科目,做作業容易,效率高,往往三兩下就能完成。做完這些作業,如果不是無敵的話,轉到不擅長的科目就好很多了。

最後,科學安排作業時間。

壹般來說,小學低年級學生做作業不能超過30分鐘,高年級學生做作業不能超過1小時。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產生“心理疲勞”,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這時,如果他們有適當的休息,可以緩解疲勞,恢復學習效率。所以,在孩子連續工作的時候,應該給孩子休息的時間。研究表明,5 ~ 10分鐘是小學生寫作業時最合適的休息時間。比如孩子做作業2小時,學習20分鐘,休息10分鐘。重復執行是最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