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她媽媽前段時間發現自己得了帕金森病。治療後她花了5萬,後續手術還需要25萬。作為最後的手段,她不得不向所有人求助。
我點開了捐款頁面,想盡自己的壹份力,想到了壹些東西,決定重新考慮壹下!以前就算是不認識的人也會捐個十幾二十塊錢。過了壹兩年,發現沒那麽簡單。
去年,我有壹個同學,他的父親患有心力衰竭,需要做搭橋手術,以便在水滴基金上籌集資金。雖然在學校和她不太熟,但我出於同學之情,還是捐了錢,好心幫她到處傳播。她當時可能是為了感謝我,所以我們加了微信。聊天才知道她爸爸家剛在我們鎮買了房子,四室兩廳。他們買的地方我們也知道,不過反正要20萬!而且我們鎮上壹般家庭條件都是三房兩廳買的。她說她也和丈夫買了壹輛車,她正在準備考駕照。她還說明年開車回家,邀請我去她家玩。
後來看她的朋友圈,發現她在發自己玩了近半年的照片,還有各種修眉美甲。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根本看不到任何貧窮的跡象!和她相比,買壹個水果要花半天時間,這讓我在跌價中感覺好了很多。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水平不如她。我記得不久前我為她的遭遇感到惋惜。比起智商,我真的應該為自己感到難過。
當然,我回去後沒有去她家玩。見了面聊了聊,感覺各方面都趕不上她,也沒什麽好說的。
這次多說說這個同學吧!雖然最近很多年沒聯系了,但是不知道她是不是變了什麽?但是我記得我們初中剛畢業的時候,那時候技校組織學生暑期打工。他們都是農村出來的,我們剛出社會也沒多少錢。那時候早餐只敢買饅頭,除了打折的其他水果都不敢看。而我同學想買什麽就買什麽。用不了多久,他家裏的錢很快就花光了。然後我就跟老師借了。上班前壹周跟老師借了幾次錢,後來借了壹次。後來我實在受不了這種痛苦,工作了十幾天就回家了,借的錢從來不提,也不還。
我發現我越來越不能理解現在的壹些年輕人了。他們揮金如土,沒有風險意識。帶著今天喝酒,今天喝醉的心態,我也給自己找了壹個高尚的人生理論,美其名曰:“不知道事故和風險哪個先來,要趁著現在。”我不怕生病。反正小病有醫保,大病也能籌錢。"
所以,無節制的消費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壹種觀念。當家人病重時,“籌款容易”的往往是那些生活過得好的人,而捐款的則是那些平時節儉不舍得花錢的人。因為他們知道生活的艱辛,知道沒錢看病的無奈!
‘壹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水滴籌”在給千千貧困家庭帶來溫暖的同時,也讓很多想不勞而獲的人有機可乘!
打開這位同學的募捐記錄,發現現在捐款的人少了很多。記得幾年前幾十萬的集資能籌到120萬,現在從集資到最後也就2萬。看來很多人也明白其中的貓膩了!看看幫忙轉發的親戚朋友,有幾個直系血親的侄女捐了20塊錢。不知道是不是親戚都知道詳情,所以捐的不多,然後轉發給不了解情況的人捐!
我想,作為我們這壹代人,是時候好好看看腳下的路了。
世上有老人,底層有小人物。已經不是壹個人吃飯,全家不餓的時候了。不能只看眼前的享受,要儲存更多為家人承擔風險的能力。不要指望對社會有多大貢獻,至少不要等父母老了才生病。
與此同時,我想?有愛心是好事,但我們面臨的是‘籌款容易’,是否捐款要看情況。錢應該捐給更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