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育兒焦慮?
2016年,我作為壹個母親開始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意識到我們整個教育環境充滿了焦慮,於是做了嘗試。從表面上看,我們有很多理由對教育感到焦慮,而這些理由是很自然的——比如,考試很重要。考不上就考不到985,211,考不到985,211就找不到好工作。朋友鄰居都在努力,我不努力不行?這些大家都很熟悉,然後就會覺得“理直氣壯”。但被困在這種“自然”中,生活狀態很不好,每天都疲憊不堪。我想做別人做過的事,我想做別人沒做過的事。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我們潛在的假設是這個社會是淘汰制社會。這種情況在淘汰教育的社會環境下是必要的。在資源非常稀缺,大學職位很少的情況下,必須經過高篩選,高淘汰,才會產生這種焦慮。說到底,是壹種“叢林法則”。這個系統沒有贏家,因為大部分都是被淘汰的。如果被淘汰,就是這個定義裏的“失敗者”。但是贏家會幸福嗎?不會,因為隨時會有另壹輪淘汰。大家都在做這些看似“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無意識的,是集體無意識的。如果我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我玩這個東西,最後會是什麽結果?最後100%會輸!妳算完這個賬,就會覺得有問題。在我的新書《權力從何而來》中,我自言自語。即使我們不得不玩這個遊戲,我也可以用我所謂的能力讓我的孩子暫時成為贏家。就算贏了,孩子的人生就是這樣壹個過程,值得嗎?我三歲開始跑步,壹直到不知道什麽時候,然後我的下壹代就要壹直跑下去。妳覺得這壹生的意義是什麽?為什麽我們要經歷這壹生?這個時候妳會覺得這個“自然”是有問題的,妳會質疑這種無意識的狀態。所以作為壹個母親,我會想:我希望我的孩子生活在壹個什麽樣的世界裏?我的孩子如何度過壹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滿足、有價值。這種幸福感和價值感的底氣是什麽?是房子和車嗎?是學位嗎?不是這樣的。如果壹個孩子為了追求這些東西,每天都生活在焦慮和痛苦中,他的人生還有意義嗎?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問題促使我們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我想要怎樣的人生體驗?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怎樣的人生體驗?對於這段人生經歷,我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選擇?歸根結底是父母自身的覺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