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向死者表示哀悼。畢竟,英年早逝是可悲的!
我只想談談我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從來不養生,也不美容。我很少打開朋友發的只要標題裏有養生二字的養生文章。我壹直認為身體健康長壽和養生無關。
我有相當的理由這樣說。
我的壹個同事,我媽媽93歲才去世。老太太生了10個孩子,最後只剩下壹個同事(兒子)。死去的孩子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半身不遂,他們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以前除了圖爾庫,去醫院看病是不可能的。看著孩子們壹個個離開,老太太差點哭瞎了眼。
醫學院畢業後,同事們開始在離家很遠的礦上工作,父母留在家裏。後來因為父母年紀大了沒人管,80年代初搬回老家和我壹起工作。但他們的父母並沒有和他們壹起住在縣城,而是住在離縣城3裏的郊區。
父親去世後(80多歲),母親不願意來城裏和兒子的兒媳、孫子住在壹起,他還壹個人住在鄉下,兒子不得不經常回去看望他。老太太過慣了貧困的生活,什麽都舍不得。當她的兒子回來時,他總是給她留壹些好吃的東西。同事說,他每次回去,經常壹打開櫃子就聞到飯菜的臭味。我罵我媽不甩,她說“不,我連(方言)都聽到了”,但是我兒子不肯甩她。
不僅如此,老太太那壹代多是用壇子腌制鹹菜,種出來的新鮮蔬菜舍不得吃,賣錢。有壹年,在壹個同事的邀請下,我帶我媽去她家做客。老太太看到我媽媽穿的衣服時,很羨慕。因為在我們普通家庭,老人年紀很大了也不會做新衣服。還是太窮,觀念會過時。
在這樣的條件下,老太太直到93歲才去世,不到壹周就死在了病床上,沒有拖累後人,安詳的離開了人世。她身體健康嗎?
多說說我94歲的母親吧。我媽也是吃了很多苦的老壹輩。她生了八個孩子,比我們姐妹中的六個都活得長。現在最小的已經60多歲了,還沐浴在母親的愛撫中。媽媽不具備長壽的所有條件。為什麽這麽說?
基因?我母親的家人都不長壽。我爺爺奶奶60多歲就去世了,我叔叔60歲前就去世了。我只知道我母親的壹個叔叔活到80多歲。
性格?媽媽不是壹個開朗的人,壹生多愁善感。爸爸比媽媽大10歲,但是大齡女性很難享受到丈夫的溫柔。爸爸在世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也是受了媽媽的影響,媽媽照顧爸爸,不理她。直到父親去世,我才幡然醒悟,失去了父親。從此,我把所有的愛都轉向了母親。
我媽壹輩子睡眠不好,神經癥伴隨壹生。年輕時,她晚上經常靠安眠藥入睡。以前我媽不談保健。由於有六個挨餓的孩子,她不得不竭盡全力保住她的孩子和丈夫。輪到她不說剩飯剩菜,還要做湯和水。
近20年來,媽媽已經可以有條件的服用壹些保健品,但是媽媽很難堅持。她說她能吃。媽媽唯壹的健康狀況就是還能吃東西,消化功能也比較好。現在她行動不便,但已經“折騰”了壹天了。她事必躬親,不相信任何人。操心是她壹輩子都沒放下的“工作”。
我不想遺傳我媽的長壽基因(如果能遺傳的話),因為我媽有六個孩子。雖然我常年不伺候我媽,但是我的兄弟姐妹都很孝順,很照顧我媽。但是我沒有這樣的條件。獨生子女的父母不會有陽光燦爛的夜晚,長壽可能是痛苦的拖延。
古語有雲,“生不如死”。中國人壹向尊重這句老話。即使生不如死,很多人還是想活下去。而我多年前就強調過“生不如死”,現在更強烈地希望如此。因為我們買不起,我們的孩子也買不起。長壽必須建立在健康和自我保健的基礎上。
所以我想說,養生和長壽沒有必然的聯系。適當的運動沒有錯。過度運動和過度治療壹樣有害。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的,不管做什麽,只要自己喜歡,就能開心!讓我們衰老的越慢越好,生病的越晚,死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