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變到質變,可以舉出《傷寒論》中的壹個方子劑量。很多時候,按照現代科學的劑量,在按照東漢出土的柯的計量單位復習《傷寒論》中的劑量時,李克老把壹兩個劑量從課本上的3克改為15.625克,效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見,沒有量變就不可能有質變。
量變引起質變,這個很好理解。讓我們把重點放在數值變化引起的質變上。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炙甘草湯是滋陰的方子,有30枚大棗。這三十是“群陰會”,是十個基數中的陰數之和。也就是二、四、六、八、十加在壹起,這樣壹組陰的總和自然就能有養陰的作用。
再如當歸四逆湯,用於治療“手腳冰涼、脈細數、心碎”之證,溫補陽。這個方子用了二十五顆棗,而這二十五顆就是“團陽會”,是十個基數中的陽數之和,也就是壹、三、五、七、九之和。
這兩個藥方效果相反,因為數字不同。也許有人想爭辯,如果大棗有大有小,重量完全壹樣,會有什麽影響?如果只考慮重量,那麽這個命題似乎值得懷疑。我們猜想,按數變化,按數變化,每壹個都是壹個完整的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動能,無論大小,都是獨壹無二的,所以才有可能有這種數變化引起的質變的差異。數變,象變,象變,陰陽也會變。陰陽的根本變化會改變整個局面。
從這裏的例子,我們似乎也明白了《周易》中物、象、數三個層次的區別。物質層面主要是重量的積累,體現的是量變帶來的質變。形象的層次主要是道家的本性造成的,導致天人合壹。數級反映陰陽變化引起的格局變化,整體變化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