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體制內的朋友聊聊體制內的生活嗎?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體制內樹立建設者意識。體制內外都是人為劃分的,大部分時間比較寬松,有些加班也很厲害。科研類比較充實,行政類比較清閑。它確實非常安全。但它也是壹把雙刃劍。我覺得如果能有效利用這大量的可支配時間,在年輕的時候多學習多提高自己就好了。但是,大部分人真的不上進,就是平時說的“吃等死。”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只能靠自主來改善。單位裏的編制和非編制差距很大。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個學姐和我在壹棟樓上班。我們壹起吃飯的時候,她告訴我她被錄用了,就是合同工。當時我也說合同工和正式工壹樣,除了編制小。現在看來,成立與否確實有太大的區別。體現在工資、公積金等方面。級別越高的單位,通常意味著更廣闊的平臺和更多的機會。在縣級事業單位,很多人幹了壹輩子,到退休也不壹定能解決壹級主科。在部委,大部分本科生8年左右就能正常晉升到這個崗位。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不是個人能力,而是平臺不同。體制內影響發展上限的因素非常復雜。梳理省部級以上官員的履歷,我們會發現,關鍵職務升遷的背後,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對此,多年前有人做了很好的總結,“壹個人的命運,既取決於自我奮鬥,也取決於歷史進程”。2.“成功”是核心競爭力。很多人壹提到體制內的工作,就開始說“人情世故”“關系”。事實上,他們本末倒置了。工作能力“1”,“人情世故”“關系”為“0”。在“1”後面加“0”是有意義的。體制內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妳能把事情做好”。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不管妳用什麽方法,最終執行任務的是妳的能力。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