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壹旦上了幼兒園,與老師的溝通是每個家長都必須面對的。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老師不近人情,孩子壹有情況就“抱怨”,語氣生硬,不考慮家長的面子;這位老師經常滿腹牢騷。“孩子是妳的。怎麽能總怪孩子教不好呢?”誠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這都是為了孩子,雙方都需要有話說。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了幾位老師和家長,就如何建立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發表自己的看法。雙方的目標都是為了孩子的快速成長,老師和家長應該是親密的夥伴,而不是互相埋怨的對手。
家長嘉賓:勞拉,外企財務總監的兒子,高壹。
關海榮的財務人員女兒上小學四年級。
王琦在她兒子就讀的小學壹年級為壹家慈善機構工作。
王霞布瑞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兒子幼兒園
教師嘉賓:青島愛雙兒童之家主任陳靜。
呂玲,昆明市武城小學教師。
北京晨星學校教師尹曉峰
嚴蕊,北京大學附屬小學教師。
喜歡什麽樣的家長和老師?
(家長團隊)妳最喜歡什麽樣的老師?
王琦:我不喜歡不懂得尊重人的老師。喜歡什麽樣的老師,應該和學校的教育理念有直接關系,因為不同的教育理念讓學校選擇不同的老師。這就需要家長首先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
王霞:我的孩子才上幼兒園幾個月。我覺得家長喜歡孩子喜歡什麽樣的老師。嬰兒單純可愛,充滿愛心、面帶微笑的年輕老師往往是他們的最愛。寶寶往往把他們當姐妹,微笑就像粘合劑,把老師和寶寶粘在壹起。
勞拉:我喜歡那種尊重父母的老師。他能與家長平等交流,幫助家長充分了解和理解孩子,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另外,老師要愛學生,關心學生,不能挖苦學生,也不能變相體罰學生。
關海榮:我覺得壹個好的老師應該是有愛心有責任心的,這壹點對於剛上學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從我的親身經歷中,我知道老師能看到每個學生的特點,並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這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妳喜歡什麽樣的父母?
尹曉峰:有些家長帶著壹種感恩的心,來找老師請教如何教育引導孩子。同時,他們也很積極地講述孩子在家的壹系列行為。他們也願意分享壹些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給老師壹些案例,讓老師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更加立體和全面。我喜歡和這樣的家長合作。
嚴蕊:我欣賞那些體貼並能正確對待孩子的父母。在我們接觸的壹些家長中,很大壹部分家長只看到了孩子的優點。比如處理問題的時候,父母總是說孩子本來就很好,最近才出了這麽多問題。這樣父母的孩子,犯了錯不承擔責任,只發現別人的缺點。
呂玲:我喜歡勇於承擔教育孩子責任的父母。最怕家長認為他送孩子上學,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我每天面對六十個孩子,所以希望家長能有壹顆理解和支持的心。
班裏有個男生的媽媽,每次見到我總是說謝謝。有壹次家長會,她發言的時候拿著壹朵玫瑰花走上講臺。我說:“老師,謝謝您這麽愛我們的孩子。我們知道妳為我們的孩子付出了很多。妳辛苦了!”當時我的眼淚忍不住“嘩嘩”直下。
陳靜:我覺得很難描述哪種家長是最好的,但是在交流中,我們總結了優秀家長的幾個特點:能夠認同幼兒園的辦園理念,高度關註教學活動,重視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他們在家庭中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因為知道父母相愛是孩子幸福成長的保障。他們喜歡和老師交流,隨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他們喜歡和其他家長交朋友,非常關心其他孩子的成長。
說說誤區:老師和家長,誰對誰錯?
母隊-
勞拉:老師和家長很少有時間溝通。壹旦有了溝通,很多老師往往會直奔孩子的問題,而不會過多考慮家長的感受和接受程度。但是,妳知道,哪個父母是真的喜歡自己的孩子“沒用”的?!甚至有些老師自己也不願意和家長討論解決方案。他們只是描述事情,讓人覺得把問題交給了父母。也許父母自己已經很頭疼了。
王霞:對於有孩子在幼兒園的家長來說,可能會有壹些誤解。壹、第壹次進幼兒園的寶寶尿褲子不被老師發現。家長發現後,會覺得寶寶被老師忽視了。第二,有些幼兒園會做信用評價,往往家長接受不了低分,以為是對寶寶的否定,容易產生誤解。第三,有些家長比較註重榮譽感,聽到老師講寶寶的小毛病,會有點激動。
關海榮:我女兒從小就是個好女孩。她是壹個不調皮,沈默寡言,脾氣暴躁的孩子。往往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被老師忽略。當然,每個班28個學生,老師的精力畢竟有限。我也能理解。
王琦:老師是否尊重和關心學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壹次,壹個女同學那天值日沒有及時擦黑板,被老師狠狠地訓斥了壹頓,罰她用心愛的棉套子擦黑板。那件事之後,那個同學情緒壹直很低落,很少和同學交往。他總是低著頭坐在座位上。
孩子的表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遇到不尊重他,全心全意關心他的老師,我們很擔心。因為我們並不完全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真實樣子。和學校老師交流的時候,往往是孩子遇到了什麽問題。那麽如果是關於教師教育的呢?當然,孩子的問題背後,肯定也有我們家長自身教育的問題。
從老師的陳述來看-
陳靜:我們發現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卻沒有意識到品格的重要性,所以非常在意孩子學了多少單詞,在班裏排名如何。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每個家長都特別喜歡聽老師表揚自己的孩子。涉及到孩子的問題,家長的表現會有所不同:有的家長反應強烈,急於馬上糾正孩子;有的家長極力否認,辯稱孩子不是老師說的那樣;有些家長不這麽認為,認為孩子太小不懂事,會自然長大。尤其是當我們發現很多孩子的問題源於父母在育兒方面的問題時,溝通就變得更加困難。
尹曉峰:和家長溝通不那麽順暢的時候,溝通的緊張感來自於老師或者家長,絕對不會是孩子。我們對孩子的計劃往往只是我們的計劃,而不是孩子自己的計劃。當我們高度重視自己的計劃時,必然會導致我們去控制孩子,讓孩子完成我們的計劃,而不是按照孩子本來的樣子和性格去幫助他們成長。如果壹個家長帶著很強的計劃性和老師溝通,緊張的氣氛不言而喻。在這種氛圍下,老師和家長說話都會很小心,因為壹不小心就會被貼上“不負責任”、“高高在上”的標簽。
嚴蕊:我經常遇到如何處理孩子之間沖突的問題。孩子活潑好動,打架是難免的。很多時候,父母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往往會先責怪對方的孩子。其實很容易激怒對方的父母,因為既然有矛盾,雙方都要負責。
還有壹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把孩子托付給老人,沒有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最終會形成孩子的情況:1,孩子特別嬌氣,自理能力差。2.孩子和家長溝通少,互相不理解。3.有些家長在低年級對孩子不重視,到了高年級就更難管理了。因為孩子壹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很難改變。每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家長,溝通起來就沒那麽容易了。
呂玲:我喜歡孩子。我有能力影響和教育他們。但是我沒有權力去教育和影響我的父母。妳聽說過“5+2=0”這個表達式嗎?都說家長不配合妳教育,妳在學校五天全身心投入教育,孩子回家兩天所有的教育效果都白費了。壹項調查顯示,家長比老師有更多的機會及時影響孩子,所以老師無法承擔家長的責任,單方面挑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老師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和家長成為夥伴,* * *壹起來教育影響孩子。
但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確實缺乏溝通,有時候可以說是沒有溝通。有些家長認為和老師搞好關系,給老師送禮物是和老師交流的好方法。其實老師有時候也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這比任何禮物都有價值。這種理解、支持和信任,有時候可以通過壹件小事感受到。比如家長堅持每天認真檢查孩子的作業,認真簽字,讓老師知道家長很重視培養孩子在家的學習習慣,記住了就不簽,記不住就不簽。
和解:為了孩子,壹起努力。
來自父母的建議—
王琦:如果家長和老師想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我認為家長和學校首先應該認同對方的教育理念,互相尊重。其次,家長和老師要壹起擺正自己的位置。只有雙方成為聯合體,取長補短,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老師和家長要接受每個人作為人的不完美,互相包容,互相信任,真誠合作。再次,是壹種很好的溝通方式。最重要的不外乎三點,就是謙虛可親的態度,踏實的做法,換位思考。有了這些,即使言語笨拙,交流也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關海榮:因為我家孩子不調皮,不愛說話,脾氣也慢,很容易被老師忽視。所以我主動和老師交流,學習我和女兒平時和老師交流的內容。開學的壹天,我問女兒:“妳怕老師嗎?”女兒說:“妳怎麽會害怕呢?妳不是說‘老師就像母親’嗎?家裏有媽媽,離學校最近的人就是老師!還有壹次我對女兒說:“我特別希望妳是壹個開朗活潑,跟誰都說得來的孩子。”她壹本正經地說:“那每個人都不壹樣。我只是壹個安靜的愛讀書的孩子。”這讓作為母親的我有點羞愧。愛妳本來的樣子是我們最喜歡的故事,但這壹刻我忘了愛她本來的樣子。我跟老師說了很多這樣的事情,老師也很驚訝,說:“她從來沒有跟我說過這些事情。她真的很體貼。”就這樣,我平時對她很關註。
王霞:幼兒園經常舉行壹些活動。這個時候,家長的參與是必要的。這種參與學校活動是壹種積極的交往行為。可以讓老師更好的了解家裏的寶寶和園裏的寶寶的區別,從而幫助寶寶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父母配合的效果很明顯。這樣,當寶寶出現問題時,老師和家長處理問題的合作氛圍更加融洽,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勞拉:我認為父母和老師之間的良好溝通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理解和接受的基礎上。以前是個不愛溝通的家長,現在隨時和老師溝通,幫助兒子。有時候會主動去學校,見見孩子的每壹個老師。孩子有問題也沒必要想到和老師溝通。有時候時間不方便,電話留言就足夠解決問題了。
從老師那裏—
陳靜:針對如何恰當地指出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問題這壹溝通難點,我園通過以下工作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我真的愛孩子,理解孩子。提出的問題觀察壹段時間,會詳細記錄。我們會和其他老師交換意見,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力求客觀公正。我們壹起來分析壹下問題的原因:是不是來自於孩子自身的發展因素?公園裏的因素?家庭因素?然後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父母單獨溝通。溝通時,先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再指出存在的問題,態度誠懇,言語謙和,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要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達成共識。之後我們也會關註孩子取得的進步,及時反饋給家長,感謝他們的支持。
在與兩代父母的溝通中,我們的做法是:首先肯定爺爺奶奶在撫養孩子方面的努力,承認他們在家庭中的貢獻,然後針對隔代教育中的具體問題提出建議。鼓勵父母承擔更多撫養孩子的責任。有時很難見到孩子的父母。加強電話溝通,填寫家長聯系單,推薦優秀書刊,積極邀請兩代家長參加家長學堂活動。幫助家庭建立良好的養育孩子的方式,促進兩代人在教育理念上達成壹致,讓孩子在爺爺奶奶、父母、老師面前有統壹的標準。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處處都在註意與父母的溝通,比如:每天與父母見面時,及時與他們溝通。乘坐班車的孩子會得到壹個小表格,上面簡要記錄了他們壹天的生活,離開公園時帶給父母。老師每周給每個孩子填寫壹份“周檔案”,有壹份“親子活動清單”與每周的活動相匹配。家長填寫並交換意見後帶回。每周可以邀請壹位家長陪同戶外探索活動,為家長提供觀察機會,增進交流。兒童之家沒有固定的家長開放日。只要保證正常工作,兒童之家對家長完全開放。我們成立了家委會,並與家委會共同成立了“愛加倍家長學校”,每月組織家長開展育兒、建立良好家庭關系等主題的學習、交流、讀書活動。節日裏舉辦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參加。
呂玲:作為老師,我們真的需要父母的理解和信任。當然,從專業的角度來說,老師要學會溝通技巧,主動與家長溝通,幫助孩子成長。溝通的基礎也是信任。不管孩子怎麽樣,父母怎麽樣,都要堅信,任何父母都有壹顆愛孩子的心。不是父母不想管孩子,有時候沒有能力和方法,父母自己也很迷茫和擔心。很多時候,當妳跟這樣的父母談孩子的問題時,父母會顯得很有防備心,總覺得妳在挑他的毛病。所以在和父母溝通時,要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少做指責,從正面表達自己的希望,不要越界讓父母擔心。
我有時候會深深的感覺到,我很難去影響或者改變壹個家長的教育觀念,我沒有能力和力量去幫助他們,我沒有時間花很多精力去和家長溝通,我沒有權利去幫家長做壹些決定。所以我真的希望有壹個專門的家長學校可以幫助老師和家長解決壹些實際問題。讓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上,如何教育孩子,和家長攜手,共同教育我們的孩子。
家校溝通中的真誠見證
(1)
其實如果家長願意溝通,願意聽老師的話,老師也會願意傾吐心聲的。以下是壹位母親從孩子的老師那裏收獲的寶貝,讓她無比感動。老師說:
1.請老師吃飯,送禮物,這種和老師建立關系的方式是沒有必要的。沒有壹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學得更好,無論是人品還是學業;
2.老師需要被尊重。沒有壹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父母的認可。當妳看到孩子的進步,壹句對老師工作的贊美,壹句對老師辛苦的理解,無論是電話還是手機短信,都足以激勵老師;
我們需要父母共同努力來幫助和保護孩子。孩子們可能比老師和父母擁有更多的信息。在所謂的“菜鳥”是老師,家長和孩子是“老鳥”的時代,教育者面臨著受教育者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性格有待打造。老師和家長需要通過健康的交流來引導和幫助孩子。
4.在這個應試教育的時代,學校的品格教育真的很有限。我們提醒家長多花時間陪孩子,多花精力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性格。
我們時間有限,壹般都是聯系父母“報喜不報憂”。請家長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壹無是處。
(2)
面對孩子的家長,往往會有莫名的擔心和焦慮,如果和老師溝通不好,會更加難過。父母如何減壓?以下是家長可以做出的6個積極回應,值得參考:
1.千萬不要等到老師報了壞消息才聯系老師。另外,妳被動回應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時間見面,寫下來讓孩子帶給老師也是個不錯的方法。現在郵件和短信都很方便,可以在家裏和學校多了解孩子的情況,雙方會及時合作,以免錯過幫助孩子的機會;
2.目前“報憂”的交流比較普遍。當家長收到老師關於孩子的負面消息時,不要壹下子全部告訴他們,更不要說老師的批評還不夠。家長也要批評孩子的“不爭氣”,這會很快破壞孩子的自我形象。“請家長”也很常見。父母應該避免為了面子在所有人面前羞辱他們的孩子。
父母應該在家裏營造輕松的氛圍,無論發生什麽事,孩子都可以無拘無束地告訴妳。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當孩子的情緒被接受,就能建立安全感,然後孩子就願意接受妳提供的各種幫助;
面對應試教育的環境,切記分數永遠沒有人品重要。另壹方面,每壹個學習成績問題的背後都有亟待解決的習慣和性格問題;習慣問題解決了,成績的問題通常就不是問題了。
家長要用真誠和尊重的態度去傾聽老師的信息,從老師提出的現象中找到孩子哪裏需要幫助,把話題引導到如何幫助孩子上,而不是僅僅討論孩子的錯誤行為和缺點。向老師請教也很重要。畢竟教孩子是他們的專業,他們有很多好的方法和經驗可以借鑒。
6.老師也有要完成的任務,家長要體諒。(如果用膠帶改錯別字,全校都會做,因為要做作業評價。)
-* *媽媽
家長和老師的沖突,經常讓雙方都很頭疼,很生氣,有的還愈演愈烈。但是,也有很多共同打造孩子的成功案例。母親拿自己的“交往記錄”開玩笑,可能會讓妳點頭。
我,孩子,老師,三角關系怎麽操作?
-家校溝通
勞拉/文
兒子上學前,壹位“有經驗的人”告誡我,在北京,“師出猛將”,說只要孩子壹有狀況,老師就會請家長壹起聽“訓”,告訴我在老師面前“忍”是上策,並提醒我,為了讓孩子在課堂上得到關註,或者至少不生氣,壹定要想辦法和老師搞好關系。
我兒子去上學了。壹、二、三年級是安全的。我不是被老師“邀請”,只是參加了幾次家長會。每次家長會上說的都是讓差生向優等生學習(衡量標準是成績和紀律),呼籲差生家長關註。我覺得老師的本意是好的,雖然語氣是傳統說教,但我們早就習慣了,單位領導也不這麽說話,所以也就沒太在意。
四年級,學習任務重,老師換了。老師開始打電話匯報孩子的“異常”行為:妳兒子,字寫得不好,上課走神,作業最後交,做事太慢;午飯後,所有其他的孩子都呆在老師的房間裏。妳家孩子總是在校園裏走來走去,很有個性。希望家長能督促孩子學習,也告訴孩子不要讓他走路。他很特別。
兒子反映學校的情況比以前多了。回來就抱怨老師經常取消自己喜歡的體育課和科學課,讓他們在教室裏做語文數學題。還提到有幾個男生經常因為這個跟老師“造反”,結果當然是“老師獨裁”。我兒子雖然不在“造反”隊伍裏,但很明顯他是支持那些“造反”的孩子的,告訴我“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我觀察孩子,覺得兒子真可憐。城裏人把孩子“圈養”起來——房子小,路太亂,鄰裏之間不交流。因此,他們的手腳不夠靈活,行動也不迅速。另外,新學的鋼筆畫,寫錯別字,老師不允許用改錯符號,也不能把錯別字劃掉,重新寫在旁邊。妳壹定要用膠帶把錯別字粘下來(據說很多學校都用這種鋼筆畫,這樣學生的作業才能看起來整潔美觀)。如果妳強,打個洞,重寫壹整頁;我很弱,什麽都不壹下子做,但要做兩三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幾分鐘才能成功糾正錯別字,加上技術不熟練帶來的挫敗感,兒子終於在完成作業前哭了起來。
所以當我接到老師的電話時,我非常不安。兒子,這還不夠容易。每天堅持寫作業,體育課經常被取消。散步真好!總比睡在小桌子上強。分心了?對孩子來說很正常!寫字慢?這種高難度的“技術”還沒有實踐過,當然不會很快。但是在電話裏,我沒有跟老師說這個。我估計我兒子肯定給老師加了點苦。我對老師畢恭畢敬,我說我會在家幫孩子。感謝老師們的關心,請老師們多幫助孩子。
兒子問我,老師跟妳說過我嗎?哼,我們老師就是這樣,先打電話,然後讓家長和家長壹起給我們施壓,看妳不服氣。幾個學生被邀請去見他們的父母。
我意識到兒子和老師之間的對立,思考如何避免沖突。也就是說,我嗅到了兒子要和老師發生矛盾的味道。如果無法避免,該怎麽辦?還有,作為家長,我極有可能和老師發生矛盾,覺得對不起兒子。雨要來了,風越來越大。
以後我會盡力幫助孩子提高素質和速度。兒子雖然對老師指定的糾正錯別字的技巧不滿意,但還是服從老師的權威,不同意我和老師討論替代方法(我告訴我後發現他有了面對現實的力量)。兒子很確定這沒有違反學校紀律,老師也沒有這麽說。他只是覺得壹只羊沒有和羊群在壹起,不方便管理。
接下來的幾天,我會和老師電話溝通,但僅此而已。我由衷地尊敬老師,認真聽老師講述孩子的情況,感謝老師的辛苦和對孩子的關心。打完這幾個電話,我逐漸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從陌生到熟悉,從老師談話中最初的“指責”,逐漸提到了孩子的很多優點,也引導我到了壹些幫助兒子的方法。
兒子,這邊走。聽了老師對他的抱怨,我翻譯成“老師說妳寫作很有潛力,可以寫得更好,我們多練習吧”;老師說妳有什麽優點等等。壹開始兒子不相信,問:老師真的這麽說嗎?
我趕緊給老師發短信:xx老師,孩子不相信妳居然欣賞他的優點。請妳明天親自告訴他!
等孩子再放學回來,兩眼放光:“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了!好像我們老師也不總是挑我的毛病啊!”
我壹下子輕松了很多,“師猛於虎”的陰影開始慢慢淡去,對未來的“風雨”也不那麽擔心了。兒子也很願意每天回來給我上《新聞聯播》,那時候好像大家都很開心。
過了壹會兒,我才知道“風雨”突然來了。壹天下午,我在開會的時候,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讓我趕緊來學校,說我兒子極度失控,讓我跟老師“談談他”。
我壹進教室,就發現除了我兒子之外,還有兩個男孩在場。壹個男生站在老師斜對面的講臺前,和老師妳壹言我壹語,戰士們過來擋水,就像練乒乓球壹樣。另壹個高個子男生還坐在第壹排座位上,做作業,做調解人。兒子坐在講臺旁邊的另壹個座位上,臉上掛著淚水,臉上卻不服氣。
這壹幕讓我有壹瞬間覺得對不起孩子。他們不僅學習壓力大,每天與老師交流也遇到困難;我也同情老師。50多個孩子寫完作業幾乎筋疲力盡,在紀律上“推倒葫蘆,提起葫蘆”。他們怎麽可能不精疲力盡!
老師終於打完了“乒乓球”手,輪到我兒子了。我給外面的老師打電話,讓她給我和兒子單獨找個地方。然後老師開始“指控”我兒子“犯罪”我兒子雙手抱頭說:“許壹聲不吭”。
我再次請老師到外面去,建議老師只描述當天發生的事情,以及她對孩子在這件事情上的期望。因為兒子有壹種“拼到底”的態度,他很難馬上和老師和好。老師接受了我的建議,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大部分的憤怒在老師的敘述中得到了緩解。事情的起因其實很簡單。那天中午孩子沒去散步。吃完後和幾個同學在教室扔橘子皮,被老師批評。兒子拒絕接受,於是產生了矛盾。老師講完了,讓孩子回家想壹想,看看自己做錯了什麽。
然後我和老師呆在教室裏。孩子們都走了,我真誠地告訴她,我看到了她工作的疲憊,意識到現在當老師有多難。老師看著我,感謝我是壹個理解老師的家長,跟我說了她的難處,比如學校的要求,不同家長的要求,來自孩子的挑戰。她也感謝我聽了她的話。
回到家,我仔細了解兒子的想法,幫助他明白自己是對是錯。兒子很感激我,說我沒有像其他家長壹樣當著老師同學的面罵他。他說有的家長受老師邀請就這麽做,他同學都憋屈!
壹周後,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孩子把自己對事件的理解寫在了日記裏(老師讓學生寫日記,兒子給老師看了但沒給我看),感謝老師並道歉。老師很感動!
這種沖突強化了我和孩子、老師的三角關系,相互接納的結果就是日常的和諧。我隨時和老師溝通,幫助培養兒子。有時候會主動去學校,見見孩子的每壹個老師。時間不方便,電話留言足以解決問題。兒子成績越來越好,和別人壹起也變得紳士了。兒子小學畢業典禮上,兒子和老師親密合影。我看到他們的眼裏都充滿了對彼此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