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號稱天下第壹福地、天下第八洞,在中國道教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現在是全國21個重點道觀之壹。
茅山作為道教名山,始於西漢初年(公元前153),由茅穎、毛谷、毛鐘三兄弟創建。他們在這裏苦練內功,采藥煉丹,救治百姓,因此有“有求必應”的美譽。相傳三兄弟最後成仙,被仙鶴留下。後來,道教尊稱其為“三毛針君”。晉代著名道教學者葛洪曾來此采藥煉丹,後有包普風、包普安。東晉另壹位道士陶弘景(456 ~ 536)來到茅山,開了壹家道觀。後來逐漸擴大,成為上清派的茅山派。到了隋唐時期,更多的道家學者來到這裏實踐和研究理論,所以這裏的規模更大,理論也更完善。這是宋代以前茅山道教聖地的基本情況。
茅山道觀在宋代達到頂峰,這裏建有宏偉的“三宮五廟”,其余眾多,是茅山道教最奢華的時代。元明清三朝繼續興盛,後來成為“正統”。所謂“三宮五觀”,就是九宮,傅園宮、崇禧宮(三宮)、甘源寺、陳余寺、白雲寺、德佑寺、仁佑寺(五觀)。80年代被定為全國重點道觀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