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問醫生脈搏…

問醫生脈搏…

脈診簡介,即切脈,俗稱“脈診”脈診和診斷有著悠久的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醫生診脈治病的內容,“脈診法”已被收入1973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帛書中。我國第壹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代,脈診的方法和理論相當完備。脈象脈象的含義就是脈象所指的圖像。脈象的產生直接關系到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脈的通暢和氣血的盈虧。因此,心和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器官。氣血是脈象形成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在全身循環,周而復始。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器官的協調作用:肺正對百脈,肺氣所施,使血得以分散;脾主血,是氣血生化之源,滋養和控制脾,血液才能運行;肝藏血,調節血流;腎藏精,能生血化氣,腎氣是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因此,它能反映全身的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有病時,必然會出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脈診方法。早期的切脈法比較復雜,要切頭、頸、手、腳等部位的脈。以後將逐漸簡化為只按腕部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古代醫生對這個短脈部分做了很多文章。他們把這個長約壹寸的脈搏,從手腕上的橫條分成寸、關、尺三個部分。

左右手的寸、關、尺屬於不同的臟腑,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理變化。其中,右寸映肺,右關映脾胃,右腳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和膀胱。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遠寸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面的心肺(上焦、呼吸、循環系統);中間部分對應肝和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尺骨對應腎和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就這樣,小小的“寸口”變成了人體內臟的全息窗口。

這還不夠。切脈時,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按脈,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進行“浮動”;適度用力按壓,直到肌肉“中”;用力按壓,直到筋骨“下沈”為止。寸、關、尺三部,各有浮、中、沈三個階段,合稱“三階九階”。不同手法獲得的脈象有不同的臨床意義。通常脈象浮於外,則病位淺,沈於內,則病位深。

切脈的時候還是有很多要註意的。首先需要安靜,包括外部環境的安靜和醫患雙方的安靜。病人要休息壹會兒再切脈,等安靜了才能切脈。診脈前,醫生必須冥想,調整呼吸,將註意力完全集中在手指上,仔細按壓壹分鐘以上。把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壹水平,手腕和手掌向上伸展。

其次,醫生要適時使用三個指定位,即先指定中間的關部,再根據患者的身高調整三指的密度。如果病人個子高,手指要稀疏;個子矮的人,手指要密,小孩用壹指(拇指)切脈,不考慮三個部位。

學習脈診,首先要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和“正常脈”。脈率每分鐘70-80次左右,節奏規律,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沈,不僵不弱。然而,正常的脈象往往隨季節、年齡、性別和體質而變化。如春夏秋,脈多浮,脈強;冬天脈象大多淹沒在水中。年齡越小,脈搏越快,中青年人脈搏越強越強,老年人脈搏越弱;高網多長,矮網短,瘦網浮,肥網重;飽腹感和情緒激動後的脈搏有多快多有力,饑餓時的脈搏有多弱。如果發現相反的脈象,如冬脈浮、胖網浮、細網沈等。,說明脈象異常。]脈診方法及註意事項1,時間

感受脈搏的最佳時間是清晨。《蘇文·脈要精微》指出:“診法常為平丹,殷琦不動,楊琪不散,飲食不進,經絡不滿,絡脈調勻,氣血不亂,則可診為有脈。”由於患者不受飲食、晨起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內外環境相對安靜,氣血經絡處於受幹擾較少的狀態,所以容易識別病脈。但不代表其他時候就感覺不到脈搏了。王績認為:“有病可以隨時看病,不必以平旦為拘。”壹般來說,脈診需要安靜的內外環境。把脈前讓患者休息壹會兒,使氣血平和,診室保持安靜,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患者情緒的波動,有利於醫生對脈象的了解。特殊情況下,要隨時隨地對患者進行檢查,沒必要拘泥於這些條件。

2.體位

讓病人取坐位或臥位,兩臂平放,心臟幾乎在同壹水平線上,手腕伸直,掌心向上,在腕關節背面墊壹個枕頭,以便切脈。姿勢不正確會影響局部氣血運行,影響脈象。

3.指法

醫生和病人側身而坐,左手按住病人的右手,右手按住病人的左手。向下感脈時,先用中指按在高掌骨內側閉脈,再用食指按寸脈再閉,無名指閉脈後按尺脈。三指要拱起,手指要平齊。用指尖觸摸脈體,更靈敏。布指的密度應與病人的體型相適應。身高臂長的老人手指要稀疏,身材臂短的要密集。定位準確後,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稱為總按。為了專註於某壹脈象,還可以用壹個手指按壹個脈象,稱為單按。如果是診寸脈,將中指和無名指微微擡起;診脈時,食指和無名指微擡;診斷尺脈時,食指和中指稍上擡,臨床上常組合使用總按和單按。

“壹指(拇指)定脈”法可用於小兒診脈,無需細分三部。因為小孩子嘴短,不允許指定三寸,容易哭鬧不配合。

4.擡起並按下以查找

這是壹種在脈診時利用手指力的重量和位移來探查脈象的技術。

華伯仁《醫家提要》說:“把脈有三:舉、按、搜。輕拿輕放,重手按,不輕不重,自求多福。壹開始把脈,輕輕等待,皮膚之間就會看到脈搏,這也是陽氣和腑氣,也是心肺的反應。如果手重,脈在肉下,也是陰臟,也是肝腎的反應。不輕不重,取於中脈,其脈應在骨肉之間,陰陽相適,脾胃相和。浮中見不到,自求多福。若不能見,則陰陽藏,三者皆同。”用手指輕力壓在皮膚上叫提,也叫浮或輕拿;手指用力過重在筋骨間按壓,稱為按壓,也叫下沈或收回;指力不分輕重,也可以有輕有重,所以叫折中求法。另外,當三脈獨特時,要逐漸移動手指位置,內外尋找。尋求的意義不是索取的意義。所以壹定要註意提、按、搜之間的脈象變化。

5.安靜

壹口氣就叫壹口氣。診脈時,醫生要自然均勻地呼吸,用壹次呼吸和壹次呼吸的時間來計算病人的脈搏數,如脈搏的晚數,算作利息。此外,也提醒醫生在把脈時,要豁達冷靜,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了解脈象。《蘇文·脈診要精》雲:“把脈要準,要穩。”

6.五十步棋

每次摸脈搏都會摸50下。也就是說,每按壹次脈,每側的脈不應少於50次。它的意義在於:壹方面可以知道脈搏跳動五十下是否有結、代、脈加速。必要時可延至第二次或第三次50脈,始終以辨脈象為目的,故每次等脈3 ~ 5分鐘為宜;另壹方面,他也提醒醫生切脈時不要草率地三劃二劃。張仲景說,“如果中風次數少於50次,短期內診斷不明,就不存在所謂的等九次...我老公見死不救真的很難。”[編輯本段]平邁1,特色

平脈是正常人的脈象。蘇文的《任平氣象學論》說:“人壹息壹脈,必再動,壹息壹脈,必動五次,長呼壹口氣,故名任平,連人也不生病。”平脈的形態為三脈,壹脈四脈(閏為五至五,相當於72-80次/分鐘),不浮不沈,不大不小,平靜溫和,柔和有力,節奏壹致,尺脈有壹定的力度,隨不同的生理活動和氣候環境有相應的正常變化。平脈有三個特點:胃、神、根。

(1)胃胃是水谷之海,是後天之本,是人體健康的氣血之源。人的生死取決於胃氣的有無。俗話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所以脈象也是胃氣為本,古人的說法很多。如《靈樞·鐘石》曰:“邪氣亦緊而病,谷氣亦溫。”或者從中間取以待胃氣。壹般來說,壹般人的脈搏不浮不沈,不快不慢,平靜溫和,節奏壹致,這樣才有胃氣。哪怕是病脈,不管高低起伏,都有壹個須賀的形象,就是有胃氣。考察胃氣的升降對判斷疾病的進退有壹定的臨床意義。

(2)神脈寶貴,心主血藏神,脈為血府,氣血充盈,心神健旺,脈象自然,脈形柔而有力,即使脈弱也不會完全無力。弦堅實的脈搏,其中仍有柔軟的形象,是壹個神。總之,胃神同脈是和諧的標誌,胃神同脈也是如此。

(3)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臟腑功能活動的原動力。腎氣充足,體現在脈象上就是要有根,足要等腎,足要等腎,就是有根的脈象強。如果病中腎氣還在,先天基礎還在,腳還看得見,就還有生機,正如《脈訣》所說:“寸”

2.平脈的生理變化。

(1)由於氣候的影響,平脈變化為春、夏、浮、冬、沈,由於春季陽氣雖升,但寒氣未盡除,氣被克制,故脈略弦。夏季陽氣旺盛,脈強而痿,故脈微泛。秋季陽氣即將收斂,脈象有所下降,輕如發絲,故脈微浮。冬天陽氣藏,脈象重,手指跳動。

(2)地理環境地理環境也會影響脈象。南方地處低窪,氣候較暖,空氣濕潤,人體肌肉緩慢稀疏,故脈象柔和或略數;北方地勢高,空氣幹燥,氣候寒冷,人體肌肉緊繃,所以脈搏沈重而堅定。

(3)壹般來說,男女女性的脈象都比男性稍弱、稍快。女性婚後懷孕時,脈象常滑而沖。

(4)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脈搏每分鐘120 ~ 140次;五六歲兒童,脈率為每分鐘90 ~ 110次;隨著年齡的增長,脈搏會逐漸緩和。年輕人身體強壯,脈搏有力;老人氣血虛弱,精力衰退,脈搏微弱。

(5)對於身材高大的人,脈象出現的時間較長;個子矮的人靜脈更短。瘦人肌肉細,常浮脈;肥胖者皮下脂肪厚,常脈搏重。凡常見的六脈沈細,但無癥狀者,稱為六陰脈;六脈共洪相等,但無癥狀,稱為六陽脈。

(6)脈象隨情緒的暫時性精神刺激而變化,如喜則悲而脈緩,怒則脈急,驚則脈亂等。當妳的情緒平靜下來,妳的脈象就會恢復正常。

(7)劇烈運動和長途跋涉後,脈搏更為劇烈,人入睡後,脈搏更為緩慢,腦力勞動者的脈搏比體力勞動者弱。

(8)飲食之後,酒後脈多強;當妳餓的時候,妳的脈搏有點緩慢和微弱。

另外,還有壹些人的脈象不是在寸口處看到的,而是從腳到手背傾斜的,命名為斜飛脈;如果脈出現在寸口背面,稱為反關脈,也出現在手腕其他部位,則是生理上特定的脈位,即橈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於病脈。【編輯此段】常見的異常脈象是浮脈,是在脈象出現的部位出現的壹種表脈。如果掉以輕心,就會變得軟弱。壹般情況下,提示致病因素在表。浮而強的脈為表實,浮而弱的脈為表虛。

沈脈是壹種脈象很深的脈,不能掉以輕心,再按壹下就能看出來。通常以裏證為主,重而有力者為裏證,重而無力者為裏虛證。

晚脈,慢脈,每分鐘不到60次。寒證會因為寒冷而使血液流動變慢。晚強者為寒積證,晚弱者為陽虛證。

數脈搏,脈搏來得快,每分鐘90多次,來去匆匆。多主熱證,因為熱可以加快血流速度,實熱證強,弱熱證弱。

靜脈也叫小靜脈,細而弱,但要明顯。是濕證和虛證的形象。是由於濕阻經脈或氣血不足,不能充脈所致。

洪水脈動寬廣有力,像洪水壹樣來來去去。大多數主要病原體實熱的實證研究。

弦脈,脈形端直,如壓弦。常見於肝膽疾病、痰飲證、疼痛證患者。

脈滑,脈來流(滑),如走珠。是實熱證,痰飲證,飲食失調證,或妊娠脈象證。

脈澀,脈難澀,如輕刀刮竹。是氣滯血瘀、精血不足的表現。

虛脈,三脈提按無力,指下隱隱蠕動,是壹切弱脈的總稱。是虛證的標誌,主要是氣虛或氣血兩虛。

實脈,三部脈皆有力,脈強實,是壹切有力脈的總稱。這是壹個經驗主義的形象,表明邪惡的精神是真實和健康的。

脈促、脈結促、脈代都是異常節律,都是間歇脈。脈促是指脈數快,間隔不規則,強脈為陽熱亢盛之證,弱脈多為氣虛脫落之象;脈象緩慢而不規則,主癥多為陰虛、氣滯、寒痰、血瘀等。脈沖的產生是緩慢而有規律的間隔,間隔時間長。是臟氣下降或氣滯血瘀的證候。

脈象有很多,以上是最重要的。在中醫臨床治療中,除了望、嗅、問之外,切脈也是非常重要的。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壹脈之人,乃醫學之大業。他不鉆研道,怎麽當醫生?”!“脈象在辨證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編輯此段】脈象與疾病的關系當然,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變化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在臨床上看到的脈象往往也是非常復雜的,往往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脈象壹起出現,如浮、遲、滑、澀等。還有脈象的壹致性和不壹致性問題。如果不壹致,就要決定是放棄癥狀還是放棄癥狀。另外,從理論上講脈診並不難,但在實踐中確定它是什麽脈象,解釋脈象與疾病的關系,卻非壹日之功。古人雲:“脈象微妙,溢於言表。當妳在心裏的時候,很難理解。“沒有多年的反復實踐、細心體會、細心理解和比較,是不可能真正掌握脈診的。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經、陽經、陰竅脈、陽竅脈的總稱。它們不同於十二經脈,因為它們不與臟腑直接相連,沒有表裏關系,所以被稱為“奇經”。八脈的督脈、任脈、沖脈均起於細胞,出於會陰部,稱為“壹源三支”,其中督脈運行於背部正中,上行於頭面部;任脈運行於胸腹正中,達下巴;沖脈與足少陰的腎經平行,環繞口唇。靜脈從側腹下開始,環繞腰部。陰胃脈從小腿內側開始,沿小腿和大腿內側上行,在咽喉處與任脈匯合。陽維經起於跗骨外側,沿腿膝外側上行,於頸後與督脈會合。斜脈起於足跟內側,隨足虛陰經上行,直至眼角與足跟陽斜脈相遇。陽橋脈起於足跟外側,隨足太陽經絡上行,於眼內眥與陰橋脈會合,沿足太陽經絡上額,於頸背與足少陽經絡會合。

奇經八脈縱橫交錯於十二經脈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壹,十二經脈之間的溝通。奇經八脈是將位置和功能相近的經脈連接起來,從而控制經脈的氣血,協調陰陽。督脈與六條陽經相關,被稱為“陽經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之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相關,被稱為“陰經之海”,具有調節全身各陰經之氣的作用;脈象潮紅與任脈、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經有關,故稱“十二經脈之海”、“血海”,具有儲存十二經脈氣血的作用。靜脈約束連接縱向軀幹的所有足經;陰陽經連接陰經和陽經,分別掌管全身的表裏;陰陽喬麥掌管陽氣和陰氣,而* * *掌管下肢運動和失眠。其次,奇經八脈可以調節十二經脈氣血的積聚和滲透。當十二經脈、臟腑氣血充盈時,奇經八脈得以積聚,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得以滲灌供應。

沖、帶、竅、衛六經的腧穴都隸屬於十二經脈、任督二脈,但任督二脈各有腧穴,故與十二經脈相比較,統稱為“十四經”。十四經有壹定的路線、癥狀和穴位,是經絡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臨床針灸治療和藥物歸經的基礎。

看過中醫的人,經常會看到醫生先給病人把脈,教科書上稱之為切脈。同時,醫生會先看病人的“動”與“靜”,即病人的“神”,再觀察病人的面色,通過面色的明暗、脈象的遲後、皮膚的寒溫來區分疾病屬於“陰”還是“陰”。通過舌苔的厚薄和脈象的起伏,可以探知疾病的“表裏”,通過脈象的強弱來辨別患者的“虛實”。“八綱”明確,通過患者主訴進壹步區分疾病所屬的臟腑經絡。基於這種辯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