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級成為準媽媽的過程中,每個孕媽媽都需要忍受十個月的孕期,才能最終收獲壹個可愛的寶寶。這十個月的煎熬是必然的過程,不管孕媽媽最終選擇順產還是剖腹產。
雖然37周到40周的胎兒在醫學上被稱為足月寶寶,但即使是選擇剖腹產的媽媽也會堅持到最後壹刻。
這不是媽媽們的思想“傳統”,但卻充滿了門道。
表妹小美,子宮裏的寶寶已經37周了。算著日子,寶寶在九月滿月的時候出生了。這可讓小梅有點擔心:
小美抱著壹個願望來到醫院,希望醫生能提前安排剖腹產。但醫生聽後壹臉嚴肅,告訴小美剖腹產也有“最佳時機”,懷孕40周的寶寶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生活中有很多孕媽媽,就像小美壹樣。出於各種原因,她們希望“安排”好寶寶的出生時間,但很少有孕媽媽意識到自己的“小心思”很可能對寶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另外,醫學上認為,嬰兒出生越早,越容易感染。
這其實不難理解。嬰兒的主要器官包括肺、肝和腦。這些身體關鍵器官在孕37~39周達到發育高峰,醫學上稱之為“關鍵生長期”。
換句話說,嬰兒在子宮裏呆的時間越長,嬰兒的主要器官就越成熟。就視覺和聽覺而言,足月出生的嬰兒比37周前出生的嬰兒更不容易出現上述問題。
這是否意味著足月出生的嬰兒,即37至40周之間的嬰兒,壹定更健康?
當然不是。
根據美國醫學界給出的新指導,懷孕39到41周的新生兒是真正意義上的足月嬰兒。也就是說,39周以下出生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壹些“隱患”。
民間有句話叫“肚子裏的壹天勝過外面的十天”,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除了寶寶出生時間對寶寶健康的影響,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註意事項也是寶媽們要牢牢記住的,尤其是選擇剖腹產的,更應該提前了解。
註1:術前準備
這個手術對孕媽媽來說並不難,只是為了防止術中嘔吐等意外。
壹切準備就緒後,進入手術室的孕媽媽將進行導尿和麻醉。母親雖然暫時感覺不到疼痛,但在這個過程中意識是清醒的。
註2:手術後6小時按鍵
剖腹產後需要嚴密觀察,產後六小時不能吃東西。
此外,醫生還會密切監測新媽媽的生命體征、子宮收縮、產道出血量的變化,預防產後出血。
註意3:排尿
可能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就這麽在肚子上割了這麽深的壹刀,下床了怎麽辦?
其實這是每個媽媽生完孩子都要經歷的痛苦階段。為避免傷口劇烈疼痛,影響愈合,可用腹帶壓迫包紮傷口。下床的時候慢慢側身起來,讓家人幫妳避免摔倒。
拔完導尿管後,可能會排尿困難。馬寶不必太擔心。這很正常。可以慢慢沖泡,也可以打開水龍頭,聽到流水的聲音。正常情況下可以順利排尿。
註4:廢氣
術後24到48小時,新媽媽要經歷排氣的過程,通俗地說就是放屁。
雖然很俗,但放屁是孕媽媽產後恢復收到的第壹個好消息。說明孕媽媽的腸道功能已經恢復正常,意味著孕婦可以擺脫禁食,吃壹些流質食物,甚至逐漸過渡到日常飲食。
同時需要註意的是,術後盡量少說話,避免吞咽過多空氣,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在床上翻身三小時左右;24小時後起床,可以有效促進排氣。
註5:母乳餵養
正確的母乳餵養對嬰兒和母親都有好處。自然分娩的女性會有強烈的宮縮,作為分泌乳汁的信號。對於剖腹產女性來說,大多沒有經歷過宮縮,術後大腦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開始泌乳。
盡快康復,是剖腹產媽媽的當務之急。建議盡量側臥讓寶寶多吸,或者使用吸奶器,有利於母乳的產生。
註意6:情緒
愉快的心情是身體恢復的有力保證。
每次分娩後,幾乎所有的孕婦都要經歷這些痛苦:
麻醉強度後傷口的疼痛。
手術後特別困難的幾個小時。
疼痛的宮底壓迫。
這些是任何壹個剖腹產媽媽都必須面對的。學會調整自己,不要給自己帶來太多負面情緒。母親是女人最偉大的角色。想想她的寶寶,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Ps: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