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敬畏意識是害怕什麽。

敬畏意識是害怕什麽。

所謂常懷敬畏之心,就是害怕,停止做事,嚴格要求自己,哪怕害怕在日常瑣事和生活細節上守住底線,嚴格要求自己。“想”但出於理智,“做”而有所顧忌,“做”而不忘法紀。

敬畏這個詞既有尊重的意思,也有害怕的意思。

敬畏不同於恐懼。恐懼是壹種本能,是直覺瞬間產生的,恐懼的對象也是很不確定的。敬畏的形成是人始終處於“清醒”和“警惕恐懼”的狀態,是運用理性思維功夫產生的心理感受,是對恐懼的壹種哲學升華。

敬畏是“敬畏相連,敬畏中有敬畏,敬畏中有尊重”。敬畏感不能簡單理解為尊重和恐懼的疊加,而是兩者的融合。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孟子說,楊無愧於天,不計較人(《孟子·盡心上》)。

荀子進壹步提煉了敬畏的內容:“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階級的基礎;君與師也是治國之本。”(《荀·黎姿論》)後來儒家把“天、地、君、親、師”五物概括為敬畏物。總之,應該恐懼的對象有很多,可以概括為:對自然的恐懼,對生命的恐懼,對人的恐懼。恐懼是壹種美德,而無畏往往是毀滅的根源,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災難。

康德說,我唯壹尊敬的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敬畏對於我們的道德修養,對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敬畏是壹種美德,無畏往往是毀滅的根源,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災難。人要有敬畏之心,對生命、法律、道德等要有壹顆敬畏之心。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並不是說來不及舉報”和“頭頂三尺有神明”。其實人的壹生總要害怕壹些東西。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相克”。金木就像水、火和土壤。如果彼此意見不合,就不會住在壹起。只有心懷敬畏,才能防止精神道德的滑坡,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