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來,廣東省木偶劇團獲獎無數,如1960年赴羅馬尼亞參加第二屆國際木偶節並獲得當年最高獎——銀獎(當時沒有金獎)的《孫悟空三音芭蕉扇》;1981年,《滄海桑田》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獲優秀表演獎;《長絲舞》參加1992全國木偶皮影戲,獲優秀表演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濃縮版)獲得65438至0994年全國兒童木偶戲金猴獎最佳表演、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獎,《狼來了》獲得最佳編劇獎、最佳表演獎。中國嶺南木偶藝術精品1997出訪東歐參加斯洛文尼亞博爾第八屆國際木偶藝術節,榮獲“金星獎”;1998《中國嶺南木偶藝術精品》節目獲第二屆捷克國際木偶藝術節最佳藝術特別獎、最佳男演員獎;2003年,《舞陽傳奇》獲第二屆全國木偶皮影戲金獅大賽金獎及表演、作曲、木偶造型獎...
廣東省木偶劇團1957神話木偶戲《芙蓉仙子》與香港長城電影制作有限公司合拍,作為國內首部木偶藝術彩色電影。回憶起這段歷史,廣東省木偶劇團“元老團成員”之壹的冼說:“那段時間劇團演出的多是神話木偶戲,有孫悟空的三音芭蕉扇、張裕的下海煮飯、什麽使大海喧鬧等。,但最著名的是芙蓉仙女,它使劇團壹炮而紅。我記得香港長城電影公司的人來把這個劇拍成電影。導演是黃宇,主演是當時在香江紅極壹時的長城電影公司的掌門人華孟。參加電影演出的布袋戲演員都是我們劇團的成員,有李欣、鄭青山、李紅、李從坤、龐。”
劇團從神話木偶戲起步,經歷了木偶粵劇(如帝王花)、木偶情感舞(如木偶敦煌舞《龍鳳》)、傳統大型木偶戲(如鳥歸巢)、青蛙系列劇(如井上觀天)、木偶寓言劇(如狼)、現代舞木偶戲。
除了在舞臺上表演,廣東省木偶劇團多年來還為中央電視臺和廣東電視臺制作卡通吉祥物。作為頻道欄目的形象代表,與央視少兒部合作拍攝制作了104集兒童木偶劇《全日制幼兒園》,30集木偶劇《向日葵小鎮》,208集英語教學木偶劇《波波鬥的壹天》。廣東省木偶劇團的冼先生和夫人袁湛女士被劇團親切地稱為“冼伯”和“湛壹”。詹阿姨快80歲了。她在1956木偶劇團成立的時候就在裏面工作。她曾出演過當時戲班的神話木偶劇,如《芙蓉仙子》、《孫悟空三打芭蕉扇》、《張羽煮海》、《海何以笙簫默》等。賢伯也是1956入團,後調入京劇團。他向記者講述了組建劇團的艱辛。仙波說:“當時粵西流行木偶戲,表演者水平不高。他們大多數是農民,木偶劇是他們的壹種娛樂形式。當時廣東省木偶劇團的第壹任團長林坤先生,幾經輾轉才組成了我們的木偶劇團。”
如今,廣東省木偶劇團在李等新壹代領導人的帶領下,堅持對現代木偶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不斷培養年輕木偶,力爭呈現出木偶藝術的又壹個盛世
近十年來,廣東省木偶劇團不斷改革創新木偶藝術,使具有嶺南風格的廣東木偶戲更具特色。先後排演了木偶戲、提線木偶、布袋木偶、西洋大嘴木偶、軟鐵木偶、人偶等近30個不同種類的劇目,不僅在全國、省市文藝匯演中獲獎,還在國際木偶藝術節中獲得大獎。
談到廣東省木偶劇團木偶戲的亮點和特點,以及觀眾的新需求,老團員冼波高興地說:“現在的劇種比以前多了很多,有掌子戲、指彈,還有像《春之圓舞曲》這樣的現代木偶劇,特別新鮮,特別吸引我們。”詹阿姨說:“以前觀眾喜歡看木偶晃來晃去,現在很多新鮮靈活的木偶表演都是根據觀眾口味出來的,也是中西結合。我覺得這是壹個很棒的發展方向。”
為慶祝廣東省木偶劇團成立50周年,藝術家廖題寫了“木偶世界”,與劇團50年的發展信念不謀而合。劇團副團長潘大慶說:“木偶就是世界。我們始終對木偶藝術的輝煌過去和廣闊前景抱有光明的信念,總結50年來省級木偶劇院的發展,是壹個接觸的過程,而不是壹個斷點的飛躍。傳統木偶戲在今天仍然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而不是被完全拋棄。就木偶藝術的表演空間而言,如今的演員能歌善舞,以木偶為基礎,以表演為臺詞,綜合素質已經變得相當全面,與過去只用木棒表演木偶的時代相比,是壹個質的飛躍。”
談及如今觀眾對木偶戲的流行口味,潘大慶說:“木偶戲最大的觀眾——孩子們對木偶有著天然的喜愛。他們愛看黑幕劇等傳統劇,也愛看啞劇、環保劇、成語故事劇等。,而且洋氣的劇也讓他們熱血沸騰。這就指引了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和改進是必要的。在逐步拓寬木偶戲藝術表演形式的同時,也要加強與孩子的互動,比如讓孩子走進或參與到壹個特定的節目中來,激發他們觀看和學習的熱情。但是這裏壹定要把握壹個度,不能完全改變傳統木偶戲的功能,讓它完全變成兒童劇。只是目前在布袋戲市場上,孩子依然會是壹個主題。家長把孩子帶進木偶劇院進行熏陶和教育,是對我們的支持,有利於我們的發展。"
潘大慶先生提到了最近廣東木偶劇團的演出。他說:“9月,廣東省木偶劇團將圍繞劇團成立50周年的主題,向廣大觀眾報道和演出50年來世界上精選的壹些值得推廣的好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