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中國所有節日列表。

中國所有節日列表。

新年第壹個月的第壹天

年底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香腸,吃臘肉看春晚(近幾年才有)

2.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因為元宵節有掛燈和看燈的習俗,所以在民間也被稱為元宵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鬥百病、舞龍、賞燈、舞獅等習俗。

3.二月二日龍擡頭(南方的“社交日”和北方的“龍擡頭”節)

龍擡頭是在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這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是為了表示對龍的尊敬,並祈求下雨,這樣上帝可以幫助確保豐收。

社會日分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天計算,壹般在二月初二左右,秋社按立秋後第五天計算,大約在新谷出道的八月左右。

4.花節?二月十二日

花節是漢族紀念百花生日的傳統節日,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摘菜節。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壹般在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

節日期間,人們壹起去郊外賞花,稱為“郊遊”,姑娘們剪五色紙,貼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5.上巳節三月初三?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也有很長的歷史,周朝就有了,要去水邊清洗。《論語》中“浴於釋,風於舞,吟歸”是上思的習俗。?

傳說是紀念黃帝的節日,三月三是黃帝的生日。據說中原地區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日,我出生在軒轅。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日,為後世所沿襲,從而成為壹個在郊外水邊飲酒、春遊的節日。

6.清明節前壹天的寒食節

為了紀念介休,晉文公將綿山改為“介休山”,設立神社供奉介休,並將燒山之日定為寒食節。全國禁放煙花,只吃冷食。後來就形成了這壹天吃冷食掃墓的習俗。

7.清明節4月5號左右?

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植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前,然後磕頭拜拜,最後吃喝完畢,回家。?

8.端午節,五月的第五天

龍舟節早在西周早期就有記載。這不是壹個紀念屈原的節日,但端午節後的壹些習俗受到了屈原的影響。

掛鐘: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的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戶戶都掛著鈴鐺和雕像來辟邪。唐開元皇帝在歷山講武後回宮,瘧疾肆虐。他夢見壹大壹小兩個鬼穿著紅襠褲,偷著楊貴妃的香囊和明朝的玉帝,在廟裏跑來跑去。

大鬼穿著藍色的長袍,戴著藍色的帽子,抓住了那個小孩,挖出他的眼睛,壹口吞下。當被明朝皇帝問到時,大鬼說:我姓鐘馗,也就是說,我是最厲害的武術家。我願意為陛下驅除邪靈。明朝皇帝壹覺醒來,瘧疾就好了。於是我讓畫師吳道子根據我在夢裏看到的畫了壹幅鐘馗捉鬼的畫像,並命令所有的人在端午節的時候貼出來驅邪。

用艾葉掛菖蒲、榕樹枝: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把菖蒲、艾葉、劉樺、大蒜、龍舟花、榕樹枝做成人形,叫艾人。

在大廳懸掛艾葉,剪成老虎形狀或剪成老虎的絲帶,貼上艾葉,婦女們競相佩戴以驅邪。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上,有驅鬼的神奇功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不忍聖人屈原之死,於是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追趕,可是到了洞庭湖就沒有了蹤跡,因為那是賽龍舟的起源,然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

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賽龍舟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的臺灣省。當時臺灣省的行政長官江在臺南市的鶴溪半月池舉辦了壹場友誼賽。在現代的臺灣省,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會舉行龍舟賽。香港有劃船比賽,英國人也效仿中國,組織鬼隊,舉辦比賽。

吃粽子:荊楚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或蒸粽子餅扔到河裏祭祀屈原,所以扔在竹筒裏,怕魚吃。後來,他們逐漸用粽子葉包大米,而不是竹筒。

喝雄黃酒:這種習俗在長江流域的人們中非常流行。

遊蕩百病:這種習俗盛行於貴州的端午節習俗中。

佩戴香囊:端午期間兒童佩戴香囊,不僅有辟邪驅疫的意思,正面還有點綴的樣式。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紮成繩,制成各種形狀的細繩,精致奪目。

9.中國情人節的七月初七?

農歷七月七日的晚上被稱為“七夕”。中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今晚在天河鵲橋相會。七夕的本名是乞巧節,就是在月光下織女面前用彩線穿針。如果能穿過七個大小不壹的針孔,那就“巧”了。農諺雲:“七月初七清明,磨鐮刀割稻子。”該磨快鐮刀,準備收割早稻了。

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越來越多的夫婦把那壹天視為中國情人節。

10.中秋節7月15日

中秋節,俗稱7月30日,也稱為石鼓、鬼節、孤獨節或當地官方節日,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與上元節和夏媛節壹起被稱為“三元節”。

民間有祭祀祖先和亡魂,燃放河燈和焚燒紙錠的習俗。中秋節、除夕、清明節和重陽節是中國祭祖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緬懷祖先的文化傳統。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各國和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

11.中秋節八月十五?

中秋節晚上,人們會準備各種水果和熟食,尤其是月餅,壹邊吃月餅壹邊在院子裏賞月。

12.重陽節?

每次去重陽,人們都會想起王維的“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我遠遠的就知道哥哥爬哪去了,山茱萸裏少了壹個人。“這首詩。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是人們尊老愛幼、思念父母、渴望團圓的日子。

具體習俗如下:

①登高

②吃重陽糕。

③賞菊,飲菊花酒。

④插入吳茱萸、菊花。

⑤喝重陽酒。

13.10月1日寒衣節?

漢儀節,每年農歷十月初壹,又稱“十月朝”、“祭祖節”、“鬼節”。人們稱它為鬼節,這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據說它起源於周朝。

這壹天特別註意祭奠先死的人,叫做送寒衣。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和夏媛節並稱為壹年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壹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這也是給父母、愛人和其他關心它的人送去溫暖衣物的壹天。

14.下元節10月15日?

正月十五,中國叫上元節,慶祝元宵,自古就有。7月15日,中國稱中秋節為祭祀祖先的節日。10月15日,中國稱下元節為祭祖節。

下元節的起源與道教有關。道教官員有三種,即天官、地方官、水官和天佑民。當地官員寬恕罪過,水利官員解除厄立特裏亞。這三位官員的出生日期分別是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中元節和夏媛節。下元節是水部官員和厄谷皇帝解決問題的日子,俗稱節。

15.臘八節,臘月初八?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的傳統。在壹些地區,他們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壹天也是佛祖釋迦牟尼出家為道的日子,稱為“法寶節”,是佛教中盛大的節日之壹。?

16.大約在冬季至日節65438+2月22日?

在中國的北方,有在冬天的至日宰羊、吃餃子和餛飩的習俗,而在南方,有在冬天的至日吃飯團和長面條的習俗。各地區還有在冬季至日祭天祭祖的習俗。

17.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祭竈節在中國民俗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叫小年節、謝節、竈王爺節。祭竈傳統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俗稱“祭神”,在琉球語中稱為“解願”。

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會燃放煙花。據說每年年底竈神、太歲神、民間神都會回天向玉帝報告。特別是竈神會把人間的善惡告訴玉帝,作為獎勵和懲罰人類的依據,所以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在家祭拜神靈和竈神。

臘月二十三也被認為是中國新年的開始。在古代,祭竈的節日僅次於中秋節。在古代,做官、經商或留學的人,都要在祭竈前回家團聚,吃自己做的糖果,以祈求竈神保佑全家來年平安。

18.臘月二十九或三十的除夕

時間:農歷年的最後壹天,即12月29日或30日,12月為小月時為29日,逢大月為30日。

北方人的習俗大致相同,過年包餃子,包包子。然而在南方,習俗是不同的,比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湯圓,吃米飯等。南方不同的地區有許多不同的春節習俗。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年糕的聲音像“年糕”,這些都是好運的好兆頭。

擴展數據:

節日列表:

除特別註明外,以下節日均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計算:

農歷正月

正月初壹,春節,雞年,道教的元始天尊生日,佛教的彌勒佛生日。古代有元日、元旦、鄭源、陳元、元朔、三元、三正、鄭丹、正朔等30多個名稱。

正月初二,狗日

正月初三,豬年,小年。

正月初四,羊日,孫天翼(孫思邈)出生。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開市,神話財神誕生。

正月初六,馬日,送窮日。

正月初七,人節,又稱人勝節,送火神。

正月初八,谷日,是道教中葉言的生日和八仙日。

正月初九,道教中玉帝的生日。

正月初十,地球日,石頭生日(石頭祭祀)

正月十二,火日,是老鼠娶妻,炒黃豆(鼠眼),點百火,拋除百病的民間習俗。

正月十三,也就是燈節那天,關公升天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正燈節、道教上元節是天官瑤的生日。

正月十八,燈滅了。

正月二十,天川節,也叫天川節,“哮天蒼”,起源於仙女補天的神話。這個節日也與“雨”節氣有關。立春後的節氣是“雨”。

古人認為這是“天天水滿”的壹天,逢節下雨,所以叫“日穿”。神話與季節意象的結合,形成了天川節的民間節日傳統。天川節的主要習俗有:煎餅“補天”、朝天開槍、亂吃亂刺。

正月二十五日天蒼節(紮堆節),有人說天蒼節是祭祀星辰的日子,也有人說是為了祭祀土地或磨神。所謂倉填,就是把谷倉填起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