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教學案例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案例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壹,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壹開始,我們學校的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很弱。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是外因,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因才能發揮作用。為了收到好的效果,我們必須盡力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是主體。讓學生明白:我應該如何預習、記錄、思考、發言、討論等。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還要考慮年齡差異,所以高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比中學生好,也更快的進入自己的角色。中年級的孩子要慢慢來,慢慢滲透這種意識和方法。

第二,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在教學中,要註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感到興奮和快樂。多鼓勵學生:對於學生反饋的問題,不要簡單的否定或肯定,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麽”,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從哪裏想到的,是怎麽想的,鼓勵學生有不懂的地方就問,通過學生自己回答問題,讓學生多思考,多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習興趣才會濃厚。這是我最大的感受,以後會在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從“學什麽、為什麽學、怎麽學”的角度出發,該幫就幫,該放就放。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找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深入了解學生,對如何突破教學重點,如何分解教學難點有具體措施。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如何教育學生的思想,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都要有計劃地進行。並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揭示矛盾,或者從學生熟悉的典型案例中創設問題情境。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深入淺出地講解事物,抓住教學重點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勇於創新、善於發現。教師應該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者或支配學生的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主人。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思考、探索和創新。教師不應該滿足於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思路回答問題,而應該引導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觀點,敢於質疑教師。即使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壹點點創新思維的火花,也要及時表揚和充分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也要在如何引導學生願意學習、愛學習、會學習上下功夫,讓學生不會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自己去探索、討論、發現新的知識,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當然,教師也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分組討論,讓學生獲得探究、認知、創新的樂趣。教育家羅傑斯曾說過:當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向,參與發現自己的學習資源,解釋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方針,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時,就能最大程度地從事有意義的學習。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合作、探索、實踐中學習。

第四,註意預習,培養自學。

真正意義上的自學,是學生自己學習課本,利用工具書,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方法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從中獲取知識,做到“知其然”,從而在新的教學課程中“胸有成竹”。學生不僅獲得了能力的發展,也在認知漸進的過程中完成了自然進化。這就體現了大綱的重要性,要求老師把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起來。逐步教給學生自學的學習方法,明確要探索什麽,要解決什麽問題,讓學生找到壹個章節,有壹個明確的目標。教師適時適度地引導和啟發,在學生的探究受阻時得到幫助,在不清楚、看似明白時得到引導。變“傳授”新知識為“探索”新知識,充分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

在最初的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往往會向老師或其他同學尋求解決方案。經過壹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自學方法越來越多,有些事實喜歡在課本上查資料。有的同學可以從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中得到啟發,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有的同學從課外書上學習相關知識,有的同學更喜歡通過電腦查閱相關資料,但這往往有壹個弊端,因為現在網上的“答案”太多了,反映出有的同學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直接反映出來了。壹些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做實驗。學生大膽實驗,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讓他們感受到了實驗的樂趣,同時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不斷的啟發、引導和長期的、有計劃的培養,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不斷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