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樓上工作,妳卻在樓下虐寶寶。”這兩天,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註和憤慨。受虐兒童的父母基本都是在上海打拼的80後。他們本以為把孩子放在親子園可以讓家人安心,沒想到孩子會遭受這樣的虐待。
不過,今天我主要說壹下經濟壓力的問題——這個問題更接近年輕父母,也更具有普遍性。
前幾天,在上海,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壹張小學家長活動委員會的聊天截圖刷屏了。
只要點開這張截圖,“名校”、“名企”、“外企大管家”、“央行外匯管理局”之類的閃亮字眼滿天飛。仔細想想,家委會接觸的不僅僅是名校學歷、海歸背景、高管職位,更是想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都忍不住紛紛發帖評論:家委會成了家長的“名利秀”和“關系秀”,不僅違背了建立的初衷,也向孩子傳遞了不恰當的價值觀。
壹位住在北京的80後父親承認,從他的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有壹個家庭委員會,他覺得每次選舉都是為了選擇CEO……...但他轉移了話題,“對於我們這些在壹線城市生活和打拼的人來說,家委會是我們力所不及的,也不是我們現階段可以考慮的。現在養孩子很難,因為要花太多錢了。”
養孩子=燒錢可能是80後、80後父母最切實的感受,尤其對於在壹線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輕人來說,壓力不言而喻。養壹個孩子要花多少錢?錢都燒哪去了?如果不列出來,可能真的感覺不到...
妳每個月在孩子身上花多少錢?
我們聯系了三個生活在北京的80後家庭,看看其他孩子是怎麽花錢的。
高先生:家裏月收入四萬,孩子兩歲半。
高先生有壹個快3歲的女兒。他說,從妻子懷孕分娩到孩子出生成長,花錢的地方絕對不含糊。孩子出生幾個月後,家裏雇了壹個月嫂,壹個鐘點工,壹個催乳師。這些雇傭費將是每月65,438+0.5萬;孩子們長大後,將由父母照顧。另外,他們明年要上幼兒園了。這個壓力減輕了,但隨之而來的是每月6000元的幼兒園贊助費,然後會給他們報英語班、滑冰班、樂高班等興趣班。這些課程保守估計每月5000元。
望著窗外灰蒙蒙的天,高先生嘆了口氣。為了給孩子壹個更好的冬季生活環境,他決定把妻子和女兒送到三亞短暫停留幾個月,這將是壹筆不小的開支。但在他看來,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為了孩子的健康,壹切都是值得的。
魏先生:家庭月收入2.2萬,孩子4歲。
魏先生的兒子今年4歲。因為妻子工作忙,他早早就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幫忙帶孩子,所以保姆費省了。但是,幾個人擠在壹起,面臨著房子不夠住的問題。隨著北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70%,他不得不暫時放棄換房的想法。
說到給孩子花錢,他覺得自己很節約,很理智。小時候進口奶粉和尿不濕消耗太快。在海裏洗這些東西壹個月要花近3000元。另外身體不好還要去醫院住壹周,壹個月要2000多塊錢。長大後,雖然錢花得少了,但孩子上幼兒園和興趣班的錢又來了。“我們給孩子上的是北京最普通的私立幼兒園。雙語幼兒園每個月六七千元,太貴了。但我們怕孩子掉隊,就報了英語班和美術班……”
張先生:家庭月收入1.5萬,孩子7個月。
張先生的孩子還不到壹歲。當被問到他撫養孩子的費用時,他只用四個字回答了我:“因孩子而返貧。”雖然生孩子前已經給自己打了預防針,但實際壓力還是讓人措手不及。他說,自從有了孩子,信用卡額度有了“質的飛躍”,但儲蓄卡號幹凈得可憐,基本上每個月近兩萬,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他說日常開銷還是可以承擔的,最可怕的是壹些額外的開銷。比如為了讓孩子睡大床不影響脊椎,換了個床墊,15000元。
在撫養孩子方面,張先生壹家也很“舍得”,衣食住行盡可能選擇進口或知名國產品牌。他感嘆,養孩子真的是壹家人的方式,消費的側重點不壹樣。他願意給孩子買三四百塊的衣服,同事的孩子穿市場買的三四十塊的衣服也不錯。但是,當被問到雙11有多少閑錢給自己買東西的時候,他給了我壹個尷尬而禮貌的微笑。
不管家庭收入多少,養孩子的錢還是在燒。因為在養孩子這件事上,總有妳想不到的,也沒有妳花不完的。花完這壹茬,還會有下壹茬,沒時間放松...
為什麽願意燒錢?
有人曾開玩笑說,養孩子會成功毀掉壹個百萬富翁。去年9月,有媒體統計了不同城市養育孩子的成本。結果顯示,北京以276萬的育兒成本排名第壹,上海以246萬排名第二,另外兩個壹線城市深圳和廣州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無論是壹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養孩子確實是普遍現象。
說到為什麽養孩子這麽貴,物價等外在因素就不用多說了。單從孩子上幼兒園的角度來說,如果20年前孩子上公立幼兒園,壹個月最多要交500元左右。現在幼兒園的“贊助費”動輒幾千上萬。“私立的買不起,公立的進不去。”壹位80後家長說,這就是現狀。不僅孩子上學的成本提高了,就連入學的“門檻”也提高了。在這個“起跑線越提越早”的時代,英語課、美術課、遊泳課、舞蹈課根本停不下來。“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成了當今家長的焦慮。
去年8月,匯豐銀行發表了《教育的價值:未來的基礎》報告,調查指出,中國大陸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經費的關註度是全球最高的。他們認為,與房貸、保險、理財等金融需求相比,孩子的教育支出是最剛性的。調查顯示,大陸家長最不願意放棄的就是孩子的教育支出。近六成受訪的內地家長表示,孩子的教育經費是最不可能被削減的。
今年7月,匯豐銀行發布的《教育的價值:登高望遠》也印證了這壹點。相比歐美家長,亞洲家長更重視家教。93%的中國大陸家長已經或正在為孩子花錢上補習班;在印尼和中國,比例高達91%和88%;在排名墊底的英國,只有20%的父母為孩子支付學費。調查還指出,盡管中國大陸的父母為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但中國仍有超過70%的父母擔心他們沒有為孩子盡最大努力,這壹比例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3個百分點。
之前壹篇《月薪三萬,還是養不起孩子壹個暑假》在朋友圈熱傳。文章中,廣州壹位行政媽媽月薪3萬多元,卻供不起女兒的暑假。算上美國遊學、鋼琴課、遊泳課等課外班,她前後花了3.5萬元。對此,很多家長都有同感。“雖然有些肉疼,但是我不花這個錢,我怕輸在起跑線上。”雖然這個例子很極端,但它進壹步證明了中國父母願意投資孩子的教育。
除了願意在教育上花錢,追求質量和科學也成為80後年輕父母的共同特征。與上壹代人可以隨便“拔起”不同,壹位88歲的新媽媽說,現在我們身邊幾乎所有的育兒經驗都來自網絡,什麽品牌更安全、更適合孩子也來自各種網帖或身邊人“種草”。“長輩的經歷已經是過去式了,”她說。
不可否認,這壹代年輕父母獲取育兒知識的渠道變了——母嬰版論壇、母嬰社區、媽媽交流群等等。因為科學育兒知識的積累,他們對寶寶使用的產品更加挑剔和謹慎。相對於國產品牌,很多80後、90後家長表示更青睞進口品牌,尤其是需要進口或者個人使用的東西。
淘寶的消費數據也證明了這壹點。澳洲的愛他,荷蘭的諾優能,美素佳兒,日本的花王,優賈尼,貝親,美國的Grand,英國的avent...以上三家都用過或查詢過這些品牌。據第壹財經統計,這些品牌在2013-2016的銷量和銷量增長上都強於國產品牌。在嬰兒食品、鞋服、用品三個品類中,2016淘寶銷售額排名第壹的品牌分別是荷蘭的諾優能、英國的Next和日本的貝親。
妳的“燒錢系數”是多少?
我們都知道恩格爾系數是判斷壹個家庭消費結構和生活水平的指標。其中,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現在溫飽問題不是生活的主要矛盾,但是養孩子可能是。如果簡單的用育兒支出代替食品支出來類比,算出壹個“燒錢系數”呢?根據以上三個家庭的數據,得出這樣的結果:
弄清楚妳在哪個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