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三角洲,在考察上海青浦、浙江余杭的崧澤文化和江蘇蘇州唯亭草鞋山的良渚文化時,發現我們的祖先在食用的廢棄物中有大量的蟹殼。說明中國人吃螃蟹歷史悠久。西歐、北美等國家還是不敢吃河蟹。
蘇州民間傳說:相傳在大禹時代,河蟹被稱為“捕人蟲”。大禹治水的時候,有個監工叫普洛。為了防止“捕人蟲”的入侵,站內挖了壹條深溝。大量“捕人蟲”被困溝中後,被開水燙死。燙過的“人體陷阱”有壹種獨特的香味。巴解拿起來咬了壹口,感覺很好吃。這個獎勵的第壹次品嘗,換來了千千日後的壹萬張嘴。從此,“抓人”成了人間美味。吃“捕人蟲”從此壹發不可收拾。但是對於這種食物,叫它“捕人蟲”總是不合適的,應該給它壹個更合適的名字。因為巴解組織壓制了這個“人類陷阱”,所以它的名字叫:螃蟹。
北宋初年,壹個叫陶藝的人是壹個專業的文件起草人,他起草了後金、北漢、後周和宋朝的規章制度。宋太祖·趙匡胤嘲笑他,說他在“模仿葫蘆”。
陶藝不滿意,想建功立業,於是他派吳越國去勸說吳越國王錢俶投降宋朝。其實,錢楚和趙匡胤關系很好。聽說老趙派人招待他們,問陶藝想吃什麽。陶藝說,“我聽說妳們這裏有壹種叫螃蟹的東西。我從未見過它。吃這個吧。”錢楚急忙讓人蒸螃蟹,各種都有。先從大閘蟹開始,逐壹介紹。因為先大後小,陶藝對錢初說:“妳真是只螃蟹。”錢楚氣得叫廚子嘀咕了半天。沒多久,壹鍋湯端上來了,綠色的。
陶藝問:“這是什麽湯?”
錢初道:“是葫蘆做的。這叫照樣畫葫蘆。”
陶藝被羞的壹個大紅臉,而錢楚也終於出了這口氣。
陶藝每天都寫文件,但他知道的不多。其實至少在周朝的時候,人們就知道螃蟹了。易經說:除了是壹只螃蟹外,它是外剛內柔的。所以有人說妳“內軟外硬”,不要沾沾自喜。這意味著妳像壹只螃蟹。
最早的古人吃螃蟹,這是最重要的。晉代大酒鬼畢卓曾說:“右手拿酒杯,左手拿蟹爪,就夠妳在浮酒船上過壹輩子了。”作家李漁曾稱贊,蟹爪是壹輩子忘不了的。
在中國,第壹個因吃蟹黃而出名的人是劉成勛。這個人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小兒子。他壹看到螃蟹,就拿起那只圓殼肥蟹,打開來吃蟹黃。有人問他,蟹黃好吃嗎?大家不是都吃蟹鉗嗎?劉成勛吃得滿嘴都是油,回答說:“十萬個蟹爪抵不上壹個蟹黃。”這句話讓蟹黃流行起來,劉成勛也因此得了壹個外號,叫“黃大”。
文人對螃蟹情有獨鐘。從《楚辭》開始,妳可以找到幾十首關於螃蟹的詩,我就不壹壹列舉了。我要說的是元代大畫家倪瓚,他寫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裏面專門講了大閘蟹的烹飪方法和用蜂蜜釀造海蟹的方法。前者是用姜、肉桂、紫蘇、鹽煮的。水燒開後,把它翻過來。當它再次被煮沸的時候,妳可以吃它。他特別強調,壹個人最多做兩個,吃不飽就再做壹個。尤其忌諱煮很多菜,放柴火,會毀了。至於蜜釀蟋蟀,要先煮熟。海蟹壹旦變色,就要撈出來,把蟹腳和蟹身上的肉取出來。蟹膏也要拿出來放在壹邊。先將蟹肉放入蟹殼中,攪拌蛋黃和蜂蜜,撒上,將蟹黃和蟹膏鋪在上面,放在抽屜上稍蒸,雞蛋壹凝固就可以吃了。非常好吃。
但和李玉相比,這些都是小巫見大巫。據說李壹頓飯吃二三十只螃蟹。這種吃法甚至給他造成了經濟壓力。夏天,他開始攢錢——這筆錢專門用來買螃蟹,他稱之為“生活的錢”。李玉酷愛螃蟹。他把秋天叫做“蟹秋”,準備“蟹鍋”和“蟹餡”來腌制“蟹壞”——大概是醉蟹,冬天吃。而管理這壹切的小女仆,被他稱為“蟹奴”。他稱贊螃蟹“鮮肥甘膩,白如玉,黃如金”,是色、香、“無所不能”的極致。畫家徐悲鴻可能是能和李漁相提並論的人。徐悲鴻說:“魚是我的生命,蟹是我的敵人,遇到敵人就是致命的。”
李玉吃螃蟹也很有心得。他堅持螃蟹是“人間美味,善於走自己的路”。所有的煎、煮、調味都是多此壹舉,糟蹋東西,嫉妒螃蟹的美味和美麗。螃蟹要整只蒸熟上桌,還得自己剝皮才能入味。如果別人幫助他們,他們就會失去樂趣。
說到這裏,就必須說說廣東人了。廣東人做水產,天下第壹。只有螃蟹總是被剁碎油炸,真的很煩人。
到了現代,講吃螃蟹的有三個人。壹個是許,鴛鴦蝴蝶派作家。這個人不管花多少錢,每年都要去陽澄湖買100只大閘蟹,辦壹次蟹宴。第二個是名醫石金墨,每年秋天必下江南吃螃蟹。他還把螃蟹分為三六等,授予稱號和頭銜,從“特官”到“芝麻綠豆官”,玩得很開心。第三個是章太炎的學生黃繼剛,參加了聯賽——他沒事買了南航彩票,中了大獎。他欣喜若狂,領著家人進了餐廳,吃了螃蟹。結果他得了重病,死在了家裏。這是壹場悲劇。
說了這麽多愛吃螃蟹的人,最後講壹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北宋時,呂頤浩鎮守霸州。朝廷記著他的辛苦,飛馬給他快遞了壹批大螃蟹。好事不能獨享,老盧就把螃蟹送給手下。但那些打架的粗人見螃蟹威武,幹脆把螃蟹掛在大門上辟邪。
河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古人雲,河蟹“美如玉柱,鮮如牡蠣屋,脆如石之舌,肥如右軍之脂”。
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沈澱,發現中國三個地區生長的河蟹品質最好。也就是中國著名的三大螃蟹產地:
1.華金蟹,古丹陽大澤的河蟹,位於江蘇、安徽兩省;2.河北白洋澱河蟹——方勝蟹;3.陽澄湖蟹,江蘇陽澄湖的壹種蟹。
要成為著名的螃蟹產地,有三個條件:壹是養殖的自然條件好——有大片濕地;第二,要追溯大量的天然蟹苗——起源於近海的大江大河;第三是靠近發達的大城市——有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給予褒獎和推薦。
“陽澄湖蟹”是明代中期,隨著蘇州經濟的發展逐漸出名。到了清代中後期,上海開埠後,“陽澄湖蟹”的名聲逐漸蓋過了前兩個產地。尤其是解放後,“陽澄湖大閘蟹”幾乎是獨壹無二的。這個巨大的成績離不開政府的大力宣傳,也離不開蟹農的精心養殖。
歷史上,古丹大澤包括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及周邊大面積低窪濕地,面積近350萬畝。這片濕地橫跨蘇南和皖南兩省,呈三角形,被稱為河蟹的“金三角”。在三大河蟹產地中,歷史最悠久的是谷東丹陽澤的“華金蟹”。它在唐朝非常有名。李白晚年住在當塗。在他的詩中,有很多關於螃蟹的詩。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華金蟹鼎盛。清代,華錦蟹是當地縣太爺向皇帝進貢的貢品,乾隆皇帝將其命名為“禦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