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談入宮心情

談入宮心情

河南安陽,六朝古都。老城區隨處可見文物和古建築。壹棵樹、壹塊磚都承載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

站在文峰南路的遠處,妳可以看到壹座宏偉的閣樓——高歌亭。早些年,文峰大道還沒有開放的時候,老城區的許多小街小巷都圍繞著高歌亭。

高歌亭原名大石閣,確切位置應該是馬號街。起初,它被稱為高歌亭,因為它是建立在壹個磚平臺上。寺廟其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寺廟。沒有僧尼,沒有對佛菩薩的尊重。它只是宮殿中的壹個大廳。當地人甚至戲稱它是“金色大廳”。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提到趙。趙王是指明朝成祖的第三子朱高燧,他的封地是張德(今安陽),趙王宓就是為他而建的。據史料記載,趙王宓東西寬30余米,南北長60余米。明洪熙元年(公元1412),趙王朱高燧來後,衙門遷至東街,將原衙門改為趙。趙的大門也被改造成左、中、右三座,屋內有祠堂、讀書樓、化妝樓、李端宮、體仁宮等十座宮殿。

事實上,趙重建前的規模並不小。據《安陽縣誌》記載,宋朝韓主襄州時,曾在此任州督。從宋仁宗到河合時期,龔偉和韓琦統治香洲時,擴建並改為亭臺樓閣和圓池。當時規模相當宏大壯觀。晉代知府馮重修延參堂。朱高燧的重建使這裏的規模達到了頂峰。

民國時期,趙的建築相繼倒塌,只留下壹座大庭院,相傳是召見部下的宮殿。現存的大石閣重建於明成化六年(公元1425),距今500多年。今天,這個我們稱之為高歌亭的大庭院孤零零地矗立在老城的中央。

雨漸漸小了,路上的行人都脫下了雨衣。我還打開車門,走進高歌館,近距離觀察了閣樓。高歌亭,建在高20余米的梯形平臺地基上,是壹座高平臺、重檐九脊的亭式建築,倚在山頂,琉璃瓦屋頂。橋臺高約8m,長寬均為13m,平面為方形,南側中間為石梯,其余均為青磚砌。

石梯* * *共有32層,兩側為漢白玉欄桿,欄桿上雕刻有石獅,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梯子前面有根鐵絲擋路,其實根本沒用。爬上樓梯,發現樓梯已經全部損壞,可能是因為年久失修和風雨的緣故。橋臺外圍也有漢白玉的扶手,同樣雕刻有石獅,底座上有約1米高的石雕浮雕裝飾,每邊有8條龍,相互對稱。閣樓外墻上有25塊遊龍石雕,都栩栩如生,刻有印度梵文。雖然已經被風雨侵蝕,但依然清晰可辨。亭前有亭門,深三室,寬三室,均為9米。明朝和第二次之間,用四根圓木穿過立柱,直抵亭頂梁下,形成壹個完整的大框架。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結構極其堅固,難怪這麽高的閣樓歷經數百年也沒有倒塌。

可惜館門緊鎖,無法入館。順著兩扇門的縫隙向內望去,依稀看到亭內墻上丹青的書畫,色彩斑斕,栩栩如生,但也是壹絕。

高歌亭是趙原有的祠廟之壹,也是500多年前在安陽留下的唯壹紀念。

追封王與當時明朝的宮廷鬥爭密切相關。《安陽通史》記載,朱高燧從小嬌生慣養,經常違法亂紀。明朝皇帝朱迪從他的侄子朱允炆那裏得到皇帝的財寶後,他立他的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這引起了朱高燧的嫉妒。他和他的二哥朱聯合起來,爭奪皇位的繼承權。他經常在明成祖面前挑撥離間,惡意中傷太子。

事實上,朱高燧想讓太子與漢王鷸蚌相爭,以利自己。明朝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明成祖終於得知了朱高燧的種種違法行為,大怒。他下令“顧生,其長史,應誅之”。幸好朱高熾王子寬宏大量,在明成祖面前盡力勸說他。有了父子之情和兄弟之誼,朱高燧幸免於難。

這件事之後,朱高燧沒有吸取教訓,他克制了自己。相反,他認為王子有壹張鱷魚的臉,他在心底裏對朱高熾更有敵意,而且他還對他的父親朱迪懷恨在心。永樂二十壹年(公元1423年)五月,明成祖病重。掌管皇宮禁衛的統帥孟賢,與秦監官王舍成及宮中多名侍從勾結,準備毒死明成祖,並偽造聖旨,只為在皇帝駕崩後擁立趙王朱高燧。可惜此事沒有保密,反而半途而廢,所有人都被捕了。孟賢等人相繼被處死,假聖旨也被搜出。明成祖親自質問朱高燧,讓他解釋清楚,“野心太大,不敢開口。”這時,是朱高熾王子出面開道,並勸其父:“本仆所作所為,將無人知曉。”在王子的保護下,朱高燧又壹次活了下來。從那以後,朱高燧終於醒悟過來,開始約束自己的行為。

第二年,明·成祖去世。太子朱高熾即位為仁宗皇帝。明仁宗即位之初,給朱高燧增加了兩萬石的俸祿,然後把高矮送回張德作為封地。仁宗在位僅壹年就去世了,傳給了他的兒子朱瞻基,他被封為明宣宗。唐玄宗即位後,給了朱高燧80公頃的牧地,這對高愛來說是極為寬容的。

唐玄宗在位時,漢王朱高希想模仿父親的作風,廢除侄子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沒想到,我失敗了,我被活捉了。趙王和朱壹起策劃叛亂。朝廷應該派兵到張德逮捕高遂,否則將來趙王再造反,後果更糟。就在玄宗為這件事猶豫不決的時候,大臣楊士奇又戴上了壹枚徽章,說此時懲罰趙王不合適,於是玄宗以“反形失敗”作罷。

漢王朱被押解回京後,在審訊中供認曾派人到與商議謀反事宜。戶部主事李益等人再次主張懲治朱高燧,上書玄宗:“即使不逮捕他,把他送回監獄,也要減少他的權力。”經過深思熟慮,玄宗派壹名廣平侯將的供詞和大臣們的詔書送到給看。朱高燧看了供狀和信後,嚇壞了,趕緊寫了壹封信認罪,願意減少自己的權力,老死不相往來,永不造反。

明初,兄弟反目,叔侄反目成仇,趙王朱高燧就是其中之壹。雖然朱高燧在宮廷權力鬥爭中失敗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對張德的統治。從朱高燧開始,他的後代在這裏統治了200多年,從***11代,壹直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

朱高燧的後代在他繼位後也被稱為趙王,但他們有不同的後綴。例如,他的兒子朱繼位後,被稱為趙王,他的孫子朱被稱為趙哀王。在家族統治安陽期間,的第五代傳人朱最為著名。

明朝九年(公元1514),朱被封為太子。四年後,他的父親去世,他繼承了王位,所以他被稱為趙浩棋康王。他從小聰明,好奇,喜歡讀書。據史書記載,康王酷愛書籍,積累了大量的書籍,特別是對他的變化,他成為了壹名道士。年輕時,趙康旺由他的祖母費陽撫養長大。後來,費陽生病了。他親自上菜,端茶煮湯,從來不敢擅離職守。為了照顧她的祖母,趙康王還為費陽建造了壹座建築,命名為“思訓樓”,以紀念祖母養育她的恩情。

和他的幾個父親相比,朱可以稱得上是壹個聰明人。明朝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張德發生大災,莊稼絕收。老百姓過得像過了壹年,快要餓死了,就出去乞討。當地政府對此無能為力,但趙康王上書明世宗,要他的俸祿1000石救助災民,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在人們的心中,朱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但他與當地政府的關系並不好,有時會有摩擦。趙康王鄙視地方政府的腐敗無能,地方政府往往“以治剿各派”。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趙的幾十個官員向當地政府索要俸祿。當時,田被判用宗室毆打官吏,並向知府傅報告。法官非常困惑,他逮捕了王宓所有的人,並把他們關進監獄。朱聽說後非常氣憤,壹氣之下上吊自殺了。

此事引起軒然大波。朱的兒子在朝鮮聽說了這件事。嘉靖皇帝聽說後,親自要求地方政府嚴格執行。結果,田被判處死刑,縣令傅被流放到邊境。可惜朱壹生愛國愛民,落得如此下場。

朱死後葬於安陽縣西北壽安山南麓,後稱康王墓,並在此建廟紀念趙康王。可惜抗日戰爭時期,寺廟被毀,只留下壹座鑼鼓橋,兩塊碑刻和壹些石刻。如今,康王墓周圍已經形成了壹個村落,稱為康王墓村。

壽安山堂是趙修建的香火祠,相傳為趙官員所建。趙浩棋康王不幸去世後,他的兒子因操勞過度無法繼承皇位,直到壹年多後才由康王的曾孫繼位。王宓的官員周順很聰明,他親眼看到了這壹系列的不幸。為了力挽狂瀾,他請求建香祠,希望得到神靈的保佑。

明朝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安陽城西北7.5公裏的洹河渡口北岸,香祠正式建成。祠堂東西朝東,墻是紅河卵石砌成的。東西長約100米,南北長約50米。大門門楣上鑲嵌著兩行黑色大字:“招撫”“壽山堂”。十年後,這裏建起了壹座石橋。雖然建了香火祠,但趙的衰落仍未得到遏制,形勢愈演愈烈。隨著李自成起義,趙在成為歷史。

壽安山堂最耀眼的是鐫刻的經書,足足有678封。自萬歷以來,這些卷軸完整地保存了數百年。可惜在民國十年(公元1921),被僧人賣給了附近的村民。後來袁世凱聽說此事後,派人強行搜捕。

聽說壽山堂曾經被改造成學校,不知道是真是假。就算有這點來歷,恐怕也不能和趙市內的相比。雖然今天高歌亭子裏的小學已經不存在了,但壹所高中卻在原址上建了起來。校園幹凈,綠樹成蔭,安靜的環境創造了壹個學習的好地方。當我從高高的書架上下來,走過小巷的時候,還能聽到細微的讀書聲。

唐代詩人李商隱曾說:“閨中客去,小園花瓣亂。”然而,雖然我們的高歌館是空的,但我們留下的是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