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作很特殊,是整個銀行資產業務的最後壹個環節。我每天都在和那些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而逾期的借款人打交道,作為壹個局外人,我看到了太多的人生沈浮和波折。
壹個
目前銀行不良資產持續積累,在壹些特殊時期和特定行業,還會呈現井噴狀態。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從銀行報表來看,各大銀行的不良資產增速每年都很穩定,部分銀行可能會出現下降趨勢。
這裏透露的是,所有銀行都有消化不良資產的具體方式,主要手段是壞賬核銷和清收。
壞賬核銷是用銀行自己的利潤來攤薄虧損,把不良資產從表內轉到表外,但實際上不良資產還在,不增不減。真正解決不良資產的辦法只能是催收。
壹般來說,大型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負擔較重,這也導致了清收頭寸的危急。壹般這個崗位都是年輕有社會經驗的人來參加。近年來,法律專業的高材生更有意識地被招募。
?先說說這份工作的性質。
催收工作沒有銀行裏其他崗位(比如信貸員、業務員)舒服和受歡迎。催收工作需要和壹些老客戶、有需求的客戶、流失的客戶進行近距離甚至面對面的博弈,主題是要錢。可想而知,妳不想被人看到,但少數惡性客戶也有讓狗咬人、抓傷、騙病、威脅勒索等操作,所以銀行壹般會為收藏者購買意外險、配備高清記錄儀。
另外,這個職位的工作時間不固定。因為上門催收要選在客戶在家的時候,要適應不同行業的人的生活和工作習慣,經常晚上出門,早出晚歸,很容易被認定為社會不良分子。
?多說說做這個工作的同事吧。
壹般都是男同性戀,很簡單。男同性戀體力好,能適應高強度、高密度的蹲坑、出差、娛樂等任務。說到應酬,主要是要定期與法院、經偵等機關對接,因為銀行對達到壹定期限和條件的逾期貸款有硬性要求,需要按要求提起訴訟、報案,所以銀行會有固定的費用來支持機關之間的日常工作聯系。這是中國的國情,大家都懂。
所以從事這個崗位也有很大的優勢,單位會給妳提供壹個很好的平臺,免費維護公檢法的壹些人脈。
?最後說壹下我們面對的客戶。
這些客戶前期經濟實力不盡相同,有上市公司、國企、富豪家族、精英金領,也有小作坊主、暴發戶、個體老板、普通員工,但至少都是銀行認為買得起的那類人。然而,時間長了,我被現實狠狠打了壹記耳光。最有意思的是,落魄之後,大家的反應五花八門,真的讓人看到了骨子裏深處的修養和包容。
二
我們來看看農村的壹個普通老人。
老人六十多歲,和老伴經營壹家自行車修理店(已經被時代淘汰的行業)。店內淩亂慘淡。兒子借了20萬做生意。結果他參與賭博,把家財都輸光了,然後就跑了。壹氣之下,媳婦丟下壹兒壹女,回了娘家。所有的債務都被忽略,她開始被銀行忽視。只剩下老兩口壹個人面對四面八方的討債人。
銀行對催收的頻率、時間、方式都有要求。到了領取時間,我們要走了,還要請客戶簽名,拍照,存檔。
於是每隔壹段時間,我們都要去老人家“拜訪”壹次,每次去都會被老兩口四面墻的景象“震撼”到。我能說什麽呢?太可憐了!老兩口賣掉了宅基地,住進了修理廠。除了修車的工具,沒有壹件像樣的家用電器,家裏的電視和風扇也被其他要錢的人動過。孫子們連壹雙像樣的鞋子都買不起。這對老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共用壹床被子。
最讓我們震驚的是老人的態度。每個月修車賺的幾百塊錢,除了生活必需品,全部用來還兒子的債。
對於銀行來說,不存在父債由父還,子債由父還的情況。理論上,提醒僅限於合同。但其實基於盡職原則,還是多壹點點,不管誰賠償。
但是,對於老人家庭的情況,我們都有點惋惜。老人曾絕望地說:“錢還回來的時候,真的沒有力氣了。可憐可憐我的孫子吧……”
他的眼睛已經被生活玷汙,但他看著孫子孫女的愛、痛苦、絕望,讓人百感交集。
後來每次采集人員去,都會提前買些水果,或者撿些家裏孩子的舊衣服,不為別的,就為了這樣壹個為了孩子耗盡心力的老父親。
這麽多年的收集工作,我發現了壹個很普遍的現象。為孩子還債的父母不計其數,但為父母還債的孩子卻少之又少!父母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成為孩子堅實的屏障,但孩子很少能真正為父母遮風擋雨。
原因可能是孩子願意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也可能是父母的難處難以感同身受,更可能是父母不願意把大起大落留給孩子。總之,很少有人能像父母愛我們壹樣愛父母,回報父母。
所以,大家,趁著還有機會,多關註壹下爸爸媽媽。他們是永遠在風雨中等妳,在陰影裏保護妳的人。
三
我長期從事收藏工作,見過很多所謂的企業家和成功人士。現在我可以算是半個預言家,大致判斷壹個人遭遇滑鐵盧後能否東山再起。
預測的依據是什麽?是處理危機的能力——那些遭遇重大挫折的人,從來都不是靠憑空的運氣,而是靠紮實的性格修煉積累起來的力量。
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馬總和丈夫白手起家,經營壹家紙板廠,規模壹度達到當地縣城前五。她的長相、身材、舉止都很普通,完全沒有女強人的咄咄逼人和屈尊俯就。
後來她的企業擔保了壹個下遊客戶。下遊客戶倒閉後,他們被拖進了困境。土地、廠房、資金全部被查封凍結,訂單銳減,工人罷工,導致喪失還款能力。
雨下了壹整夜,她二十歲的兒子死於車禍。最困難的時候,她連生產每月的電費都交不出來。
即使面對這樣的變故,每次我們去看她,她還是很淡定,很清晰,很理智的給我們介紹公司,並壹再承諾還款,積極集資。
事實上,像馬先生這樣的人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頭腦非常靈活。他們知道,越是困難的危機,越是不能迷茫。所以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她保持了壹貫的務實態度和清醒頭腦。
危機過後,她找了壹個靠譜的人重新註冊了壹家公司。雖然她涉嫌逃避債務轉讓資產,但她的企業在第壹時間恢復運營,重新獲得現金流。同時,她與其他債權人、法院、地方政府溝通,千方百計爭取銀行的恩寵和支持。
在此,銀行願意給予積極配合,只是外部因素造成經營困難的客戶壹些幫助和理解。畢竟企業的“死亡”對銀行只有壞處。
就這樣,經過近壹年的多方協調和努力,馬先生找到了下遊企業的其他財產線索,通信法院暫時解除了對自己企業的查封。
銀行立即對貸款進行重組,貸款給馬總的企業,幫助她渡過難關。然後法院又重新封了陸廠。
在啟封、放款、續封過程中,當地政府和債權銀行經過反復協商談判,為馬總的企業起死回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最後,企業慢慢從破產的泥潭中恢復過來。
可見,馬先生這樣的人能成功,絕非偶然。他們經歷的是常人無法忍受的考驗。誠實和堅韌必然會成為他們的標準。
但是,看到他們經過生活的錘煉而獲得的財富,我更珍惜我們作為普通人所享受的平淡的幸福。
揮霍
再告訴妳壹個反面案例。
案例中的主角,我們暫且稱他為李先生,四十五六歲,長相普通,是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以靈活的頭腦迅速崛起的壹代。李先生以前的生意是建築材料生意。積累財富後,他開始轉行做餐飲,後來又拓展了酒店住宿業務。
在三公消費非常嚴重的時期,李先生的公司壹度占據了當地高端餐飲行業的龍頭地位,客戶定位直接排斥普通大眾。像我們這種散戶,在李老師眼裏屬於皮皮蝦,人家根本不屑壹顧。
那時,李壹直是政府和銀行的寵兒,許多銀行都想給他貸款。場景是無限的。我行在利率、期限、額度等方面做了很大讓步,最終“成功”為李先生的餐飲公司爭取到1500萬元貸款,以其公司名下的壹套房產作為抵押,李先生本人及其配偶作為連帶保證人。回想起來,這件事從壹開始就表現出壹種不正常的端倪。
重點是貸款逾期後的首次還款。當時分公司很震驚,憑經驗意識到可能有大問題,立即安排人員現場回訪。這時,李先生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開始躲閃、回避、搪塞。
為保險起見,支行迅速申請催收人員介入,立即到稅務部門和房管局核實情況,隨後發現了令人震驚的真相:貸款發放後壹個月內,李將軍及其配偶名下的房產全部過戶到其兒子名下,企業現金流斷裂(主要是高端餐飲消費市場被政策閹割,不做解釋),開始拖欠稅款。除了抵押的財產,銀行什麽也沒有。
這才意識到可能遇到了騙貸。
銀行很快啟動催收程序,費了很大力氣才核實到李先生在附近城市還有壹套房產。當天向法院申請完成查封程序,入戶評估階段出現狗血壹幕。
當時的催收人員、執法幹警和鑒定人員浩浩蕩蕩來到目的地,發現李某在這間房子裏藏了壹個二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小女孩聲稱房子是男朋友送的。看到這樣壹群人後,她的臉很快變成了憤怒,然後在電話裏吵了起來。
壹石激起千層浪。沒想到的是,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紕漏”。在我們離開之前,李的妻子帶著她的孩子很快就到了。場面立刻失控,原配與小三扭打,房間被砸,留下我們工作人員被劇情的快速反轉驚呆了...
這筆貸款的處置經歷了很長時間,雙方壹直在拉鋸。銀行找不到李騙貸、轉移資產的任何證據,李也千方百計逃避債務。
後來這個案例被當地政府和法院作為典型納入破產計劃。法院裁定受理破產案件前,告知銀行抵押物要麽直接估值清償債務,要麽納入破產財產。
破產程序很復雜,需要很長時間,通常是三年左右。而且企業拖欠的稅款和員工工資數額巨大,導致銀行的賠付比例具有不確定性。簡單來說,壹句話,這個企業欠債太多,法院為了維穩,會優先支付稅款和員工工資。最後我們銀行可能連抵押物都拿不到。
權衡利弊後,銀行最終無奈高價接受了抵債資產。
總之,銀行在這場戰爭中基本敗下陣來,不僅貸款本金至今未收,接受的抵押房產也基本是雞肋。商廈雖然價值不菲,但在經濟低迷時期流動性極其疲軟,銀行僅在轉讓費上就虧損了幾百萬。
表面上看,李總是贏,拿走銀行資金,轉移部分資產。但通過我們壹次又壹次的深入接觸,我們能感受到他的巨大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兒女不和,我被列入失信名單,公司股東反目成仇,經營多年的企業化為烏有,我的地位受辱。瞬間變成失敗者。這種地位和形象的差距,比什麽都更能傷害他。
像李先生這樣的人不少。拋開職業偏見,他們其實很可悲,很可憐。個人有能力,有事業心,但總是渴望更進壹步。
他們在當時特定的政治生態中享受著那個時代的“紅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商業競爭意識。他們既渴望公平純凈的市場環境,又追求規則之外的特權人情,既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與平靜,又貪戀人間的激昂激情。他們覺得自己經歷了大風大浪,受到了時代和業內精英的青睞。
眾所周知,讓壹個人成功的從來都不是只有他自己,也不可能是壹件簡單的事情就毀掉壹個人。李總認為他這次的失利是因為對企業轉型的方向沒有把握,而我們認為這只是壹次擦傷。出來混總要還的。俗話說,天道好輪回。蒼天放過了誰?
在催收工作中,我見過太多的金錢糾葛,最能看出什麽是最牢固的關系——不是血緣,不是夫妻,不是戀人,不是朋友,關註重點,而是利益!
鐵的利益是流動的,這是無數活生生的例子總結出來的。
在這次事件中,李家成了壹團亂麻,但最終他們還是最親密的戰友,最可靠的盟友,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對方的優缺點,他們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而小三,在這場戰爭中,註定沒有出拳的資格。
五
最後,很多人問,有什麽辦法可以不還欠銀行的錢?
答案是:不要總想著好事!每家銀行都有專業的催收團隊,每家機構都有固定的律師團隊,司法合作穩定,社會威懾力強。上門催收、訴訟催收、強制拍賣會陸續上演,想還錢不太現實。
但銀行催收有規範的程序,不允許使用暴力、威脅、恐嚇等手段。所以,當所有手段都用盡的時候,銀行對鐵桿老賴們真的是無可奈何,除了定期騷擾,定期申請拘留。而這些人(除了那些實在太窮,無力償還的人)早就沒了名聲和信用,似乎撿了個暫時的便宜。他們以後如何在社會上的親戚朋友中立足?
還有人問,欠銀行的錢可以少還嗎?
這個問題,說實話,可以。但是條件太苛刻,流程太復雜,權限太集中。總的意思是比較難。作為員工,誰也不敢私自轉讓債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很多時候收藏者說“不”,就是真的不敢,也不會做。當然,事在人為,也有變通的辦法。這個要看具體人具體事,我就不細說了。
由於篇幅所限,壹些專業問題被壹筆帶過。本文討論的是人性,不是專業。還債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古老的真理。
壹個人真的活到了天天有人討債的地步,財務上的窘迫還是小事,情況已經沒落了。壹個人摔倒了,很容易被大家推,很難再翻身。
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