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為什麽老人總想相信陌生人?

為什麽老人總想相信陌生人?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假新聞,即使警察不在,也無法阻止老人們。所以我要給妳做壹個心理分析,老人為什麽相信謠言,妳以後為什麽勸不動他。這正好涉及到心理學中壹個很重要的話題——老年人的信任。2012《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有壹篇文章,討論了老年人和年輕人在同時看到壹些陌生人的面孔時,會如何判斷他們的可信度。可見,老年人在初次接觸陌生人時,被騙的風險比年輕人更大。這樣說不公平。其實老年人被騙是壹個世界性的問題,在國外也有大量老年人被騙。

為什麽老人總想相信陌生人?跟我壹起去看看吧。

張昕

丁香醫生作者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如果存入50元,可以獲得65438+萬元的回報。”“交通費和住宿費可以報銷,還可以當場領取5萬元慈善款……”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每次看到這種可信度為零的謠言,都忍不住覺得“這種謠言真的不好。”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假新聞,即使警察不在,也無法阻止老人們。

“我已經告訴過妳這是假的/已經被駁倒了。妳為什麽不聽?」

不要把騙子想得太簡單,他們是專業人士,他們的目標受眾是老人,不是妳;同時,不要高估謠言的作用。

所以我要給妳做壹個心理分析,老人為什麽相信謠言,妳以後為什麽勸不動他。

這正好涉及到心理學中壹個很重要的話題——老年人的信任。

第壹次見到某人

老年人更容易相信不可信的面孔。

信任的差異其實在我們第壹次見面的時候就出現了。我們從印象管理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2012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有壹篇文章,討論了老年人和年輕人在同時看到壹些陌生人的面孔時,會如何判斷他們的可信度。

研究人員準備了30張人臉(根據預先分級,這些圖片分為10可信人臉、10中立人臉和10不可信人臉)。結果如下:

圖片來源:文檔截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和年輕人對可信的面孔的感受是壹樣的;但是,當面對不可信的面孔時,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相信不可信的面孔。

同時,本文還探討了神經基礎(即為什麽老年人更容易信任他人)。結果,他們發現腦島(更具體地說,左前腦前葉)可能在邊緣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

根據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腦島的功能包括風險評估和決策安全預測。

發現老年人和青年人面對不同面孔時腦島的激活存在顯著差異,老年人的腦島激活較弱。

圖片來源:文檔截圖

可見,老年人在初次接觸陌生人時,比年輕人有更大的被騙風險。

日常接觸(與)

老年人也更容易通過面部來判斷。

人和不那麽熟悉的人接觸時,往往遵循加分或減分的原則,即如果這個人做了我欣賞的事情(比如幫我),我可以給他壹分;但如果他做了讓我不開心的事(比如他騙了我),我會給他扣分。而我是否和他保持聯系取決於我的評分。

但是記住,這個規則只適用於年輕人!因為老年人認知系統的衰退不支持他做這麽復雜的處理(簡而言之,涉及到記憶系統的更新)。

2016日本學者Atsunobu鈴木做了壹個實驗,實驗對象和壹個假想的夥伴玩了幾輪投資遊戲。

在實驗中,研究者操縱了假想合夥人的兩個變量:第壹是面子的可信/不可信,第二是他的投資行為是否誠實(即是否會欺騙妳)。

因此,在這個實驗中,壹個有可信面孔的夥伴可以做誠實/不誠實的事情,壹個有不可信面孔的夥伴也可以做誠實/不誠實的事情。受試者的任務是通過他在幾場比賽中的行為來判斷他是否需要繼續投資他的伴侶。

研究結果中還有壹個有趣的年齡差異。對於年輕人來說,完全可以根據對手的行為來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對手。但是老人完全是在看!臉!是啊!

他們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假想個體的決定性因素是那張臉是否可信!只要妳看起來靠譜,老人永遠相信妳,哪怕妳騙他們。

當然這個結論有點誇張,但基本的壹點是,影響老人是否信任妳的壹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妳是否有壹張值得信任的臉。

老年人更註重情感體驗。

“免費取錢騙老人”的新聞背後,還有壹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也是心理學上壹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什麽樣的信息會讓老年群體買賬?

騙子編造的謊言根本不可信。為什麽老人還相信他們?知道壹件事:“老人不分析內容!」

從社會情緒選擇性理論可以知道,對於老年人來說,閱讀的目的不是獲取知識,而是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麽樣的信息最有吸引力?“為了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震驚!為了妳的家人!在這類信息傳播的重災區——微信,這樣的頭條比比皆是。

老年人更鄙視風險。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另壹個顯著特點是,在高收入的誘惑下,他們對風險更加漠不關心。所以,當這樣的好事(存入50元,可獲得654.38+萬元的回報)上門時,他們壹定會蜂擁而至。年輕人會判斷高收益壹定伴隨著高風險,天上掉下來的事情不會發生。

Mata等人在2016《心理學與衰老》的壹篇文章中也發現,無論是自我報告還是行為測量,都發現老年人更厭惡風險。

為防止老人上當受騙,家屬應參與其中。

有人認為中國的老人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被騙子抓住了。這樣說不公平。其實老年人被騙是壹個世界性的問題,在國外也有大量老年人被騙。

目前大家可能還是集中在是什麽原因導致了老年人的輕信。只有弄清楚輕信的原因,才能進行相應的幹預。不過有幾點可以參考。

重視情感在老年人決策中的作用

從雙加工模型的角度來看,老年人的決策更多的是依賴於情緒/經驗,如何讓情緒發揮導向作用或許是壹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例如,Mikels等人關於JEP的文章發現,老年人在關註自身情緒時的決策優先級優於關註細節時的決策優先級。

年紀大的人更註重親密感,家人也要參與。

敲門。黑!板!如果家人不能滿足自己相應的需求,別人就會利用這壹點來代替家人,比如騙子。

記住騙子往往不會壹開始就騙老人。他們總是壹步步取得老人的信任。但當他獲得信任後,老人們就再也不會相信別人了(即使被騙,他們甚至會為騙子辯護)。

這就像在壹些騙局中,詐騙團夥組成了壹個微信群,成員與家人相稱。起初,他們只是每天分享雞湯,學習正能量,在群裏舉行網上虛擬升旗儀式。當群體成員成了相親相愛的壹家人,就開始有組織有計劃的出軌。看騙子管理的有多狠,比單純的造謠要好得多。

所以有效的防騙方法就是多回家,多陪陪老人,多和老人溝通。

制片人樊凡

正在排版蘇西

參考

城堡,艾森伯格,紐約,西曼,T. E .,月亮,W. G .,博格羅,洛杉磯,格林布拉特,M. S .,& amp泰勒,S. E. (2012)。信任認知年齡差異的神經和行為基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09,20848–20852。doi:10.1073/PNAS . 1218518109

[2]馬梅羅,l .,弗雷,r .,& amp馬塔河(2016)。跨生命周期的風險承擔:自我報告與風險承擔行為測量的比較。心理學與衰老,31(7),711-723。doi:10.1037/PAG 0000124

[3]米克爾斯,J. A .,Lckenhoff,C. E .,Maglio,S. J .,Carstensen,L. L .,Goldstein,M. K .,& amp加伯,A. (2010)。跟隨妳的心或妳的頭腦:關註情緒和信息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決定有不同的影響。實驗心理學雜誌:應用,16(1),87。

[4]鈴木(2016)。在判斷壹個人的可信度時,老年人持續依賴於面部外貌。老年學雜誌: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doi:10.1093/geronb/gbw 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