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原文:
風已止住塵埃,香花已開盡,夜裏梳頭已倦。物是人非萬物,淚先流。
據說雙溪泉還是不錯的,也打算做獨木舟。恐怕船承載不了多少心事。
翻譯:
風已經停了,花已經枯萎了,只有塵土還帶著花香。擡頭壹看,已經很高了,還是不想梳洗。東西還在,人不像過去了,壹切都結束了。我想傾訴我的感受,但還沒開口,眼淚先流了下來。
聽說雙溪的春色還是不錯的,也打算去劃船。我怕雙溪的螞蚱般的小船承載不了我心中沈甸甸的悲傷!
註意事項:
五陵春:詞牌名,又名“吳”和“花想容美”,雙音小序。雙音四十八字,上下兩行四句三韻。這個字改了。
塵埃香:落花觸地,塵埃也沾染落花香。花:壹個“春天”。
晚上:壹個是“日落”,壹個是“日出”。梳頭:古代女性起床後的第壹件事就是打扮。
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人非昔比。
壹、壹顆“珍珠”,沈基飛《詩在此草堂》註:“壹顆珍珠是壹個錯誤”。《崇禎歷城縣誌》寫為“淚先流”,“語”字誤刪。
說:壹個是“道”。“還不錯”:壹個是“不錯”。雙溪:水之名,在浙江金華,是唐宋時期的著名景點。有東港、南港兩條河流在金華南部交匯,故名“雙溪”。
計劃:準備和計劃。獨木舟:壹種“船”。
zéméng:壹種小船,兩頭尖,像螞蚱。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於1135年(宋高宗紹興五年)在浙江金華避難時所作。當時金兵大軍入侵,她的丈夫已經去世,家裏的石頭和石頭文物也丟失了。作者孤身壹人,在戰火中流浪,經歷坎坷的道路和人生,處境悲慘,內心無比悲涼。
贊賞:
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喪偶後所作,非《我心中的詩》中平凡的永遠所能比擬。此詞借晚春之景,寫出詩人深深的苦悶和悲哀。整個詞充滿了感嘆,語言優美,意境優美,美不勝收。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寫法,采用了第壹人稱敘述者,類似於後來的戲劇。以第壹人稱的口吻和深沈憂郁的旋律,塑造了壹個在孤獨淒涼的擂臺上徘徊的才女形象。
此詞言簡意賅,含蓄蘊藉,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的功力。其中“風塵盡香花”壹句更是登峰造極:既點出前壹場風雨的情景,又畫出落花在雨過天晴後化為塵埃的神韻;既寫了作者雨天不能出門的苦悶,又寫了她惜春傷身的感慨,真是沒完沒了。
這個字從外到內,從外到內,壹步壹步,壹層壹層,上半部分重在形,下半部分重在心。“晚上梳頭累”“想說話先流淚”是對人物外部動作和神態的描述。這裏寫的“晚上梳頭累”是另壹種心境。此時她因為晉人而南下,幾經喪事,誌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過世,獨自壹人在金華生活。她眼前看到的是壹年壹度的春色。見物思人,物是人非,她不禁心酸,覺得壹切都完了。所以,她起的早,也懶的梳。“想傾訴的時候眼淚先流”寫得很清楚,也很深刻。這裏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詞”為伏筆,然後淚如泉湧。簡單的五個字,語言看似簡單,但用意卻極其深刻,壹下子傾瀉出難以抑制的悲傷,感人至深。
接下來的部分詞重點挖掘內心感受。首先,她用“文說”、“亦舒”、“唯恐”三組虛詞作為跌宕起伏的契機,壹波三折,感人至深。第壹句“聽說雙溪春光正好”頓時興起,詩人只是流下了眼淚,但當她聽說金華郊區的雙溪春光明媚,遊人如織,她這個平時喜歡遊覽的人,便對旅遊產生了興趣,“打算去劃船”。“春日依舊好”“泛舟”等詞輕松活潑,恰好表現了詩人壹時的喜悅。而“泛舟”前的“野夫”二字更是婉約低沈,說明詩人對旅行的興趣是暫時的,不是很強烈。“輕舟”二字為下面的悲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和陪襯,後面兩句“只有恐懼”緊接著又是壹陣劇烈的起伏,使感情顯得異常深厚。在這裏,尚坤說“我晚上梳頭很累”和“我想先談談”的理由也得到深刻揭示。
該詞藝術表現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尤其是比喻。隱喻是詩歌中常見的現象;但是,以壹種新穎的方式使用它是非常困難的。好的比喻往往把精神變成物質,把抽象的感情變成具體的形象,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在這首詩裏,李清照說:“我怕船載不了多少心事。”用“煩惱”來形容也是壹種誇張的比喻,但她自己造了新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不著痕跡。讀者說它自然貼切,是因為它來源於上壹句“輕舟”,“輕舟”來源於“雙溪”,在風景和自然中充滿感情,形成完整的意境。
關於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 ~ 1155年5月12)山東濟南章丘人。宋(南北宋之交)詩人,婉約詞的代表,被譽為“千古第壹才女”。在歌詞中,他更多地寫的是前期的閑適生活,後期的人生經歷和感傷心境。形式上善用線描,自成壹派,語言優美。在詞論上,強調和諧雅正,提出詞“異於壹家”的理論,反對把詞寫成詩的方法。能寫詩的,所剩不多,部分篇章有時代感,歌頌歷史,用詞大方,與他們的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集》、《易安詞》,已失傳。後人有虞書詞集。今天有壹個李清照文集的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