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中秋節的素材作文

中秋節的素材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壹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妳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中秋節的素材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中秋節的素材作文1

 中秋的夜晚,我和奶奶、舅舅、媽媽壹起到外面賞月。但天上有雲看不見月亮,我們在新城廣場的花園邊坐了下來。

 新城廣場上人頭攢動,很是熱鬧。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穿著滑輪鞋快速滑動著,他們試做著各種動作,真是哪裏跌倒哪裏爬起,令人欽佩。還有很多小朋友坐在搖搖車上,壹扭壹搖地暗中競賽,很是有趣。坦克車、摩托車等各式電動車神氣地開來開去。熙熙攘攘的人們裝點著廣場,裝點著中秋之夜。忽然我看到人們都不動了,大家壹起擡起頭向天空望去。哇!月亮終於出來了,我驚嘆道:好大、好圓、好亮的月亮啊! 這時我聽媽媽在吟詩:“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我沒聽懂,就問媽媽說的是什麽?媽媽給我講了壹個故事:相傳以前,有幾個秀才在中秋之夜相聚在壹起,飲酒賞月,其中有壹個號稱粵東才子、名為宋湘的秀才在仰望空中之月時,腦子裏忽然壹閃,吟得壹句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但他苦思冥想,擬不出媲美的下聯。眾秀才也趁著酒性,七嘴八舌,對著下聯,但最終也沒有壹個人能對得上來。壹直到歲末除夕之夜,這幾個秀才又聚到壹起,飲酒守歲。在這天夜裏,宋湘忽然又靈感突發,吟出了下聯: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媽媽給我解釋道,這個對聯對仗工整,結構嚴謹,上聯六個月字、下聯六個年字重復運用,道出了歲月交替、時光如流的人生體驗,使人每每讀起來不僅拍案叫絕。

 媽媽還對我說,妳看這首對聯歷時幾個月才寫出來,說明了古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寫作態度,妳每次寫文章時總是不太願意修改,這樣是寫不好文章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妳說對嗎?我點了點頭,雖然我還不太懂對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是說中秋節時,天上的月亮是圓圓的,我們人間呢是十五日,是壹個月的壹半時間,所以說是每個中秋都是月圓對月半。在回家的路上,我壹邊走壹邊琢磨著……

關於中秋節的素材作文2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題記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當天,皎潔的月光像王母娘娘的月明珠壹般,光芒萬丈。在黑夜中,月亮照亮我們前行的路,使黑夜蓬蓽生輝,使我們心頭變得溫暖,使我們思念遠方親人的急切的心平靜下來。正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壹樣。只要家人平平安安的,幹什麽都心甘情願。即使遠在千裏,壹同看見這輪明月,把心與心系起來,就像家人在身邊壹樣,月亮成了我們的傳遞著。

 今年的中秋與往年的不同,今年的月亮格外懶惰,躲在烏雲的身後睡覺,可能是睡得太熟了,連它這個本該出來的八月十五日,這樣重要的日子都給忘得壹幹二凈。八月十五前兩天的月亮特別圓,可能是我早就思親了吧!

 我仰起頭望著天,天空霧靄陰霾,烏雲密布,老天爺那珍貴的淚珠要落下壹般。這肯定是老天不忍看我們親人分離,而感到悲傷,難過呢!可這卻趕走了我們寄情的月亮。看著烏雲,我猜想在新疆的爺爺奶奶也在看著烏雲想著我。中秋之夜,家家團聚,賞月吃餅,多麽快樂的壹件事啊。可是我卻不能和爺爺團聚。哎!

 不過沒關系,現在的科技很發達,我用手機發了壹家我們壹家的照片給爺爺,還給爺爺打電話問候爺爺。沒月亮,沒爺爺。這個中秋還得過,但有八月十五這個日子存在,這個中秋還要過。我們玩遊戲、吃月餅。說出壹個關於月亮的成語或詩句,壹直接下去。要是接不下去了,就獎勵贏的人挑月餅吃,吃著自己贏來的月餅,已經忘了那吹不散的思念、剪不斷的鄉愁、滅不掉的悶火。

 中秋節,家人團聚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也不要灰心,看著寄情的月亮,思念著……思念著……忘記煩惱,忘記不愉快,忘記壹切。過壹個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中秋佳節!

關於中秋節的素材作文3

  月的浪漫

 中秋節本來起源於賞月。唐朝是個特別愛好月亮的時代,而月色又是農歷八月十五最好,於是從唐朝初年就形成了在這個夜晚賞月的風尚。這個風尚首先是在文 人、富家、官員等上流社會興起的。他們的生活優裕嫻雅,賞月的興致最為濃厚。但是尋常百姓也不像今天這樣功利和缺少詩情,中古之前的布衣黔首也是相當灑脫 和風雅的。要不我們古代的中國怎麽會號稱詩的國度呢?八月十五賞月之風很快蔓延到百姓之家,到了中晚唐,中秋節已經是壹個以賞月為中心習俗的全社會的節日 了。當然,賞月壹般不是獨賞,而是全家聚集在壹起,或者跟好友同僚壹起,這就附帶著團聚的習慣了。如果月圓之夜離鄉在外,就會有遊子思鄉之情,感慨月圓人 不圓了,由此催生好多中秋思鄉的詩詞。但是團聚成為中秋節的第壹主題是明清以後的事。宋代,中秋賞月的風氣達到了高潮。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以回憶 的方式記述北宋汴京(開封)的繁華景象:“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那時無論貴賤窮富,全社會的人們都在中秋之夜觀賞月色。由此可以想 象,那時的社會必定有壹種普遍的嫻雅風度和親近自然的情懷。

  酒的狂歡

 當然,賞月不是壹味地仰頭望明月,那樣不僅有點傻呆呆,脖子也會累得受不了。賞月是與美酒、音樂、詩詞以至舞蹈伴隨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之 前,各酒店都賣新酒,重新裝飾門面、打扮彩樓,用竹竿挑出畫著醉仙的旗子。街市上人人爭相飲酒,到午時未時之間,各家酒店的酒就都賣光了,紛紛扯下招幌。 晚上人們通宵賞月、遊玩。到處是絲竹之聲,直到夜深時分,在家未出的人們聽著遠處傳來的音樂聲,像從雲外飄來。孩子們在街頭通宵嬉戲。夜市人聲鼎沸,直到 天亮。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也記載,此夜金風送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全都登上高樓,臨軒玩月,許多大戶人家還擺上豐 盛的宴席,在琴瑟鏗鏘之中酌酒高歌,通宵玩樂。即使那些住在陋巷破屋的貧窮人家,沒錢買酒,把家裏東西典當了也要換些酒來,勉強迎歡,不肯虛度佳節。這晚 街上的商鋪壹直開到五更,玩月的遊人在市面上絡繹不絕。看這兩段描寫,可知宋朝時期的中秋節之隆重,簡直是全民狂歡。

  詩的雅興

 唐宋時期的中秋節有著濃郁的詩意氛圍,對月作詩本身就是中秋習俗之壹。檢索全唐詩,唐朝流傳下來的八月十五賞月詩***111首,至於那些寫的不大好、沒有 流傳下來的賞月詩更是不計其數了。那時有名的詩人差不多都有賞月詩傳下來。寫賞月詩最好、最有名的當然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了,他甚至被稱為“月亮詩人”。 他又是“酒仙”,其賞月佳作都是在醉醺醺的狀態下吟出的,正是美酒與月光的結合才給後人留下“舉杯邀明月,對酒成三人”(《月下獨酌》)的妙句。宋代也有 很多吟詠中秋月色的詩詞。特別是寫中秋節的詞藝術成就很高。在《全宋詞》中收有中秋詞210首,其中標有“中秋”字樣的就有178首,其內容大多描寫月 色、思鄉、思親,其中常提到嫦娥、玉兔、蟾蜍、桂樹、月宮、瓊樓等。宋代寫賞月詩最好的是蘇軾,他有中秋詞三首,都是名作,其中《水調歌頭》最為膾炙人 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不只是文人喜歡在中秋 之夜賞月賦詩,許多尋常百姓也有此雅興。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個女婿或三個兒子中秋賽詩的故事就是這種習俗的反映。元代中秋節是宋代中秋習俗的持續,民間過中 秋以賞月宴飲為主,並且增加了男女月夜相會的愛情元素,這體現在壹些以中秋節為背景的元雜劇如《張天師斷風花雪月》《張生煮海》《雲窗夢》的愛情故事之中。

  中秋節傳說

 明清之後,中秋節俗的功利性內容顯著增強了,貴人倫、重親情的主題逐漸突出,而唐宋時期那種賞月的浪漫抒情氛圍、痛飲美酒的狂歡精神衰退了。自明代中秋 節的主要習俗演變為團聚和拜月之後,中秋節的浪漫格調就主要由月亮神話、月宮傳說所奠定和維系。

 在唐宋中秋節形成並興盛的同時,此前流傳了千百年的月亮神 話、月亮傳說等就跟中秋節聯系在壹起,並且生出了許多新的傳說,如吳剛伐桂、唐玄宗遊月宮、楊貴妃賞月、李白撈月等。這些神話傳說已經流傳、積澱為民族文 化根基的構成部分,並且造就了中秋節的主要象征符號或者說特色元素:月宮、月餅、嫦娥、玉兔、桂樹、桂花等。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中秋節的節日象征符號數 量尤多,其歷史文化內涵也尤為深厚。

 可以說,中秋節的紀念物比西方最熱鬧的節日聖誕節還要豐富、浪漫。經過對傳統習俗的合理吸收、改良和創新,我們本土的 中秋節應該在浪漫、輕松、有趣等方面壹點兒也不比洋節遜色,比如這些紀念物就有足夠的潛力被打造成對青少年有吸引力的中秋節日符號。

  重塑中秋娛樂的公***性

 由追溯歷史可知,我們的中秋節其實曾經是具有輕松浪漫的'風格和詩意抒情的氛圍的,不僅有飲酒、賞月、賦詩等小規模的歡慶方式,還有在公***場合舉行的大型 遊藝活動,比如在街市上舉行的通宵達旦的燈會、夜市等。即使在今天,各地仍然有許多輕松有趣或聲勢浩大的遊戲娛樂活動,如舞獅、舞龍、玩燈、遊園、觀潮、 競技、放煙花、文藝表演等。但是總體而言,在我國的大部分地方,中秋節習俗主要是在各自家庭舉行的團聚、宴飲等活動,在公***場合舉行的歡慶遊藝活動太少。

 要繁榮中秋節習俗,加強中秋節習俗的娛樂性和公***性,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組織好較大型的中秋歡慶活動,除當地特色習俗之外,壹般地方可以組織或鼓勵以下活 動:大型中秋文藝晚會;在公***場所舉行的賞月活動、詠月詩文朗誦活動;夜市,出售中秋紀念物、特色小吃等;大型的聯歡、表演、遊戲娛樂活動;燈會、舞火 龍、舞獅子、踩高蹺等傳統遊藝項目;天文科教活動,並提供器材以夜觀天象。

關於中秋節的素材作文4

 在月圓之夜,盼親人團聚,是從古代就有的習俗。而在明朝的典籍中,早已記錄了人們吃月餅的情形。中秋,可謂是中國現存較早的節日之壹了。

 既然是月,那就壹定會有詩人吟誦。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東坡居士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了,子瞻雖等不到子由,但能與月同飲,與月同醉,又何嘗不是人生壹大樂事?同樣,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與“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更多了壹份瀟灑自如,那份期待與家人團圓之心也變得灑脫起來。人生在世,多壹份曠達之心也好!

 壹樣為月,不同的人眼裏便是不同的景象。從香菱口中吟出的“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卻寫出了月的清冷和孤寂......

 但今日終究是中秋月圓之夜,就暫且將這些傷感之情放下,瀟灑地“舉杯邀明月”希望“人長久,千裏***嬋娟”!

 ——寫於二零xx年中秋

關於中秋節的素材作文5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自古以來,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月亮,披著壹層神秘的面紗,被詩人吟誦,被人們拜舞,人們壹直對月亮充滿敬畏與幻想,認為月亮是團圓的象征。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語樂融融。中秋是吃月餅的時候,至於中秋吃月餅,是因為壹個愛國的傳說。元朝時期,君主怕子民造反,下令十家合用壹把菜刀,這十家還要供養壹位蒙古奴隸主的爪牙,這些爪牙胡作非為,橫行霸道,人民叫苦連天,死的死,亡的亡,壹位正義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就在中秋月下,寫了許多“愛國正義,推翻王朝,壹起連手,還我河山”的字條,夾在月餅裏,把月餅分送到人家,吃月餅時,看到字條,互相傳送,人們有了聯絡的信號,壹起造反,推翻了

腐化衰敗的元朝。從此,中秋送月餅,吃月餅的習俗流傳到今,經久不衰。

 中秋佳節,全家團圓,兒子兒媳都要回家與父母團聚,除了萬不得已,必須回家。全家壹起吃月餅,代表以後的日子家道興旺,吉祥如意。也許壹年之中,除春節外,中秋是唯壹壹個團圓的日子,有奔波在外的人,心中早被功利、名譽、金錢占據,連這個日子也忘了,也許有浪跡天涯的遊子真的不能回家,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樣,“孝”就成了刻骨的傷痛,該是多麽大的遺憾呀!我相信,許多人在父母面前許下“孝”的宏願,滿懷憧憬的走了,他們相信自己有衣錦還鄉的壹天,有盡孝的壹日,但他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生命本身的不堪壹擊,忘了“孝”字會壹瞬間成為泡影。父母不需要我們長跪不起,不需要我們懺悔自己的無知,也許多陪父母壹會兒,父母就知足,也許壹杯熱茶,父母便寬心。生命的短暫,有幾時能盡孝?借中秋佳節,回家探親,盡微薄的孝心,如果此時都不團聚,那麽何時能彌補?那是多麽大的遺憾呀!在葡萄架下賞月,中秋這天的月亮特別圓,圓的毫無缺憾,圓的動人心扉,壹輪金黃的月亮嵌在烏藍的夜空中,更顯得明亮,眾星捧月,圓圓的月亮好像壹家人,團團圓圓,我想,中秋團圓就是由此而來。

 中夥吃飯時,沒有趕到家的人,必須要留出壹個空位,放上他的衣服,以表對他的思念。李白曾詩雲: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時,我們在這裏過中秋,爸爸總是喜歡望著明月背這名詩,沒有與家人團聚,沒有***同賞月,且身在異鄉,只得給遙遙那方土地打個電話,聽聽家人的聲音,這種刻骨銘心的酸楚,爸爸體會的更深。爸爸說,他上學時,中秋不能回家,他與別的同學在壹起看月亮,想起擺著衣服的空位,總有種想哭的沖動,打個電話,這邊爸爸淚如海湧,媽,我要回家!晚上靜靜的躲在被窩,感到冷到骨子裏,壹種莫名的害怕。爸爸說,中秋是個團圓的日子,壹個人不回家就感覺心裏空落落的。

 現在,只要我們中秋回家,奶奶臉上那種驚訝的幸福我永遠忘不下。

 明月皎皎,寄托著我們的思念,遼遼中秋,團聚著我們的幸福,明月中秋能幾何?家人團聚知多少?這個團圓的日子,這個幸福的時刻,我們歡聚壹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