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過年都有什麽習俗呢

過年都有什麽習俗呢

作為山西人,介紹壹下山西各地過年習俗吧。 中華民族的眾多節慶中,要數春節最為盛大隆重了。放眼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三晉農村,仍然延續著紅火熱烈、絢麗多彩的年俗。讓我們品著晉北至晉南那濃濃的年味、原汁原味的鄉俗,體會那揮之不去的過年情結。 初壹 大年初壹第壹件重大的活動就是淩晨點旺火接神。接神時,男性家長率幾個子孫端上事先擺好的供盤香表,到院中點燃旺火,眾男子磕頭叩首接神。 天亮後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長帶領全家依次給各神位點蠟、敬香、擺供、敬酒,三跪九拜。設在院中的天地神謂之全神,神龕上書“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供品最豐富。晉西北地區,習慣擺五盤炒菜、五盤涼菜、五盤幹鮮水果、五盤油炸小吃、五盤特制花饃,取五福來臨之意。祭祖畢,當場按輩分大小,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 拜年是春節活動中重要的習俗。拜年可分為家拜、近拜、遠拜等形式。家拜是壹家人中小輩給長輩磕頭,如今多數地方是鞠躬行禮。近拜是給本村未出五服的長輩拜年,進院要先拜神祖,然後給長輩磕頭。遠拜是本村親朋好友間的互拜。 正月初壹禁忌頗多。說話都說吉利話,做事要特別小心謹慎,忌打碎碗碟。萬壹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說話,悄悄將碎片撿起來扔到井裏或窖裏,意為破財不外流。如今,無論年節或平時,遇到失手打碎碗盤的,都會不失時機地說幾聲“歲歲(碎碎)平安”。晉北地區春節這壹天忌挑水。晉南壹些地方卻講究春節或初二要從外面挑壹擔水回家,象征著招財進寶。 初二 初二開始走親戚。晉北和晉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晉南多在初三。大同壹帶則有正月初壹接待女婿的習俗。晉南的新絳,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去時擡著食籮,擔上食盒。壹籮油食,壹籮饃,禮品很重,尤其第壹年,花樣齊全,相當排場。婆家取禮極輕,如果沒有公婆就不取油餅,有則取。油餅表示敬老。回禮壹般也是回饃。 萬榮農村視初二為鬼節,《萬榮縣誌》載:“二日,新喪之家,親戚鹹來燒紙,女家特送錁串懸門首,鄰裏皆送錁紙,名曰‘首節’。”有的人家因不忍攪擾對新喪親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萬榮縣人初二仍不出門拜節而在家祭祀。晉中祁縣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習,故不能在這天回娘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也稱之“送窮節”。晉西北地區許多村落,太陽出來要掀起炕席,打掃炕土倒掉,稱為“送窮”。晉東南則習慣將爛衣破衫扔到院墻外。晉南民間傳說古代顓頊時期,閭中生下壹男孩,穿上新衣就哭鬧,不是撕破新衣就是故意在屎尿中打滾,人皆呼其為“窮子”。所以晉南有些地方在這天掏院廁將糞送出門外,稱“送窮子”。 過了初五,春節期間所有禁忌開始解除。破五以後人們開始幹活,過年的氣氛日漸稀疏,所謂“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太原不出正月都是年 臘八節過後,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壹日濃似壹日,壹直忙到除夕下午,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合家互相拜年。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開始出門拜年。 太原過年,時間拖得很長,壹直持續到臘月二十五天倉節之後。初五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氣晴朗則利人口繁衍。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夜間燈火輝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郊縣農家過年別有風情。晉陽壹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過得“旺火”。年初壹,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土”。 在古交山區,春節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人們於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壹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壹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壹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祭祖先。下午,送神幛於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壹枚,供於皂君神位,壹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幹,攪在糞內,俗言可防蟲災。 清徐壹帶元日迎神與他處不同。按時憲書所載明的喜神方位,用柏葉、石炭放到長竿上,矗立於屋上,同時用紅紙貼於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紅紙條加十字於石炭上,兩塊石炭之間夾以百束香,點燃,俗稱“嫩香”,敬迎壹切吉神。元宵節的文藝活動從正月十四開始,各村踩高蹺、跑旱船、推花車、舞龍燈、遊九曲,壹些大村集鎮還有背棍、鐵棍、桌棍、擡閣,扮演各種戲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裝飾華美,舞技優美動人。 大同春節生旺火 大同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壹種風俗習慣。 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壹個塔狀,名曰旺火,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裏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壹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 如今,生旺火之風俗習慣,在大同又有發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過年時的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壹、選煤精良。在元宵節前預選優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凈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壹年勝似壹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壹年增高壹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模龐大。每年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模龐大。 聞喜過年蒸花饃 每逢過年,聞喜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饃,寓意生活吉祥如意。 花饃的制作是頗為講究的,首先挑選上等的麥子,用比臉盆略大的鐵篩子篩去浮塵、石子、雜物等,倒進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精心淘洗兩三遍,倒入可以瀝水的竹編筐中,再在上面澆水。這道工序稱為凝水,據說凝水可以提高面粉的質量,是不可輕視的環節。在發好的酵面中摻入適量的精粉,倒入溫水和勻,然後進行揉制。揉好面後用小剪刀、小梳子等工具,開始正式捏形。捏花饃沒有教材,也沒有什麽圖樣,全憑壹代代藝人口傳心授,模樣全裝在他們的腦子裏。只見他們成竹在胸,經過壹番搓、撚、搟、剪、切、捏、揪、壓、挑、卷等手法,花鳥草蟲、飛禽走獸便從他們的手底下活脫脫地變出來。 捏好了形,下壹步便是醒饃,也就是讓饃發虛。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炕頭的籠圈中,用棉褥捂住,保持壹定的溫度,待發虛適度後,上鍋蒸制。蒸制環節也特別有學問,像中國的武術壹樣有壹套路數,什麽水開上籠、籠圈封嚴、急火上氣、大小分蒸、落氣出籠等等。出了籠要趁熱上食品色,這樣顏色艷麗,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幹,需要組裝的還要用竹簽把輔助的部分與襯托的花瓣等進行組合。這樣,經過點染描畫,組合搭配,剛才還是白描的面制品已經花紅葉綠,鳳翔魚遊,蛇盤獅吼,栩栩如生。 洪洞廟會最熱鬧 洪洞人大多於除夕交替時開始燃放各式花炮,響徹大地,全縣炮聲連綿起伏,花炮愈響,愈象征著來年財運亨通,好運連年。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貼掛千 (掛千分大小而定,二五七九數),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壹個接壹個。 俗傳正月初壹為掃帚生日,洪洞人這壹天不動用掃帚,否則會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壹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除夕夜之前就將庭院打掃幹凈,垃圾全部倒掉。洪洞人過年還忌刀器,在年三十將初壹壹天三餐用料備好,初壹每頓飯必剩飯,以應年年有余之說。 過年人們最熱衷逛廟會,洪洞城內大小廟觀二十余處,每年春節最熱鬧處數:城隍廟、老爺廟、火神廟、千佛寺、呂祖祠、二郎廟、文廟等,廟內張燈結彩,香火繚繞。吸引兒童的有用紙做的彩色風車、風箏、泥塑的老虎、兔子等,泥燒制的雞、鴨,姑娘喜愛的玩耍“纏蜜”,男孩子有玻璃燒制的“琉璃嘣嘣”可吹,亦可用手吹響,“吹糖人”也很受歡迎。洪洞蘇堡民間藝人郭璞玉,是“吹糖人”的傳人,還有用手摔打的鞭炮,亦稱“摔炮”。 太谷社火好紅火 太谷過春節民間慶賀活動的第壹項為接神。原意是迎接天地諸神下界與民同樂,今天已經成為迎新辭舊的主要象征了。內容首先是點旺火、燃年草和響鞭炮等等。旺火位於當院,年草置於門外,要由家長親自點燃。起床後不能貿然出門,須先點壹個爆竹,從門縫伸出室外爆響,稱為開路炮。點旺火要稱發旺火,取意發財、旺盛、紅火。在家長發旺火時,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圍著旺火燃放鞭炮。婦女們則收拾家務,整理祭祀天地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此時此刻,村村戶戶,鞭炮齊鳴,萬裏長空響成壹片。 拜年是春節活動的高潮。舊俗講究三跪九叩,如今多數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禮,也有的是只磕壹個頭。小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面帶笑容,欣然受禮。拜完年後,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用意在護持後代,健康多福。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婦,則長輩須給新媳婦壓歲錢,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視自家經濟情況而定。婆母還要另外給新媳婦壹塊上等布料,希望媳婦繼承針黹。春節這壹天,家家習慣吃餃子。餃子諧音角子,角子是古代壹種錢幣。餃子的形狀又好像元寶。元寶是古代壹種較大金銀錠。大年吃餃子,取意壹年四季招財進寶。民間煮餃子時講究忌諱吹冷風,所以不拉風匣,全憑柴燒。燒柴講究要燒芝麻稭稈。壹方面芝麻稈燃燒時悅耳的響聲,好像壹連串發財的發、發、發聲音,另壹方面又取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喻義。餃子煮破了要說成是掙了,不能說破了。吃飯前要鳴炮示知。第壹碗飯要敬供祖宗神靈。全家人入席要請家長坐首位。第壹盅酒要由家長致祝酒辭。盛飯時,不能讓鍋裏空了,要留有看鍋的飯菜,意喻取之不盡。有人吃著包有蓮子的餃子,表示連年有余;吃著包有紅棗的餃子,表示早交好運;吃著包錢的餃子,表示錢財兩旺。 從春節的下午開始,村裏興辦的傳統社火或秧歌,便開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娛樂,挨門挨戶拜年賀喜。主人家要用煙糖招待。上壹年曾發生死傷災病的人家,要邀請社火隊進院表演,稱為沖喜。上壹年曾娶媳婦、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請社火隊進院表演,稱為賀喜。沖喜與賀喜,主人的招待費特別大方。本村拜年結束後,還要到臨近村莊活動,壹直到元宵節掀起高潮。不參加社火活動的人們則開展下棋、打撲克、玩麻將等遊藝活動。縣城要舉行春節長跑活動,參加人數眾多,有年過花甲的老人,也有佩戴紅領巾的少年,熱鬧空前。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