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在作品中講述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對事物的觀察,這樣的詩往往有壹種似乎與世界脫節的空靈境界。
1,生命與自然的頓悟。
被稱為“詩佛”的王偉是這方面的典範。他在我在終南山(別墅)的靜修中寫道:
中年以後,有壹種強烈的好心腸,直到晚年才定居在終南山邊。
興趣集中往往是獨特的去玩,有壹個快樂的事情享受自我欣賞。
有時去水的盡頭求本源,或坐著看百變雲的升起。
偶爾在樹林裏遇到壹個村裏的長輩,我和他聊天聊到經常忘記回家。
前人稱贊“我將步行到水檢查我的道路,然後坐著看上升的雲”這句話,認為它是巧妙的。“我會壹直走下去,直到水擋住我的路”意思是隨心所欲地走,去妳想去的任何地方。然而,不知不覺中,妳來到了流水的盡頭,似乎沒有出路,於是妳坐了下來。“然後坐著看冉冉升起的雲”是無憂無慮心情的極端表達。雲本來給人壹種悠閑的感覺,也給人壹種無意的印象,這就是為什麽陶謙說“雲是無意中出來的”。通過這條線的描寫,抵達,坐看,詩人王維此時的閑適表露無遺。宋代詩人蘇說:“這首詩妙不可言,宛若天工開物。裏面有壹幅畫嗎?從他的詩來看,我知道在塵埃中,萬物的表面也是浮動的。”(《苕溪漁隱從化》)
古文運動的集大成者柳宗元在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漁父》很有意思,如畫。
漁父倚西山夜憩,晨學湘水清,炊為柴。
然後,在日出時,他穿過霧靄,唉,是壹片綠色的風景。
回頭看漁船已經漂下地平線,白雲在山間飄蕩,互相追逐。
詩的第壹句是晚上寫的,還是很常見的;第二句寫在天亮的時候很奇怪。本來早起打水生火是常事,但“畫清湖南”“燒楚竹竿”是新奇的詞,讀者聞所未聞。事實無非是湘江打水壹場空,枯竹買單。而不是打水燒薪,用“香清”和“朱朱”來代替,詩的意思就不壹樣了。這裏有壹種超凡脫俗的感覺,象征著詩人孤獨而高尚的性格。這裏的畸形造幣,顯示出壹種特殊的味道。
三四兩句寫香煙賣日出,青山綠水是原貌。突然,我聽到船槳“哎呀,是聲音”。原來人都沒了,只剩山山水水。這裏的造幣也很奇怪。“賣煙日出”與“山水綠”互為因果,與“不見人”無關,“山水綠”與“唉”無關。詩中“然後,日出時,他穿過錯落的薄霧,唉,是壹片綠色的風景”,這是極大的反常。但只有兩句熟味就能看懂,傳達出驚喜感;在青山綠水間聽到船槳聲,特別愜意,山川似乎更綠,更可愛。作者通過這樣的好奇,寫出了壹個有些神秘的境界,隱約傳達了他孤獨寂寞的心境,所以他不是為了好奇而好奇。
2、對事物的觀察。這裏對哲學的理解不是抽象地表達,而是用視覺的手段表達。
首先是借助景物來表現。如王之渙吞世的《望鷺宿》:
太陽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沈,黃河流入東海。
更上壹層樓,看得更遠
詩的前兩句“山遮白日,海泄金河”,講的是從樓梯上看到的風景。寫出了壯觀的場面,壯麗的氣勢。在這裏,詩人用極其樸素、平實的語言,用短短十個字高度生動地概括了萬裏進入廣闊視野的河山。第壹句寫夕陽西下,是天景、遠景、西景;黃河流向大海,是從地面到地平線,從近到遠,從西到東。兩首詩合在壹起,上下、遠近、物的景色都包含在詩筆裏,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悠遠。就第二句而言,詩人在黃鶴樓,看不到黃河入海。句子寫在詩的中間,是前景和天空中間結合的壹種方式。這樣寫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
在三四首詩中,詩人想盡可能遠地看到遠處的景色,甚至想爬到樓頂。詩中似乎只是直白地描述了爬樓梯的過程,意義深遠,耐人尋味。這裏有詩人的進取精神,有前瞻的胸懷,也有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學。
其次是通過生活中的細節表現出來。典型的例子是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
竹林外的兩三朵桃花,水裏的鴨子,它們首先註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沙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
蘇軾在這裏抓住了早春的幾個典型細節,不加修飾地寫了出來,形成了壹幅生動醇厚的江邊畫卷。《春江水暖中的鴨先知》壹句,再現了春江中遊弋的鴨群,點出了《鴨戲圖》的主要場景。然而,不僅如此,它還特別別出心裁地通過“暖鴨先知”的語言,揭示了畫面中無法表達的那群鴨子的“內心世界”,寫出了那群鴨子敏銳地感受到泉水由冷變暖的意識,寫出了那群鴨子在其中遊泳、嬉戲、熱愛泉水的表情,簡直把畫中的那群鴨子栩栩如生,寫出了精神!由此,臉譜頓時充滿了生機,彌漫著春回大地的醉人氣息。
西林壁(蘇軾)
詩原文見嶺側峰,遠近不同。我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在廬山。
哲學人們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觀察事物,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有遠見卓識,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理解事物的本質,就要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秦詩(宋蘇軾)
如果原詩說鋼琴上有琴聲,為什麽不放在盒子裏?如果鋼琴的聲音來自手,為什麽妳聽不到聲音?
具有奇妙哲理的音樂是壹個有機整體,這個整體是由幾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和要素組成的。在音樂和鋼琴聲音中,手指、鋼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各個部分和要素相互依存、缺壹不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根據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是事物內部矛盾各方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所以這首歌所揭示的是鋼琴、手指、琴聲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麽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技巧與鋼琴、手指的關系,就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在矛盾(內因)與外在矛盾(外因)的關系。前者是音樂制作的基礎,後者是音樂制作的條件,二者缺壹不可。
關於讀書的思考(宋珠熙)
原本半畝見方的池塘壹打開,天空和雲彩就流連忘返。像水壹樣清澈嗎?因為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為它源源不斷。
哲學以池塘為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是積累和吸收新的養分。任何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任何事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維持其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使事物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存在。壹旦這種運動停止,事物就不能存在。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積累,壹個人的知識就會變成壹潭死水,沒有生氣,沒有進步。學習是這樣,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