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我國至少從漢代開始,便已經根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壹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並采用十二地支計時法來記錄這十二時辰(大時),每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這樣壹晝夜便是現在所稱的二十四小時。
2.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叫作“十二生肖”,用於記年。
3.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用於記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壹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沈、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擴展資料:
1.“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萬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巳”是起,指陽氣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2.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
1)夜晚十壹時到淩晨壹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故為“子鼠”。
2)淩晨壹時到三時,是醜時,牛正在反芻,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故為“醜牛”。
3)淩晨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故為“寅虎”。
4)淩晨五時到上午七時,為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故為“卯兔”。
5)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故為“辰龍”。
6)上午九時到十壹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故為“巳蛇”。
7)上午十壹時到下午壹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故為“午馬”。
8)下午壹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故為“未羊”。
9)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故為“申猴”。
10)下午五時到晚上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故為“酉雞”。
11)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故為“戌狗”。
12)晚上九時到十壹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故為“亥豬”。
3.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壹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種動物。生肖的周期為12年。每壹人在其出生年都有壹種動物作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依次分配於十二地支,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壹種古老的紀年法,亦稱十二生肖。
參考資料:
中華經典文學網:天幹地支 十二生肖
百度百科——十二地支與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