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廖沙3歲喪父,失去了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壹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他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他,使他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但外祖父也有慈愛的壹面,比如書上說道: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體輕貼我,他開始講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話語沈重,滔滔不絕。他講著講著,在我眼裏形象高大起來,這個幹瘦的老頭忽然變成了童話裏的大力士,他獨自壹人拖著壹條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壹直講到天黑,待他親切的和我話完別之後,我才知道外公並不兇狠,也並不可怕。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麽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麽叫做“打”,因為他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們豐衣足食 ,要什麽有什麽,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壹個是天堂, 壹個是地獄 ;壹個充滿陽光,壹個到處黑暗。美好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讀後感
童年是壹條五彩的河,童年是壹道七彩的路,童年是壹座閃亮的橋,童年是壹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麽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註著他,阿遼沙十壹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壹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麽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壹次做奧數題吧,讀了壹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壹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臟的地方還是臟,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壹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壹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壹份尊重,對孩子增加壹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壹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