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善於草書,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八字要訣,展現了線條澀重蒼厚、用筆起落急緩大膽的創造精神。郭沫若早期有著碑學功底,至後來的融匯碑帖,再到晚年的風貌獨立,顯出激情洋溢、滌蕩乾坤的浪漫風采,形成風靡神州的郭體書法。郭沫若早年流亡日本,書風尚未形成,但其灑脫自然、洋溢著真性情的尺牘書法,亦顯現出晉唐人的風致。在抗日戰爭的時候,郭沫若回到國內,為抗戰奮筆疾書,其詩詞創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筆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書法特點逐漸走向大眾化:在字型結體、筆法起運、章法行氣等,都有了轉變,格調剛柔並舉,或含蓄溫和,或疾厲昂揚,這也成為郭沫若書法走向成熟的前奏。最終郭沫若書法成熟、風格更趨強烈、創作也更為旺盛,“郭體”漸漸形成。郭沫若書法風貌精氣飽滿,形式與內容有新的開拓,風格的獨創性顯示出激情洋溢的浪漫風采,形成風靡神州的“郭體”書法,成為二十世紀學者型書法家的壹個典範。
啟功主要成就在書法方面,自創“啟體”。啟功曾臨習大量碑帖,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被稱為“啟體”。繪畫風格構圖嚴謹,手法生動,色彩鮮明,韻味悠長,尤其擅長山水竹石,極富傳統文人畫的意趣。
壹般人學書法都是從寫“九宮格”或“米字格”開始,並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啟功的字,重心不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他采用壹個更為符合字形結構的劃分法,便是由他首創的“五三五”不等分,這種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較大,中間的分量較小,而不是“九宮格”那樣的“九等分”,並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而且據我了解所知,璟祥拍賣12月份的秋拍中就有書法的真跡預展,若是感興趣,倒是可以去關註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