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

說說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

上溯三代以上,幾乎每個中國人的祖上都是農民。將近兩千年來,小農經濟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DNA。中華民族依賴小農經濟養育人口、生生不息。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壹語道破:中國就是鄉土社會,小農意識深深地紮根在中國人的國民性格之中。

但中國並非壹開始就是小農經濟。從戰國時期,直到漢代初期,中國的城市工商業相當發達。如果壹直沿著這個方向演變,中國未嘗不會出現類似古代希臘那樣的城邦文化。歷史的洪流在漢代轉了壹個大彎。根據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的研究,中國在漢代才出現了獨特的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這壹生產模式的出現,對中國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西漢時期,人口總額至少翻了壹番,或許翻了兩番。在壹些核心地區,人口壓力逐漸凸顯。官府試圖減少農民的賦稅負擔,但仍然無法緩解人多地少的困境。官府支持人口遷移,尤其是遷至具有戰略意義的.北部邊疆。然而,開墾新的耕地的速度始終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積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成為四處漂泊的流民。

早在西漢初年,就有像賈誼、晁錯這樣有遠見的大臣上書,要求朝廷采取措施發展農業。西漢初期的應對措施是重本輕末,認為農業是本,商業是末,壹方面提高農業的地位,另壹方面打擊商業。漢景帝時期就曾經打擊閭裏豪強,但最具殺傷力的還要算漢武帝時候的算緡令和告緡令。

算緡是官府向商人征收的壹種財產稅。算緡令公布之後,富豪皆爭匿財。於是,漢武帝又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告緡運動。所謂告緡,就是鼓勵群眾揭發隱瞞財產的商賈。壹旦被告發,這些商賈的財產就要被全部沒收。這場告緡運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從此之後,富人們不敢再投資於工商業,而是轉而購買土地,因為土地不屬於征稅對象。加之商業稅嚴苛、農業稅優惠,這更鼓勵商人們投資土地。這導致土地價格上揚,普通農戶無力購置大片田地,只能在壹小塊土地上刨土求食。

告緡令是壹個來自經濟系統之外的外部沖擊。經濟系統遇到外部沖擊自然會偏離原有的軌道,但逐漸會調整回去。若從根本上講,中國的小農經濟,很可能跟種植本土農作物需要的技術有關。為種植禾谷,中國農民在農活上付出的勞動和時間,超過了播種和收獲時所需的勞動和時間之和,種稻亦然。

中國從漢代開始出現了精耕細作、重商的小農經濟,這壹轉型肇始於政策的劇烈沖擊,但歸根到底,是在中國獨有的資源稟賦條件下做出的壹種最優選擇。壹旦走上了這條演進的道路,歷史就從此景色大異。兩千年壹彈指,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