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大家喜歡《哈利波特》的原因

說說大家喜歡《哈利波特》的原因

壹個魔法世界,處處影射著現實;壹個寓言般的故事,治愈了很多成年人的心靈。《哈利波特》讓羅琳女士獲得了足以匹敵英女王的財產,憑借的,可不只是奇思妙想。

會講故事,講好故事,這本是小說改編電影的最基本要求。但在當代已經變得難能可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沒有讓作者失望,也沒有讓讀者觀眾失望。它成功地讓傳統的正義、讓壹場經典的復仇與最現代的表現手法完美結合,為人們締造了壹個毫無違和感的魔法烏托邦。

1、天選與平凡

這套路太老了,不是麽?——壹個普通的嬰兒,因為母親的愛而變得不平凡,讓世界上最邪惡的魔法師功敗垂成。從此,哈利波特成為了魔法界的天選之子。當然,也成為了伏地魔無意間制造的壹個魂器,彼此結下宿命的仇恨。

可這種套路又總是看不膩。大概,歐洲人的貴族思想是深植於骨髓的,他們總喜歡將不平凡的事業和不平凡的血統聯系起來。按說羅琳的價值觀是“反血統派”,但實際上她筆下的英雄大多有魔法血統:哈利和父親壹樣是魁地奇天才,看似平平的納威背負著上代的血仇,囂張的少爺馬爾福和父親壹樣仇視麻瓜。就連好吃懶做的羅恩,也是來自壹個膜法世家……

當然,赫敏是少數的例外。她是從麻瓜中誕生的學霸,足以讓所有的“血統派”汗顏。她跟波特的交情是極不平凡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接近了愛。原著中,赫敏的內心描寫中也表達過和哈利波特在壹起的意願。然而,她最終選擇了羅恩。這是壹個遺憾,但也是現實。兩個相互吸引的人幾乎走到了壹起,這種朦朧的情感最終發乎情而止乎禮,永遠地化作了友誼。

哈利波特的名聲可能來自先天的命運。但是在交際中培養的人格魅力卻是由自己創造的。預言是壹回事,實際又是壹回事。他能看到壹些伏地魔的思想,這不取決於自己。但哈利能每壹次站出來面對黑暗,憑借的則是自己的勇氣:抓起魔法石、拯救金妮、放走小天狼星、單挑伏地魔……哈利總為正義而出頭,又總能因為奇跡般的巧合而生還。當然了,瘋眼漢、盧平、斯內普等人沒有這麽好的結局。同樣的抉擇總會有壹些不同的結果。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主角光環吧。

2、成長的黑暗

從哈利波特的系列電影開篇就可以看出,基調是逐漸走向黑暗的。前兩部的童年時光應該是最美好的。雖然也有屈服於伏地魔的黑魔法防禦教授,也有盧修斯搞壹些小動作。但這都是兒童式的冒險,是很純粹的正邪較量。

可是從第三部開始,人性開始逐漸變得模糊起來,黑與白的界限不再那麽分明了。小天狼星的冤屈遲遲無法洗刷,魔法部的規則教條逐漸成為懲惡揚善的束縛而不是幫助。而小矮星的背叛是為了保命,讓自己死和出賣朋友,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艱難的選擇。

第四部的《火焰杯》則像壹場狼人殺,壹場本應該和平的競賽卷進了太多骯臟,弄得人人不知敵友。《鳳凰社》則是讓我們心痛的看到了“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這個事實。魔法部內部不止壹次因為官僚問題而導致失策,以至於最後三部曲中,大量成員叛逃向食死徒陣營。

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斯內普以前就加入過黑暗陣營,但他又投入鄧布利多的麾下,出於對莉莉的愛保護哈利波特;盧修斯壹家兩度追隨伏地魔,但在決戰中又不是那麽死心塌地;就連哈利的摯友羅恩,也壹度在魂器的影響下迷茫過。出於對赫敏的占有欲,甚至想過離開哈利。人是善變的動物。好在有些人會守住自己的底線。八部電影,更像是壹部偵探系列劇:壹點點窺透伏地魔的陰謀,壹點點清除身邊的炸彈,壹點點正視人性。

哈利成長了,他能從容地應對危機,熟練地使用魔法,還收獲了友誼和愛情。雖然這些過程不總是美好的。

3、因守護而強大

“不要憐憫死者,要憐憫生者。”這是尾篇中,鄧布利多的殘影在哈利波特腦海中說的話。鄧布利多壹直是哈利最重要的人生導師。以至於到最後,很多粉絲觀眾還不能接受他真的死了這個事實。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應該就是伏地魔和鄧布利多的真實寫照。有些人,譬如湯姆`裏爾德,在他延長的壽命中,除了自私,失去了壹切人格。而也有些人,譬如鄧布利多,身後還能給人們帶來驚喜和感悟,哪怕他是以“魂魄”或是臆想的形式出現。逝者的遺憾註定無法挽回,但薪火相傳,留下來的智慧總能給生者以指引。

伏地魔看起來很強大,但他只有自己,投到他麾下的都是些奴隸而非戰士。他的內心其實很脆弱,他只是個怕死的人,是壹個因為家庭不幸而對麻瓜血緣產生自卑的人。他追尋長生不老是怯懦的表現,因為自己沒有信心在有限的人生發揮應有的價值。他因為自卑而挑戰秩序、使用黑魔法,他因恐懼而殺人,食死徒也同樣是由於恐懼而歸附的。用暴力來掩飾恐懼是最大的愚蠢,哈利是因為守護他人而強大:海格、赫敏、羅恩、衛斯理夫人……還有霍格沃茲和所有熱愛正義與和平的人。這些人將希望寄托給哈利,正面情緒終究是大於負面能量的。

隱形鬥篷、復活石、老魔杖,都被哈利得到了。他沒有追求強人統治,也沒有追求“復活”的無聊把戲去違背自然規律。哈利`波特對湯姆`裏爾德的勝利,是人控制欲望的成熟標誌。鄧布利多見到湯姆的第壹天就說過:“霍格沃茲不僅教運用力量,還教會人如何控制力量。”只有放棄過多的貪念才能安享現實的美好,只有對他人有所掛懷才能真正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