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如夢烏鎮,似水流年

如夢烏鎮,似水流年

我想我是屬於古鎮的,至少我的思想和靈魂是屬於白墻黑瓦,屬於小橋流水的。

 說來也怪,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卻依然對江南的細膩溫婉有著難以割舍的的深深眷戀。尤其是古鎮,更象是刻在心上的刺青,那些古樸典雅的明清建築,那些煙雨朦朧的悠悠古巷,那些櫓聲欸乃的阡阡河道,那些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那些河埠拱橋,那些人文情懷,無壹不烙印在內心深處,無論時光如何塗抹,都揮之不去。

 水榭樓閣,雕梁畫棟,槳聲燈影裏,那壹句句讓人沈醉的吳儂軟語,江南給人的,永遠是魂牽夢縈,哪怕壹陣風,都帶著花的香息,哪怕壹陣雨,都帶著水的脈脈。此去經年,浮生若夢,多少流年暗換,江南給人的,又何止是溫婉柔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輪回千年的世事滄桑,讓江南的壹草壹木都充滿了靈性,壹磚壹瓦都寫滿了故事。

 行走在詩意含蓄的江南,舉手投足,都能感受到雲淡風清,低眉垂首,亦會有感動在心頭。如果說江南,是老去的時光在生命的皺褶裏遺落下來的風情萬種,那麽古鎮,便是江南的魂。它似壹葉小舟,泊進我們的心湖,那或明或暗的燈火,召喚著我們,讓我們在鬧市中,也能覓得壹絲清寧。它似壹支竹笛,幽遠綿長,吹響在我們生命的原野,那清麗婉轉的笛音,讓我們走的再遙遠,也能找到心的歸途。

 擇壹城終老,遇壹人白首。相信每個人的心裏,都有這樣的奢望:在最充滿溫情的地方,守壹段最美的愛情,做壹回生活的寵兒。然而很多時候,我們追不上理想的翅膀,只能在事與願違中煎熬。每每,穿行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面對越來越高聳的樓宇,出入越來越高端的場所,享受越來越豐盛的美食,坐擁越來越便捷的交通,我們卻倍感孤寂,除了空空的行囊,真正屬於我們的,少之又少。

 是歲月不寬容,還是時光太倉促,是思想太浮躁,還是行色太匆忙?我們在心裏壹次次地問,卻再也找不到答案。

 心若沒有歸處,到哪裏都是流浪。到底有多久,我們來不及等壹等自己的靈魂,到底有多久,我們顧不得守壹守夢中的桃源?在現實生活中追風逐浪,疲憊不堪的我們,無力抗爭,無從躲避,而我們的內心,又有多少的不甘,掙紮在夢裏夢外?

 多麽向往有壹個地方,能夠容我們放下沈重、疲憊、與壓抑,多麽向往有壹個地方,能夠容我們忘掉苦痛、煩惱、與憂傷,多麽向往有壹個地方,能夠把平凡與平淡,演繹成溫馨、浪漫、而富有情調。在庭前品茶,在花間醉酒,閑敲棋子,著書潑墨,而這樣安逸的生活,唯夢裏水鄉才給得起。

 說起夢裏水鄉,有許多優美的詩句如神來之筆,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那壹句千古絕唱:“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最能勾起人心中的相思。在無數個與古鎮對望的日子,我和所有無緣與之相守的人壹樣,只能借壹紙墨香,在古老的韻律裏徘徊。直到有壹天,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神往,烏鎮,也就成了我這個江南人尋夢與圓夢的首選。

 “烏鎮永遠是烏鎮,在這江南水鄉最美的壹隅,那麽溫潤,猶如黃昏裏的壹簾幽夢,晨光中壹支搖曳的玫瑰。”是啊,烏鎮永遠是烏鎮,壹個完整地保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風貌和格局,有著1300多年建鎮史,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美譽的水鄉古鎮;壹個積澱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翰墨流芳,詩畫般唯美的水鄉古鎮;壹個回蕩著南梁昭明太子朗朗書聲,孕育過文學巨匠茅盾,擁有獨壹無二草本彩烤工藝制作的藍印花布、各式古物館藏、佛門道觀,原汁原味生活著的水鄉古鎮。

 走進烏鎮景區,仿佛走進了壹幅古老而意境幽遠的水墨丹青畫軸裏,那依水傍街,鱗次櫛比的明清建築,那錯落有致的粉墻黛瓦,那爬滿青苔的河埠石檻,那咿呀歡唱的烏篷小船,那細雨般幽深綿長的古老街巷…無壹不震撼人心。這種感觀上驚艷的美,壹支瘦筆又怎能寫盡,或許只有身臨其境,親自踏上悠悠的雨巷,住壹住古樸的民居,摸壹摸古老的藤蔓,看壹看古舊的典藏,妳才能真正感受到歷史賦予它的厚重,才能真正感知它的妙不可言。

 小橋、流水、煙雨、人家,處處都濃郁著詩情畫意。如果說水,是古鎮永恒的主題,那麽明清建築便是這首主題曲中不可忽缺的組成部分,而水閣更是其中的點睛之筆。烏鎮,不愧為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烏鎮劃分成東南西北四個區塊,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矛盾先生筆下所描寫的那些能夠站在後門口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到櫓聲唉乃飄然而過的水閣就散布在市河的兩側。

 水閣風韻天成,面朝古街,背倚市河,清壹色木質結構,外塗黑漆,三面有窗,屋屋相連,綿延數裏遠。那些築建在河道上與主樓房連成壹體的樓閣,被石柱、木樁撐起,象極了傣族的吊腳樓,遠遠望去就像是行走在水裏的船。樓上是煙火人家,樓下是流水潺潺,魚鱗狀的青瓦在屋脊上連綿起伏,那沾染上煙火味的醉心之美,自無需說。

 坐在瘦小的烏篷船上,看河兩岸那些遠了又近了的景,那高聳的馬頭墻、觀音兜,那青灰色的瓦片、起伏的屋脊,那飛翹的檐角,雕花門窗,禁不住浮想聯翩。試想,在某個月白風清的夜晚,在水閣臨窗的小木桌上,借壹盞臺燈桔黃色的光,鋪開信紙,將心中玲瓏婉約的心思壹句壹句寫在粉藍色的信箋上,然後輕輕折疊,放進信封,遙寄給思念的遠方。或者是某個細雨纏綿的秋夜,捧壹杯菊花茶倚窗而立,看細密的雨點滴落在水面,任清涼的晚風吹起發梢,吹皺閣樓下那泓流淌的水。微微的遐思裏,往事隨雨點穿塵而來,密集而下,剪不斷,理還亂,此時心,也壹定會沾上水氣,細膩而濕滑。那該是多麽美妙的事。

 烏鎮,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故居、書院、道觀、當鋪,古跡名勝俯首皆拾,名俗館藏亦如瑰寶,讓每壹個與之邂逅的人,都甘心沈淪,來過,便不想離開。

 走在悠長的雨巷,看青青的石板壘起故事,看蒼勁的藤蔓爬過墻角,看高高的屋檐講述傳奇,看流年似水匆匆而過。感覺每壹片苔蘚都寫滿詩意,每壹架紡車都纏著曾經,輕觸壹扇扇古老的門窗,思緒萬千,不知道如煙往事,鎖往過多少寂寥惆悵,也不知道古老長巷,有多少故事曾紛紛上演?

 烏鎮,就是這麽壹個能夠讓人浮想聯翩,觸景生情的地方,正如我試圖推開壹扇窗,烏鎮卻為我打開壹扇門,那種不期而遇的欣喜與感動。

 當我站在宏源泰古老的手工染坊前,看高達十幾米的曬布桿上,那壹桿桿密密匝匝懸掛下來的藍印花布,我的心再壹次被深深震撼。這些有著上千年歷史,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漿烤藍,在手工紡織的白布坯上,刻版,刮漿,再經過多道印染工藝制作而成的純草本手工布藝,就象壹股清新而自由的空氣,帶著原野裏泥土的芬芳,在空曠的曬布場上飄飄蕩蕩。那純粹的藍,那質樸的白,那如精靈般飄逸的美,滌去浮躁,攝人心魂,讓人壹下子就回歸到了純真年代。

 穿行在舞動的藍印花布間,被似曾相識的感覺包圍,是壹種幸福。或許曾經,我就是古鎮農家的女孩,著壹襲藍印花布,采桑養蠶,紡紗織布。閑時,也會去院裏采壹枝梅花或碧桃,插在古舊的白瓷瓶裏,也會給茉莉澆水,將白蘭花串成壹對別在衣襟,也會在河埠上淘洗,看船只過往,也會迎著朝露,目送晚霞,把每壹天都過成梔子花的模樣。或許曾經,我就是那個行走在飄渺雨霧中的民國女子,曾站在飛檐翹角的屋檐下,倚著木門,依依不舍地目送過心愛的男子遠出求學,看那襲飄逸的綢衫,在雨霧中漸遠,而那條隨風擺動的白色圍巾,又把思念拉的悠長悠長,牽住彼此的心。

 不知誰說過,人生中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妳壹起躲過雨的屋檐。或者,人生中最美的,不是和妳壹起躲過雨的屋檐,而是那些能夠被喚醒和銘記的點點滴滴。

 若人生,有許多值得記取的東西,那麽烏鎮老郵局便是最能喚醒記憶的地方。老郵局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歷經風雨的洗禮,至今仍然對外營業。它是壹座磚瓦結構的老式洋房,也是西柵景區唯壹壹座濃郁著西洋味的建築物。那圓型的拱柱,鏤空的鐵藝門窗,還有默默佇立在門口的綠色大郵筒,會讓妳想起許多鴻雁傳書,與書信有關的片斷。

 華燈初上,老郵局彌漫著更加迷人的氣息,屋子裏柔和的燈光從鏤空的門窗裏泄出來,與古鎮上的萬家燈火融為壹體,珠聯璧合,於古樸中揉入了浪漫,於浪漫中增添了更加溫馨的情調。思緒忽然被拉的很長很長,仿佛回到了民國時期,十裏洋場的上海灘,余音裊裊,紙醉金迷,有舞步輕盈,有紅酒搖曳。

 如果說古樸是壹個時代的縮影,那麽紙醉金迷又是壹個時代的縮影,當我們在喧囂的縫隙裏,用現代人的眼光去審視遠去的古樸之時,古樸又成了時尚。今夜,當我坐在臨河的茶館,在紅泥火爐壹點壹點的光亮裏,在杭白菊不絕如縷的裊裊清香中,看七彩燈光勾勒出如夢似幻仙境般存在的烏鎮,看對岸酒樓上推杯換盞,把酒臨風的身影,看烏篷船在眼前隱隱綽綽飄然而過,時光的漿上再次鍍上令我沈醉的光芒。

 走過悠悠的雨巷,飲過三白酒的醇美,愛過壹個正當年華的人,當我在鋪滿故事的雨巷,把流走的歲月撿拾,水樣般柔美的烏鎮,已不只是壹個古鎮。夢圓,妳是我心的港灣,離去,妳是我心的原鄉。縱然流年似水,而這靜謐的時光,靜默中的相依相守,已烙進我心裏,足夠溫暖我的,壹世壹生。

 今晚,我只想枕著妳的溫柔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