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孔子的生平經歷中壹點最讓妳感動?從中得到什麽啟示?請簡要說說。

孔子的生平經歷中壹點最讓妳感動?從中得到什麽啟示?請簡要說說。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於文化認同的“諸夏”民族***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壹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論語》是了解其思想的主要著作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壹。編撰了我國第壹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壹。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作《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壹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壹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懷著 與人為善的理念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壹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

政治思想

德治主張

同孔子的仁說和禮說相聯系,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壹條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壹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循循善誘

在孔子遊春中,孔子用水來教育弟子們要學習水的品格,有德行。有情義有誌向,善施教化

編輯本段近世發展

孔子學說在近現代以來的新發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輸入中國以後,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條件下產生的新儒學。新興的“大眾儒學”是當代新儒學發展的最高成果。

儒學大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德侔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的文化聖人;儒學,以孔子學說為基礎,以歷代儒家宗師的理論為主體形成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日前,在孔子故裏山東曲阜,由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壹屆世界儒學大會隆重舉行。它是國際性的文化論壇、高規格的學術盛會,它的召開是世界儒學界的壹大盛事。

反正我覺得他超級了不起 ,首先我就想到他知識淵博..才華的人值得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