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錢金玉舍生取義》選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詩原文如下:
原文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臺,與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臺陷,彈丸鹹集於西炮臺。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壹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註釋
①千總:清朝武官名稱。
②尚:崇尚。
③道光壬寅:指壹八四二年。道光是清宣宗的年號。
④釁(xìn):此指戰禍。
⑤方假歸省(xǐng)親:正當告假回來探親。
⑥尼:阻止。
⑦方:正當。
⑧趣(cù):同“促”,催促。
⑨勖(xù):勉勵。
⑩鹹:都。
⑾喋(dié)血:形容殺人流血很多。
⑿曾不少卻:仍然沒有稍微後退壹步。少,稍微。
⒀泣陳:邊哭邊說。
⒁焉有:哪裏有。
⒂幸:希望。
⒃彌留之際:臨死的時候。
⒄置:停。
翻譯
錢金玉官任松江縣的千總,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道光壬寅年間(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他的親友阻止他說:“戰事正緊急,是禍是福不可知曉,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促您前去,為什麽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後,就跟從軍隊守衛西炮臺,和士兵壹起吃飯睡覺,壹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的話相互勉勵。到東炮臺陷落後,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臺。錢金玉奮勇指揮戰鬥,浴血奮戰幾個小時,左臂中了三彈,仍然沒有後退壹步。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錢金玉笑著辭謝說:“哪裏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妳不要為我母親擔心。”不久,壹顆槍彈飛來,擊中他的左胸,於是他倒下了。在臨死的時候,他還不停地大聲喊“賣國賊害了國家”。
2. 舍身取義出自哪篇古文出自戰國·孟軻《孟子》裏的壹篇文章。現在的人壹般都是取文章第壹句做題目即《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壹篇代表作。強調“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舍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及教育,不做有悖禮儀的事。
全文(節選)如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如下: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麽我寧願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麽我寧願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
擴展資料:
《魚我所欲也》論述了孟子的壹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
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也。”(《孟子·告子上》)又說:“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萬章下》)孟子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壹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舍棄生命而要義。
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壹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百度百科——魚我所欲也
3. 古文 舍生取義 原文魚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壹說為其弟子所記錄) 朝代先秦
譯文對照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壹簞食,壹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 舍生取義的例子(古文)《魚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壹簞食,壹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裏都是,自己找吧!
5. 錢金玉舍生取義文言文閱讀答案閱讀《錢金玉舍生取義》壹文,完成校題。(14 分)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①,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②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其戚友止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為?”錢不聽。徑之吳淞,從守西炮臺,與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相勖④。及東炮臺陷,彈丸鹹集於西炮臺。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⑤:“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⑥勿為吾母慮也!”未幾,壹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已。
註①千總:清朝武官名稱。 ②釁(xìn):此指戰禍。 ③趣:促。
④勖(xù):勉勵。 ⑤泣陳:邊哭邊說。 ⑥幸:希望。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錢金玉官松江千總( ) ②徑之吳淞 ( )
③及東炮臺陷 ( ) ④猶大呼“賊奴誤國”不已(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壹項是(2 分)
例句: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B.懼有伏焉(《曹劌論戰》)
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時而獻焉(《捕蛇者說》)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 分)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 分)
(1)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三峽》)
5.結合選文內容,說說文中錢金玉是壹個怎樣的人。(至少兩點)(2 分)
答案:
1.做官; 直接、徑直; 等到; 止,停止 (4分)
2.C(2分)
3.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2分)
4.⑴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就收拾行裝動身。(2分)
⑵白色的激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2分)
5.性剛果: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已;尚廉節:與部卒同飲食臥起為抗擊外來侵略者而英勇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2分,至少兩點,壹點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