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家長應該註意哪些方面的文明禮儀?

家長應該註意哪些方面的文明禮儀?

1,家長示範——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的日常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模仿他人的言行是未成年人常見的行為特征。“身教不如言教”是古今皆知的教子名言。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在生活中不應該有雙重標準。試想,如果孩子的不規範行為正是父母所為,父母再批評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會服氣嗎?壹個意誌堅強的孩子可能會當面反駁:“這是妳教他的!”這個時候,即使父母給他幾個耳光,打他屁股,孩子也不壹定能忍受肉體的痛苦,不再反抗,但他心裏還是會不服,甚至會鄙視父母的人格,反感他們的暴政。在中國的許多城市,人們經常看到父母在公交車上催促孩子搶座位,或者父母搶兩三個座位讓孩子坐下,對孕婦、老人和殘疾人的困難視而不見;在公園裏,草坪上掛著“遊人不得踐踏”的牌子,但家長們視而不見,領著孩子進草坪隨意糟蹋,或者偷花給孩子玩。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的壹名記者采訪了上海的壹名小學生徐宏偉。徐宏偉說他的父親教他不要太誠實。如果別人對妳刻薄,妳也應該刻薄。他認為這種教育是“好的”。記者采訪了徐宏偉的父親,徐宏偉的父親說:“我教育他,如果他被欺負了,妳壹定要打他,但妳也壹定要打他!”這裏提醒我們,家長不僅要註重在精神上、人格上培養孩子,讓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精神面貌,更要註重提高自身素質。

家長是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第壹責任人。孩子小的時候,行為主要受父母影響。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舉止粗魯,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文明的父母可以培養孩子溫文爾雅、舉止得體。

孩子的青春和時尚不能評判人的雅俗。孩子壹開始是從父母的行為習慣中學會待人接物的,所以這個時候教育孩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對於幼兒來說,壹次正確的示範勝過十次“灌輸”。孩子會在不經意間從父母歡迎客人、與客人交談、與客人壹起吃飯的禮儀和言語中,學會如何為客人開門、請客人進屋、為客人倒茶、聽客人說話、向客人敬酒,學會“在特定的場所有適當的禮儀和言語”。

2.熱情鼓勵——表揚多於批評。

對孩子的舉止禮儀的培養,不是指責,而是鼓勵和表揚。鼓勵是督促孩子自動自覺地實施某種行為;命令就是用權威來強迫孩子執行某種行為。聰明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時,壹定要采取鼓勵的方法。比如,在老人的生日晚宴上,父母表揚10歲的孩子:兒子,妳今晚做得很好!爸爸媽媽很高興知道新端上來的食物要先放在爺爺奶奶面前!但是如果妳吃完蛋糕後清潔壹下嘴巴,那就更好了。

父母應該為孩子的行為設定簡單的標準。如果孩子做到了,家長應該微笑或者口頭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禮儀教育中,如果家長只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抱怨和挖苦,往往會讓孩子從厭煩變成不屑,對禮儀學習失去興趣,對人際交往缺乏信心。我們想讓孩子感受到,如果懂禮貌,就會經常受到表揚,獲得別人的好感,自己心裏也會受寵若驚。

當孩子向父母要糖果或玩具時,父母要讓孩子說“請”,否則,無論孩子怎麽哭鬧,都不會理睬;當孩子拿到玩具時,要讓孩子說“謝謝”,否則就把玩具拿回去。如果孩子做到了,就應該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習慣。

禮儀教育要充滿樂趣,典型示範,溫柔提醒,適時鼓勵。

3、環境熏陶——耳聞不如眼見。

蓬蓬裏,不忍直走;白沙涅槃,與之黑。孩子禮儀習慣的形成與孩子成長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良好的舉止和文明的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是在長期的教育熏陶下逐漸形成的。從禮儀知識的傳授到文明禮儀自覺行為的形成是壹個漸進的過程。要完成這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教育的推動和環境的感召。禮儀教育是提高孩子對禮儀規範的理性認識,環境熏陶是為孩子提供禮儀示範。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使禮儀規範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自覺行為。

它在家庭中流傳,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因為孩子經常會感受到父母“尊老”的示範。經常來訪的家庭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經常會感受到父母禮貌的示範。如果父母走親訪友,不妨帶上孩子,讓孩子體驗壹下別人是如何接待的。

有些家長經常把孩子放在只適合成年人的環境裏。大人們在壹起打麻將,喝酒,說胡話,說臟話。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不僅學不到文明禮貌,反而會受到負面影響。事後發現孩子不文明不禮貌時,要註意責備孩子或對孩子大發雷霆。

4.參與實踐——從“知”到“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主性和交際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所有自主性強的孩子都有很強的社交能力。孩子的這些技能、交際能力、禮儀習慣需要經歷壹個從“知”到“行”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培養。

讓孩子從小參與接待客人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孩子禮貌待客的好習慣。孩子在參與接待客人的過程中,會切身體會到自己的地位與客人不同,自然會有壹種自豪感和責任感,在舉止上也會比平時更加細心。這其實是孩子禮貌待客的實習機會。如果受到客人的表揚,孩子會有壹種滿足感。

孩子壹開始不會接待客人,這需要家長的幫助和引導。在客人到來之前,讓孩子知道客人是什麽,他與父母和自己是什麽關系,如何稱呼,讓孩子有接待客人的心理準備。家長可以讓孩子和自己壹起做接待客人的準備工作。比如打掃房間,采購糖果煙酒,營造迎賓氛圍。客人來了之後,家長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壹起招待客人,也可以讓孩子幫家長招待其中壹個小客人。請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讓孩子主動拿出自己的玩具給小客人玩。孩子要大方回答客人的問題,不要在大人說話的時候插嘴。客人離開時,家長要對孩子的表現進行評價,給予表揚和鼓勵,適當指出孩子的不足。

經過幾次這樣的實習,孩子們的“接待經驗”會逐漸豐富,“接待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5.利用機會-家庭生日聚會讓孩子學會做主人。

生日是人壹生中的大事之壹。每個家庭每年都應該有生日活動:為爺爺奶奶,為父母,為孩子等等。生日活動中有很多禮儀,所以生日活動也是教育孩子禮儀的好機會。

我認為,在選擇這種活動形式的時候,可以選擇家裏任何壹個人的生日,但是第壹次可以選擇孩子自己的生日,這樣可能會引起孩子特別的註意和興趣。這壹天,父母可以讓孩子全權負責接待和送別客人,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禮儀習慣。家長要幫助孩子規劃好這壹天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會孩子禮儀知識。以下是本次活動的禮儀知識,供小朋友參考:

(1)大門口迎客,引客人進房間,介紹給大家。每次去見新客人,小客人都會因為“失陪”而請求客人的原諒。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他都會遇到他們。主動提出幫客人拿外套,等客人把禮物送給自己後再拿。收到禮物要說“謝謝”,和其他禮物放在壹起,然後壹起打開。

(2)每次打開客人的禮物都要說“謝謝”,表示妳喜歡。但是不要說某某禮物是妳的最愛。不要評論禮物的價格。

(3)如果生日會上有長輩,讓長輩先坐下,坐在座位上。

(4)如果生日活動中有遊戲,壹定要考慮讓每壹位客人都參與。如果有殘疾人客人,壹定要特別註意不要讓殘疾人尷尬。

(5)如果有些客人不得不提前離開,主人要把他送到門口,再次表示感謝。

6.尋找機會——參加朋友聚會,讓孩子學會當客人。

參加別人的聚會,去別人家做客,也是孩子接受禮儀實踐的好機會。因此,父母可以有選擇地帶領孩子參加壹些親戚朋友邀請的各種聚會,以便他們將禮儀知識付諸實踐。以下內容是壹些作為客人的禮儀常識,供孩子參考。

(1)收到邀請(口頭邀請或邀請)後,回復對方,告訴主持人他願意出席。

(2)到達見面地點,要問候對方和家人。

(3)當主人向妳介紹某人時,妳應該向他們問好,並努力記住他們的名字。

(4)宴會開始時,等待菜肴上桌,直到宴會開始,主人才動筷子。

(5)吃飯時,不要把盤子裏的菜翻來翻去,挑挑揀揀,不要把自己的小碗堆起來,不要壹副“搶菜”的樣子。

(6)吃飯時,不要壹言不發,不要大聲說話,邊吃邊聊,邊吃邊聊。吃飯時不要太吵,保持“吃飯”的文明。

晚會結束時,向主人和他的家人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