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法: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景等背景。
(2)人物法:說明文章中要描寫的主要人物或相關人物。
(3)話題句法:提出壹個觀點或論點,作為文章中要闡明或論述的話題。
(4)提問法:提出問題引出文章內容,引起讀者註意。
(5)語感驚人:從語感驚人的句子入手,引起讀者的興趣。
(6)故事法:以講故事的形式展開文章,在此基礎上展開文章。多用於記敘文和議論文中。
(7)數據法:引用經過驗證的數字來引起話題。
(8)語法引用:引用名言或常用成語、諺語作為文章開頭。
(9)定義法:常見的是先對題目進行定義,然後通過舉例、邏輯推理等方法進行詳細解釋。
(10)誇張:在壹個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前提下吸引讀者。
(11)側翻描寫:從另壹個方面出發,烘托文章主題,引出下文。
(1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興趣,升華文章風格。
2.課文的寫作
(1)扣款方式:
從壹般到個別。把帶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落的開頭,段落中的其他句子是主題句的具體化,是主題句的具體解釋。
(2)歸納:
從特別到普通。根據具體和個別案例,總結出壹般規律。
3.寫在最後
(1)簡要評價或結論:文章最後幾句話總結全文,進壹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觀點。
(2)回指句: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達到再次肯定或強調的效果。
(3)以反問句結尾:形式雖然是問句,但意思是肯定的,有明顯的強調,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4)提出展望或希望:提出對未來的展望或希望,號召讀者為之行動。
(5)結尾引用名言、諺語、常用成語。
寫作能力是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
中級水平學生的寫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詞匯量有限,無法詳細表達:“我媽媽是個好媽媽,她不僅對我好,對所有人都好。她真的是壹個好媽媽。”簡單重復的詞語顯然限制了語言的表現力。
2.表達能力有限,很難組織壹篇結構完整、語氣連貫的文章。
。由於學生不熟悉漢語的思維習慣和表達習慣,當他們從寫單句過渡到組織壹篇文章並用漢語連貫表達時,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支離破碎或不盡人意。
3.我不知道我在文章裏寫了什麽。這是壹個很特殊的現象,大多發生在中國孩子身上。看似文字井然有序,但其作者卻看不懂。為什麽?因為作文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寫的,選詞造句體現了父母的思考。這種作文練習根本起不到練習的作用。
4、不敢寫作文。有些學生在閱讀、聽寫甚至造句方面做得很好,但他們因為害怕寫作而幾乎放棄了幾年的語文學習。
在這樣的教學對象面前,似乎只講解如何審題,如何組織材料都是杯水車薪。因為在他們開始寫作之前,他們還有壹系列的障礙要克服。如果不幫助他們克服這些障礙,那麽寫作只能是紙上談兵。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將寫作程序從“思考-寫作”改為“思考-說-寫”是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的有效方法之壹。這種變化意味著,此時,針對這壹特定群體的教學重點不應僅僅停留在“寫作”上,而應首先做好前兩步:“思考”和“說”,即寫作前的準備和引導。因為這些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寫前預練”。
寫前預練的重點是根據壹篇作文的要求,引導和幫助學生先用中文正確說出自己想寫的內容。寫作前的預練習程序及其功能如下:
1,備考階段其實就是“思考”的階段。寫作前,以作業的形式安排作文的題目和思考提綱,如作文《我最喜歡的人/事》,要求學生提前思考:誰/什麽?他/她的特點是什麽?妳為什麽喜歡她/它?
等壹下。由於中低年級大部分學生詞匯量有限,很難直接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適當的準備可以讓學生了解和熟悉自己想要涉及的內容,尤其是壹些相關的詞語和表達,從而保證課堂討論能夠充分進行。在這個階段,很多學生先借助母語進行思考,再翻譯成漢語,母語的影響或多或少會留下痕跡,從而影響漢語的表達效果。因此,下面這個環節就更加必要和重要了。
2.口頭作文和課堂討論,也就是“說”的階段。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口述自己的想法,然後在課堂上討論,由老師點評。每壹次作文討論都要從詞匯、句子、結構等方面圍繞話題和主題,確定幾個重點,壹步壹步解決問題,壹點壹滴積累提高。該活動鏈接的功能如下:
(1)通過口語表達提高學生的整體表達能力。葉聖陶曾說:“口頭的話就是話,書面的話就是話。文在寅語,不可偏頗,因其合。”任何語言都分為“語言”和“文本”兩部分。“語言”的表現是聽和說,本質是語言思維的運用。“文”的表達是閱讀和寫作,其實質是語言思維的書面表達。學習語言的規律是先“語”,後“文”。口語是基礎,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只有在實際口語訓練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發展。
(2)成功的“說”和“評”可以幫助學生在每次寫作練習中建立壹個小詞庫。比如寫“我最喜歡的人/事”時,可以啟發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口頭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人或事:是什麽樣子的?妳喜歡他/它什麽?將這些單詞寫在黑板上並加以解釋,如關於人/物的外貌的單詞,關於人/物的性格的單詞,關於人/物的品質和行為的單詞等。然後讓學生閱讀和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累並建立了小詞匯量,不僅為下壹步的寫作掃清了詞匯障礙,而且拓寬了思維,增強了表達效果,提高了表達能力。
(3)漢語難學,不僅是因為漢字難記難寫,更重要的是漢語和拉丁語在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上的巨大差異造成了學生在使用上的困惑。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學生會讀會寫,但是不會說,不會寫正確的中文句子。如:“我是魏明,16歲”;“大衛和我先去書店”;“我們靠邊停車”和“我跑回家”。更有甚者,因為不了解中國文化,寫下了“我的朋友像狗壹樣善良友好”這句話。“說”從口頭表達開始,通過示範、講解、糾正,訓練其正確的表達方式、語序和恰當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漢語境界,寫出符合漢語習慣的文章。
(4)先說後寫的訓練步驟,有助於及時糾正表達中的初級錯誤,達到* * *提高的效果。“說”在課堂上以討論發言的形式進行,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學習他人的長處,並從中受到啟發。同時,由於口頭表達的“無定形”性質,它的修改比書面寫作容易得多。它允許學生犯錯,互相糾正,自己糾正,隨時糾正。老師和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可以及時評論,大家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問題在作文中再次出現。
(5)有效的寫作前預練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寫作積極性。如上所述,很多學生因為寫不好而變得害怕寫作,討厭寫作,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說”,讓每壹個學生在寫之前都有技術上和心理上的準備。這時候寫作,學生的自信心會相應增強,積極性自然也會相應提高。
當學生能用更合適的方式口頭表達自己的基本意思時,告訴他們怎麽寫自己說的話,試著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然後加工修改,這將是壹篇非常好的文章。實踐證明,這種有針對性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和表達水平非常有效。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1,精細觀察。細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從生命現象的礦藏中找到碎玉,從混雜的泥沙中攫取閃光的寶藏。不掌握“觀察”這把金鑰匙,作文這道“鐵門”永遠也邁不過去。
2.多讀書。泛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要寫好文章,妳必須多讀書。“讀書如萬卷,寫字如有神。”“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唱。”我們強調不僅要多讀,還要有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巧和語言特點。
3、經常練習寫作。有規律的寫作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想要進入作文之門,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習。俗話說“讀十篇不如寫壹篇。”這就道出了寫作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寫日記是練習寫作的有效方法。每天堅持寫日記,為以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運用妳的想象力。
5.多讀書。
6.借鑒別人的好文章。
7.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1.確定文章主題的原則是什麽?
文章要符合社會現實的需要,體現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指在壹定歷史時期推動時代進步,體現時代特征和發展方向的精神。主題要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提出的迫切問題,反映先進思想。
我們應該反映客觀事物的真實和本質。主題要忠實地再現客觀事物的原貌,不能停留在表象,而要深刻地提醒事物的內在規律性。
要考慮作者的主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作者必須熟悉和了解寫作對象,作者要有最初的感受和強烈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正確提煉主題?
提煉主題就是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深入挖掘文章材料的內在含義,從而形成壹些獨特的想法或事物。提煉主題要做到:1,以所有材料為基礎,從我們掌握的所有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思路。2.探索事物的本質,摒棄表象,探索事物的內在含義,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作者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洞察事物的本質,加深挖掘的深度;作者還要考慮敘事、議論、解釋、抒情等不同文章的表達功能,從不同側面探討事物的本質。3.選擇壹個新穎獨特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新奇之處。新角度是指新的觀察角度(從不同側面探索主題)和新的理解角度(表達作者獨特的觀點)。
第三,簡述素材與主題的關系。
素材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主題是在分析研究材料的過程中提煉確定的。素材是主要的,主題是次要的。2.材料是表達深層主題的手段,主題是通過壹定的材料來表現或證明的。3.材料的選擇和組織受到主題的制約。當主題沒有形成時,材料對主題提煉起決定性作用;主題壹旦確定,就成為選擇或安排素材最重要的依據。材料的選擇、細節、變換要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防止材料與主題脫節。
4.選材的基本要求是什麽?
來滿足主題的需要。選材是為表達主題服務的,不能脫離主題或與主題相矛盾。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和事物本質上的真實。材料的真實性意味著材料既準確又恰當。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相統壹、具體性與普遍性相統壹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能反映相似事物的本質特征和普遍意義。4.要新穎生動。素材力求形象具體,親密懸疑,是鮮為人知的新發現,適應文體特點(敘事素材具體,有感染力;議論文材料壹般,邏輯性強;說明材料要揭示對象的特征。
5.結構的基本要求是什麽?
正直。文章的各個部分應該形成壹個完美統壹的整體;各部分要相對完整,不能無故殘缺;每壹部分都應該在文章中占據適當的位置。2.連貫性。是指文章的各個部分在內容的語境中相互聯系,在語言的形式上有緊密的聯系和合理的過渡,語境不能紊亂和斷裂。3.剛性。文章各部分之間有緊密的邏輯聯系,不能相互矛盾,也不能互不相幹。全文具有內在的銜接性。4.靈活性。文章結構多樣,生動活潑,不死板沈悶。
六、試描述結構的基本原理。
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敘事文章的結構與事物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密切相關,形成符合客觀過程原有順序的時空觀念;議論文反映了認識事物從現象到本質,從局部到整體,從分析到綜合的過程,其結構往往是提出問題,得出結論。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考是作者思考的路線。作者的思維過程要遵守人的思維同樣的規律,也凝結著作者對事物的獨特理解和感受。3.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4.適應文體特征。結構受風格制約。記敘文是按時空順序寫的,議論文側重橫向分類或縱向深度。
七、概括結構的基本內容。
結構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層次與段落、過渡與指稱、開頭與結尾。層次是通過整體安排文章思想內容的順序,擴展文章的結構和步驟來表達意義的結構單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相對獨立的結構單元,以段落開頭空格的形式從開始到結束。段落要意義單壹,內容完整,長度適中。過渡是指段落和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過渡方法有:使用關聯詞、使用過渡名、使用過渡段。需要過渡的常見情況有兩種:壹種是內容發生變化的時候,壹種是表達方式發生變化的時候。指稱是壹種前呼後應的結構手段。常見的引用情況有三種:開頭和結尾引用(可分為點引用和解題引用兩種),引用中的相互引用(可分為遠引用和近照引用兩種)。引用是使結構嚴謹、生動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作文靈活、密集,連接上下文,強化重點內容。
好的文章開頭的作用:有利於表達主題,拓展思路;有利於吸引和引導讀者。議論文常見的開篇方式有開門見山,說明寫作背景或動機,迂回曲折進入正題。壹個好的文章結尾的作用:全文;令人難忘。議論文結尾的主要方式有:總結或重申論點;提出希望或號召;想象結局。
8.文章結構有哪些類型?
按照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時空順序安排結構的敘事型,可分為時空常態型和時空異常型兩種。議論文型,以概念的內在因果關系作為結構的主要依據。可分為總分式、平行柱式、遞進式。描述性的,用事物本身固有的順序進行布局。綜合型,常以壹種結構型為基礎,輔以其他類型。
9.第壹人稱敘事與第三人稱敘事的比較。
第壹人稱以事的口吻敘述,便於作者充分表達思想感情,讓人在閱讀時感到親切真實。它的局限性在於只能描述我的所見所聞,而不是經歷過的難以描述,反映出生活的廣度是有限的。第三人稱以局外人的身份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不受敘述範圍的限制,能更廣泛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性是缺乏第壹人稱的親切感。
10.常見的敘事方式有哪些?
順序敘述:按照人物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敘述。2.倒敘:將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段放在前面,然後按時間順序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事。3.插補:在敘述過程中插入另壹個關於事件的敘述,然後與原主線所寫的敘述相銜接。4.補充敘事:在不發展原情節的情況下,補充先前事件的敘事。5.簡單敘述:對同時發生的兩件或多件事情的單獨平行敘述。
XI。簡述旁白的基本要求。
交代清楚: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前因後果。2.線索清晰: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思路的反映,是貫穿敘事人物和事件發展的思路和線索。敘事線索可以按照時間的發展、空間的轉換、問題的劃分、思想感情的變化來安排,也可以按照某個具體對象和其他風格來安排。3.適當的細節:描述材料的主次細節,以表達主題的需要,進行合理的剪裁。4、跌宕起伏:指敘事曲折,富於變化,引人入勝。
12.對描述有什麽要求?
1.目的明確:從表達主題、刻畫人物、渲染氣氛的角度來描寫。2.突出特點:用“畫眼”的藝術,抓住要描寫的對象的本質特征,進行描寫。3.形神兼備:形與神的和諧統壹,既形象地表現了對象的外在表象和情態,又揭示了所描寫對象的內在內涵和精神。
對於以上壹些寫作方法的指導,考生需要根據試卷的材料和要求進行理解和靈活處理。
審題是寫作的第壹步。可以說,審題好了,作文就成功了壹半。考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考題形式。
大致有以下幾個話題:
1,命題作文。包括所有命題文本和半命題文本。
2、作文的意義。包括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圖片和文字。
上述題型的不同形式決定了考試的範圍、方法和要求。所以不能忽視對題目的考查,以免文章和題目不壹致,形成所謂的寫壹千字,扯萬裏。
第二,復習寫作內容。
復習寫作內容,即題目要求我們寫什麽。就記敘文寫作而言,要了解文章是要求記人還是記敘;是風景還是東西?寫人,就是寫壹個人,兩個人或者壹群人;記敘文就是講述壹件事、兩件事或幾件事;寫場景,是寫靜止場景還是運動場景;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在審題的時候要說清楚。
第三,復習寫作重點。
兩者敘述的都是同壹件事,只是兩個標題的寫作重點不同:壹件有意義的事的寫作重點是突出這件事的“意義”,描述這件事“有意義”的地方;難忘的有趣故事的寫作重點是,故事因為有趣而難忘,有趣的地方要描寫突出其難忘。所以妳找到了題目要寫的重點,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選材的範圍,材料構成的目標。
壹般來說,標題的重點是指揭示意思、體現中心、指出重點或表現感情色彩的詞語。這個關鍵詞也叫“題眼”。抓住標題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
壹般規則是:
1,題目是句子,句子中的動詞往往是“眼睛”。如:《我最愛的人》,標題是《喜歡》。
2.標題是壹個短語,在短語中起描述和裝飾作用的詞就是“標題眼”。比如《暑假裏的壹天》就以“暑假裏”為標題,限制了所寫事件的大時間範圍。
3.標題是壹個字,字本身就是壹個“標題眼”。
第四,試題的局限性。
題目的考查還有壹個重點內容,就是找出題目對寫作的限制。很多作文題目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物、內容等都有限制。,並規定範圍。只有這樣,作者才能嚴格在規定的範圍內寫作,做到不跑題,不跑題,“為所欲為而不逾矩”,壹筆千言不離題。
1,找出題目的時間限制
有些作文題目是有壹定時間限制的,所以在復習題目的時候要把握好這個時間限制。比如元旦紀事。這個問題的選題時間限定在1月1日,寫的東西要能和“過年”這樣壹個節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義有壹定的聯系。
2.找出題目的位置限制。
有些作文題目規定了場所的範圍,審題時要明確場所的限制。比如“上學路上”這個題目,就把寫的人、事、物、景限制在妳放學路上的所見所聞。只有正確把握這個地方,寫出來的內容才有依據和基礎。
3、找出問題數量限制。
部分作文題目中出現量詞,審題時要明確數量限制。如“記住我作文中的壹件事”、“記住我作文中的兩三件事”。兩個題目的寫作要求只有數量上的區別:第壹個題目是通過敘述壹件完整的事情來說明我學習作文的過程,第二個題目是通過敘述兩三件事情或者兩三個片段來說明我學習作文的過程。粗心的話,把壹件事寫成兩三件事或者把兩三件事寫成壹件事都是無關緊要的。
4.找出人的局限性。
有些作文題目是當面規定的,在審題時需要當面明確其限制條件。比如“老師,我想對妳說”這個題目,在寫作中限制了第壹人稱的使用,需要從“我”的角度來寫妳想對老師說的話。題目“雷鋒在我身邊”,可以用第壹人稱寫,也可以用第三人稱寫。寫作的時候,要用第壹人稱寫。再比如“奶奶的微笑”這個題目,在審題的時候就註意了。標題本身就限制了第三人稱在本文寫作中的使用,偶爾使用“我”也是作為陪襯出現的。貫穿整篇文章的人應該是“奶奶”或者“她”。
5、搞清楚意思。
有些題目有象征意義或引申意義。如《路》、《雨露潤心》、《白雪公主》等。遇到這種話題,不能光說不練。妳要通過字面上的具體事物來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來揭示題目所包含的象征意義,這樣文章的主題才會有深度。
6、明確附加限制
有些題目有附加的題外條件,壹般稱為“要求”,在審題時要明確附加的限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