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如何有效復習小學數學

如何有效復習小學數學

復習課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堂之壹,長期以來存在以下問題:壹是教師以講解為主要教學形式,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學生在復習階段往往以記憶為主要學習形式;第三,大量的機械操練是知識鞏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這種復習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專註於查閱大量參考書和收集試題,學生往往感到疲憊不堪。正因如此,“復習課是最難的”,“除了練習還是練習”,很多數學老師在談到復習階段時,常常會感嘆。的確,復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新鮮”,也不像實踐課那樣“有成就感”。負責查漏補缺,系統整理鞏固本書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內容。那麽,如何上好復習課,讓學生樂在其中,提高復習效果呢?以下結合我的日常教學實踐和數學教研組成員的討論,談壹些感受:

第壹,熟悉目標和安排制度,制定復習計劃。

作為教師,在制定復習計劃之前,壹定要熟悉總復習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編排體系,從而全面了解第壹、二學段的數學教學任務,實現課程標準預設的培養目標。總復習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總復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進壹步優化知識結構,鞏固必要的計算能力;使學生具有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的經驗,繼續培養他們對數字、符號、空間、統計和推理能力的初步認識,進壹步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積累壹些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第三期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就課本而言,要復習的內容很多。教科書的內容分為四個領域:數字和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可能性以及綜合應用,並適當註意不同領域內容的交流和整合。分領域復習,便於整理知識,組織合理的知識結構。分段復習有助於教學把握復習重點,合理分配時間,按照課程標準要求評價教學效果。在制定復習計劃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生在以往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和疑惑。把握復習的具體內容,貫徹課程標準精神,使復習有針對性、目的性、可行性。課程標準是復習的基礎,教材是復習的藍圖。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把握教學要求,明確重點難點,使復習有的放矢,可以事半功倍。

二,小組合作,梳理知識體系

烏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過是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因此,我們應該把復習課定位在實現“促進知識系統化”的目標上

1.通過記憶和閱讀,收集所有與學科相關的知識。由於學科本身包含的知識點不同,有些知識會很快在學生腦海中重現,而有些知識可能會被遺忘。因此,通過回憶和閱讀,收集與學科相關的知識,理解每個知識點的含義,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當學生回憶不全時,可以結合教材進行搜索,老師可以及時在黑板上書寫。這樣,學生通過思維的再現和記憶的提煉,有了初步的記憶表征,為課堂上進壹步的系統復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找準“探索點”,系統整理。當學生收集與學科相關的知識點,明確每個知識點的含義時,重要的是讓學生先把這些知識組織起來,而不是通過練習,從而把知識系統化。比如“因數與倍數”的整理和復習,包含了“自然數”、“整數”、“質數與合數”、“偶數與奇數”等十幾個知識點,要有條不紊、系統地進行分類整理。然後,老師可以提出壹個要求,分組作業,根據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用妳喜歡和擅長的方式進行整理。

3.讓學生合作探究和組織。復習課重在知識的系統化,這個目標的實現要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壹些知識和肯定的結論,而且通過這些知識和肯定的結論的獲得,感受和體驗了知識獲得的過程,揭示了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合作探索和安排也因主題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4.教師要巡視引導,體現“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角色。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的同時,也要成為數學學習過程的參與者,與學生壹起探索和理解數學。首先,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參加各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活動,豐富自己對學生探究活動和探究結果的了解,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認識,從而指導接下來的匯報交流活動。另外,參與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也是壹個引導的過程,重在讓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第三,報告交流、評價和反思

在合作編排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結合壹些外顯的動作,來解釋自己的編排結果和思維過程。

1.充分估計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在整理知識時的不同結果是報告交流活動的保證。如果教師不能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的排序結果,壹旦出現意外情況,教師不知道如何應對,交流活動可能無法開展。

2.有序開展匯報交流活動。有序性是指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探索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壹般、由現象到本質的順序進行報道和交流。

3.展示思維活動的過程。對數學問題的完整理解,不僅應該是顯性的知識結論,更應該是隱性的思維過程。展示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重要的不僅僅是學生說“怎麽做”,而是“怎麽想到做”。

4.學習活動的反思性評價。首先,學生是評價的主體,要把學生從被評價中解放出來,成為評價者。其次,評價要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可以是整理結果的評價,整理形式的評價,思維過程的評價。此外,評價目標不應定位在方法的“好”與“壞”上,而應體現“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和“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數學”的教學理念。最後,評價應該能夠喚起學生的反思行為,更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觀念。

總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壹個自由發展的舞臺,給學生展示的空間和評價的機會。教師評價要多元化,以激勵性評價為主。教師要真誠地表揚學生正確的或有創造性的解題方法。“妳的看法真不壹樣”和“好!有創新,老師也借鑒了妳的想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散發壹顆智慧的“種子”;對於個別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老師要及時引用。“妳對他的方法有什麽好的建議”來補充老師的評價,讓學生參與評價,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課程結束時,讓學生談論他們在這節課中有什麽收獲和不理解的地方,並讓每個學生參與評估自己在壹節課中的收獲。

第四,總結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1,利用學生的整理結果整理知識。如果學生整理的結果能夠揭示知識之間的關系,形成壹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就可以用學生的“作品”來整理知識。

2.老師指導梳理。當學生的“作品”達不到“形成知識體系”的目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各組的整理成果,建立縱橫聯系,不斷補充完善,形成穩定的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準備好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

3.總結方法。學生最終形成的知識體系是群體智慧的結晶,隱藏在其中的是觀察、歸納、抽象、概括、分類、收集等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應用。這些“隱性知識”也要簡要總結。同時,表揚和鼓勵優秀的團體或個人。

通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查漏補缺,夯實基礎,提高能力,促進發展,同時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五、分類練習,拓展創新

復習課的功能應該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包括數學中的問題和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復習課的習題要精心設計,難度略高於平時的教學水平;在解題訓練中,要引導學生抓住本質問題和基本的數量關系,通過發散聯想,將壹點或壹題與壹面聯系起來,使學生壹題多解。避免讓學生做重復作業,不加思考就炒冷飯,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強調實踐的綜合性、靈活性和發展性。

1,比較鑒別練習。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針對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針對學生容易混淆和出錯的內容,設計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習題,以達到差異化的目的。比如數字0,1,2,3,9,5.6,91,-200,36,78.5%,-0.25,-23中有()整數,()小數,()分數,()負數。()是奇數,()是偶數,()是質數,()是合數,()既是偶數又是質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36因式分解質因數=(),()和()只有1的公因數。

2.綜合練習。要求學生通過答題建立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理解,填補空白,完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能力。比如在“比與比例”的整理和復習中,根據學生重算術輕推理的缺點,可以設計以下習題來練習和推理。

(1)將2.5×0.4=0.5×2改寫成()的比值是基於()。

(2)用20以內的四個奇數組成()的比值,用比值的基本性質檢驗()。

(3)先判斷以下問題中的數字是什麽比例或不成比例,然後舉例說明。

(1)壹個人的年齡和他能閱讀多少;

(2)分數的大小是確定的,它的分子和分母;

③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

④圓周率不變時的圓周率和直徑;

⑤兩個嚙合齒輪的齒數和轉數。

3.探索練習。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

4.開放實踐。復習課要給學生提供壹些開放性的話題,思維空間大,思路開闊。

5、解題練習。要求題目具有現實性和開放性,培養學生篩選信息、合理選擇信息、提取問題本質的能力。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解決很多問題,改變壹個問題。經常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大面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的敏捷性。比如楓葉服裝廠就接到了生產1200襯衫的任務。前三天完成40%。照此計算,完成這項生產任務需要多少天?

算術解為:1200÷(1200×40%÷3)或1÷(40%÷3)或3÷40%等。

方程解為:(解:假設完成這個生產任務需要x天。)

1200: x = 1200× 40%: 3或1: x = 40%: 3等。

目前主要的考試形式是筆試,學生在復習中要做壹定量的練習。做練習(作業、論文)是學習活動中的壹種實踐。聽完課,看完書,壹定要多動動筆。“無筆墨,不讀書”和壹定數量的書面練習,永遠無法達到對知識的消化和掌握。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復習課的形式要多樣化,運用各種有效的策略,揭示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規律,理解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有效整理和復習的目的,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人格品質、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