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和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領導者。戊戌變法失敗後,他們逃往海外。
康有為(1858-1927),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學者,原名祖逖,名廣廈,名長平淡,後重生。他是土生土長的西樵山人,天生的旅行家。他出生於廣東南海丹竈鎮蘇村壹個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所以後人尊稱他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在“西學東漸”的時代,年輕的康有為博覽群書,開始了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艱辛歷程。從1888年到1898年,康有為七次上書,設計了以君主立憲制為主體的救國方案。其間,康有為和維新派還在全國各地組織社團,創辦學校,創辦報刊,廣泛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在其影響下,光緒皇帝於6月1898+01日宣布正式變法。21年9月,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囚禁光緒,下令殺害康有為等維新派。“戊戌變法”敗在血泊中,但作為壹種政治,啟蒙思想源遠流長。
從此,康有為開始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但他從未停止尋求救國救民的大計。但由於未能跟上歷史潮流,康有為在海外組織了保皇派社團,直接參與了1917年張勛復辟的醜劇,寫下了壹生中最大的敗筆。1927年3月21日,康有為在青島病逝。
梁啟超簡介:
近代思想家,戊戌變法(見戊戌變法領導人之壹)。字卓如,號仁公,非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梁啟超從小在家接受傳統教育。1890去北京試了試,沒成功。回廣東的路上,路過上海,看到《世界地理概論》、《瀛寰誌略》、上海機器局翻譯西文書籍,大開眼界。同年,我認識了康有為,投了他壹票。1891就讀於萬畝草堂,接受了康有為的思想和理論,走上改良和改革之路。當時人們統稱為“康梁”。
1895年春,他再次進京趕考,輔佐康有為,在北京發起考生聯名請願的“公車請願”。在維新運動中,梁啟超非常活躍。在北京負責《世界通報》(後改名為《中外期刊》)和上海的《時事報》,並赴澳門籌辦《知心報》。他的許多政治觀點對社會有很大影響。1897,任長沙吳石學校總教師,宣傳湖南變法思想。1898回京,積極參加“百日維新”。7月3日(5月15日),受光緒皇帝召見,奉命出席變法總議,授予六個爵位,並負責處理史靜大學翻譯出版社事務。9月政變,梁啟超逃往日本,曾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本期間,他先後創辦了《清議報》和《新民叢報》,主張改革,反對革命。同時也引進了大量的西方社會政治理論,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從1905到1907,維新派與革命派的論戰達到高潮,作為維新派統帥的梁啟超遭到革命派的反對。
1906年,清政府宣布準備仿立憲,梁啟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10年6月,在東京成立了“政治通訊社”,希望推動清政府實行君主立憲制。因為清政府沒有真心實意地實行憲政,政訊社也因為禁令而解散。武昌起義爆發後,他曾鼓吹“虛君與清政府和諧”,企圖使革命派向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他支持袁世凱,接受袁的意圖,將民主黨與* * *和黨、統壹黨合並,重建進步黨,與國民黨爭奪政權。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首席大法官。袁世凱的帝國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稱帝。1915年8月,他發表了壹篇題為《所謂國體問題》的文章,對他進行了猛烈抨擊,並與蔡鍔合謀對袁動武。1915年底,雲南爆發保家衛國戰爭。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積極參與反袁鬥爭,為護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袁世凱死後,梁啟超依附段瑞奇。他拉攏壹些政客,成立憲法學研究會,與支持李的立憲討論會對峙。1965438+2007年7月,段奪取了北洋政府的政權。梁啟超為段立下了汗馬功勞,先後擔任鹽務總局財務總監和監察官。九月,孫中山發動護法之戰。165438+10月,段內閣被迫下臺,梁啟超也引咎辭職,退出政壇。1918年底,梁啟超去了歐洲,親身了解了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後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發展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梁啟超也是壹位著名的學者。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歷史、哲學、佛學等多個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從1901到1902,先後撰寫《中國歷史敘事》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歷史革命”。歐洲之旅歸來後,主要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撰寫了《清代學術概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文化史》等學術價值較高的著作。他壹生著述甚豐,留下了148卷10萬字的《飲食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