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絡商務:學歷無用,用文化賺錢。
初到美國,畢業於北大的崔戈和畢業於清華的妻子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學歷無用,社會關系為零,中國實力不足以供養留學生,壹切從零開始。我的第壹份工作是臨時演員。“那時候是4加幣壹小時,多壹個拍功夫片的演員壹句話都不說。後來導演給我加了壹句臺詞,喊了句‘大家都不許動!搶劫!誰都不許動。搶劫)’,壹個小時變成17加幣,很滿足。"
崔嫂出國前在清華當外語老師。出國後,她壹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就這樣全職待在家裏。眼看積蓄都花光了,兩人壹商量,不如先把孩子生下來——所以崔格壹開始在美國最大的收獲就是接連生了三個兒子。1990世界親善運動會,中國女排訪美,崔戈用壹口流利的英語為女排做翻譯,並與郎平等女排名將成為好友。沒事的時候,這些女排姑娘就會來看崔哥的兒子。崔格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珍貴照片。
那個階段,崔格到處打雜,每天看報紙,逛大街找工作。然而,給他帶來人生第壹桶金的生意,用他的話說,是“來自中國文化的力量”。
壹次偶然的機會,崔哥看到壹個當地的白人在拜阿公,頓時靈光壹現:我來自中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應該可以產生壹些經濟價值吧?他很快找到壹個朋友在中國買了幾個超大號的鑼。周末,公園路邊,大樹上掛著鑼;兒子手裏拿著錘子,表情嚴肅地站在鑼旁邊,把壹個小空碗放在地上。每當有人走近,崔格就指著鑼,然後指著碗。意思是:敲鑼祈福,賑災。請接受來自神秘東方的古老祝福!
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熱情,美國人對這種敲鑼祈福的儀式十分熱衷。路人,哪裏有排隊的,就趕緊排隊。鑼數從最初的1逐漸變成了三五個。然後在公園的山頭上,幾十個美國人坐在十幾面鑼前,聽從崔格的指揮,伸手張口,等待著來自神秘東方的遠古祝福。
“真的賺了很多錢,解決了當時最大的問題,經濟問題。後來我們還安排了龔隊入城遊行,很壯觀。美國人非常高興,他們的表演隊自願跟著我們。”龔家的生意最終因為壹次搬運過程中的壹聲巨響,被鄰居911舉報終止。
象耳:炸糖餅炸進法學院
崔大哥又開始尋找新的商機。這次,他註意到壹個賣煎餅的少數民族兄弟。離開北京多年,看到看起來像煎餅的食物就流口水。排隊的人很多,但是崔嫂覺得2塊錢壹個的煎餅太貴了,吃不下去。崔大哥忍不住了,最後妥協:“我幫他煮壹會兒,看看能不能改。”
老北京做面食自然是這樣,崔哥幫小哥攤煎餅,又快又好。幹了壹天,手腳都麻了,最後換了個煎餅。“我當時就想,我北大畢業,來這裏受這個罪。我想做什麽?我好委屈,非要把這個生意做成自己的!”
崔大哥語重心長地跟弟弟說:這是妳教我的。煎餅哥很認真的說:“我可以教妳做飯,但前提是我們是兄弟。”崔格問:“怎麽才能成為兄弟?”小哥哥從懷裏掏出壹根雞骨頭說:“我們用它對著月亮發誓,我們就可以成為兄弟了。但作為兄弟,妳必須答應我,妳不能在我的城市和我做同樣的事情。”
崔格只楞了兩秒鐘,馬上發揮“咱中國人的聰明勁”滿口答應。兩人發過誓,結為兄弟。很快,設備和技術都學會了,崔哥很快開始拉大旗做生意。雖然我盡量避開哥哥所在的站點,但還是很快被哥哥發現了。
“那天晚上,有人敲門。壹打開,我的心就沈了下去,人家來找妳了。我也趕緊跟人解釋,其實我並沒有賣,只是練習,練習。印度哥們沒有生氣,反而很平靜的說:‘妳可以賣了它,但我們不再是兄弟了。’說完,從口袋裏掏出雞骨頭,掰成兩半,扔到地下。"
這件事從此壹直卡在崔哥心裏,很多年都放不下。崔哥壹開始做各種產品創新,試圖用商業來淡化自己的罪惡感。他把煎餅改良成了糖餅,放大了幾倍,賦予了它壹個全新的概念:“象耳,壹種帶給妳快樂的美味!”“價格也從2美元漲到了6美元。排隊的人忙得不可開交,賺了不少錢。但是雞骨頭還是卡在我心裏。幾個月後,崔格幹脆舉家搬遷,正式入駐西雅圖。
“象耳”生意興隆,美國人非常喜歡這種又大又喜慶的食物。在此期間,發生了不止壹次的品牌糾紛。為了鞏固知識產權,崔格重返校園,開始攻讀法學研究生。
命運的力量是如此神秘。在法學院學習期間,崔良好的漢英翻譯能力凸顯出來,老師推薦崔哥給壹些重要人物做同聲翻譯。從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國幾乎沒有漢英翻譯專業,更談不上這方面的人才。崔戈逐漸成為當地第壹位中英互譯,不僅擔任女排友誼賽的團體翻譯,還為比爾·蓋茨、波音總裁艾倫·莫利等大咖擔任同聲傳譯。
壹個80年代的北大學生,移民美國留學,做了壹個朋克,然後轉身回來了。崔格反復強調的只有壹點:“妳的眼睛和耳朵要隨時看,妳要隨時聽。妳隨時可以在報紙、朋友、街頭找到新的機會。不要整天待在室內,這樣妳就不會發現任何機會。”
隨著“象耳”的成功註冊和翻譯工作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提高,崔格終於擺脫了痞子,不再為錢發愁。他給家裏買了壹套兩層的大房子,有車庫,有國籍。三個兒子都在美國長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崔夫人壹直保持著思想家的氣質,兩人之間的親密偶爾看到老兩口“想掐死對方”的氣勢。是的,崔寶印是“北美的崔格”。他在北京出生和長大,現在住在李葆華永外。他的小學在崇文區,中學在白堆子外國語學校,大學在北大。他自認為是“正宗的老北京,北京人中的北京人”。他可以憑借脫口秀在網上紅起來,在美國和加拿大紅起來。俗話說,壹方水土養壹方人。誰讓“北京坎耶”的血在骨子裏流淌?47歲的崔戈其實是個網絡文盲,對流行的博客、視頻拍攝、上傳壹無所知。崔格之所以在今天的互聯網中活躍和受歡迎,是因為他有壹位專家的指導。這位伯樂是微軟“虛擬地球”的創始人之壹,如今陶闖已經回滬擔任國內最早的網絡視頻公司PPLive的CEO。
2009年5月,崔格和陶闖在回國的飛機上偶然相遇。兩人都曾經在加拿大多倫多生活過,說那裏很多朋友都很懷念崔格的笑話。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行程,崔格接受了陶闖的建議,發展成了網絡視頻。有了方向,但具體操作還是難住了崔哥,他想到了“貝克琴美國中文網”,於是附上了自己錄制的視頻《勸妳不要來美國》,並給網站發了郵件,直言自己不知道怎麽開博客,也不知道怎麽上傳視頻。
沒想到,崔格很快就收到了回復,“北美崔格:勸妳別來美國”出現在“貝克琴”上;讓崔哥沒想到的是,不到兩個小時,就有50多人看了這個視頻,壹系列的贊帖讓崔哥樂了。很快,這個被“畢克勤”封號的“北美崔哥”就成了網絡名人。妳叫我“勸妳別來美國”達到了壹天48000多人觀看的記錄,觀眾遍布美國和加拿大,比如墨西哥和愛爾蘭。壹些粉絲甚至逐字記錄了這段視頻,並發布在他們的博客上。當然,崔格的伯樂陶闖也將他的脫口秀節目納入了PPTV的娛樂頻道。崔哥的段子其實很多年前就開始了。那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崔格經常去北京和哥們壹起吃飯。回到西雅圖,我把這些笑話講給朋友聽,很受歡迎。崔戈回憶說,那時候每逢節假日,他都被朋友請去吃飯。“有壹次感恩節,同時邀請了七個人,不說別的,大家都想聽我說。”之後,壹些朋友聚在壹起,於2006年在貝爾維尤舉辦了個人搞笑段子。崔戈說:“那天來了1300多人。很多人站著聽,還有人在記錄。三周後,溫哥華又有壹場演出,800多人。”
崔格的脫口秀吸收了很多美國元素,就是臺上臺下都有鼓手和舞者。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我來到我的場地時,都是演員,沒有觀眾。”在臺上臺下的共鳴中,崔格嬉笑怒罵,談得很high。他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以海外華人的生活為背景,以中國的崛起和復興為元素,讓在海外漂泊多年的遊子們感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天熱的時候,很多時候崔格也拿中國幾千年的民族陋習開玩笑,無奈的笑。崔格脫口秀自己娛樂人,不靠它養家。但是現實生活中崔格的行業大部分還是張嘴就來。他第壹次在故宮博物院為各國參觀講解,被郎平邀請為友好運動會、女排以及微軟的比爾·蓋茨、波音的艾倫做團隊講解員。星巴克總裁艾倫·穆拉利和駐華大使駱家輝都做過同聲翻譯。此外,崔哥還開了壹家中餐廳,現在還持有大西雅圖地區美式糖餅(又名象耳)的獨家經營權。有時候會有近百名美國員工,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美食。
崔格直言,因為這些謀生方式,脫口秀變得很簡單,不為名利,只為獨唱,各種音樂。他說:“心態決定壹切。現在,知道有幾千萬人喜歡我的脫口秀,帶來的快感比賣幾百張票(商演票)要多得多,這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當我看到那些留言時,就像聽到了掌聲。”崔格說他現在在外面表演沒收了壹分錢。因為點擊率好,谷歌想放廣告,他也拒絕了。“以後如果做專場演出,我會尋求商業贊助,絕不收觀眾壹分錢。我還是那句老話,這輩子,需要板著臉認真說的話不多。笑對人生,笑對人生,人生就是壹場戲,不計得失,都是說說笑笑。這樣壹來,得失就很輕了。”同樣說壹口流利英語的崔格,現在正在嘗試壹個英語脫口秀節目,以西雅圖的兩大企業為背景,壹個和星巴克有關,用天津快板的形式,用英語說“中國人喝星巴克”。崔格喜歡在脫口秀中給公司品牌起外號,也就是常說的品牌包裝,讓人在娛樂中印象深刻。比如他說波音飛機和法國空客的區別,“如果有飛機,誰來坐大巴?”至今仍是波音公司銷售部門的口頭禪。另壹個和微軟有關,調侃其搜索引擎Bing。崔格說:“搜索從來不用谷歌,因為我有必應!”。
崔格說,不管妳用什麽語言,“我的天啊!口秀要以中國人為榮,為中國加油,委婉嘲諷其他文化,讓中國人憤怒自豪,其他民族的人卻坐不住。”此外,崔格還在嘗試壹種新的舞臺表達手法,來凝聚人心,讓觀眾保持高昂的情緒來聽他的脫口秀,他稱之為“晃法拉利兄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北美的崔格帶來的不僅僅是樂趣,還有驚喜。
要講壹個住在西雅圖名叫“崔寶印”的人的故事,妳會問:“誰,我沒聽說過,我沒興趣!”如果我告訴妳,這個“崔寶印”就是最近在網上“勸妳不要來美國”的人,妳可能會尖叫:“啊!是他,北美的崔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