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孝德的詩句有“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
(壹)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出自末徐熙創作的《勸孝歌》。詩曰“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渴飲母之血,饑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壹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母臥濕簟席,兒眠幹被褥。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兒行千裏路,親心千裏逐。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該詩描寫了母親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因此,“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孔子之所以著孝經,是因為母親為兒子付出這麽多,孝敬母親是壹個人的品德,是理所應當的,不孝之人禽獸不如。
(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中唐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詩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該詩是壹首母愛的頌歌,描寫的是母子分離的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對母親深沈的內心情感。詩人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壹針壹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壹點兒。慈母的壹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詩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麽報答得了呢。
2. 體現孝德禮儀的詩句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壹親;母愛,人間第壹情。字嚴
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3. 孝德禮儀的古詩詩句:亭清廟、孝德輝光
出自:《六州》
作者:無名氏
年代:宋
推薦名句賞析
霜葉紅於二月花
知我者謂我心憂
暗香浮動月黃昏
呼作白玉盤
直掛雲帆濟滄海
天上白玉京
寸寸山河寸寸金
燕山月似鉤
執子之手
壹道殘陽鋪水中
詩句
詩句:可憐孝德如天大
出自:《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作者:李清照
年代:宋
推薦名句賞析
春潮帶雨晚來急
銅雀春深鎖二喬
除卻巫山不是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露似珍珠月似弓
西塞山前白鷺飛
使我不得開心顏
慨當以慷
清泉石上流
欲把西湖比西子
4. 關於孝德 的古詩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5. 關於德孝的古詩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有壹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
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壹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壹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誌,我要決壹死戰。
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壹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
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壹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
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壹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壹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
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
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誌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壹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壹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
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壹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壹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壹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
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彩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
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
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壹樣,使父母快樂。
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
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
每逢初壹、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壹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裏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
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麽,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
壹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
他睜眼壹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
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壹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 有壹天,突然壹只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
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松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壹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壹個辦法。
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壹天他不在家,壹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
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壹把刀就不顧壹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壹起。
他大吼壹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
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擡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壹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
6. 孝文化詩詞、要原創、100中國是壹個有著“孝”文化悠久歷史的國家,提倡百善孝為先,而且把這種文化提到了壹個非常的高度,不單單是做人的行為準則,小孝治家,大孝治國。
“孝”作為壹種“道”,是中國三千年文明給我們的壹個特別的傳統。從“孝”的延伸,又誕生了壹個同樣是美德但是層次更高的“忠”。翻開古書,談忠論孝比比皆是,忠臣孝子成為舉國人民向往的英烈之士,與之相背的自然是奸臣逆子,成為千夫所指的豺狼之徒。
孝是什麽?夫子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也就是說,父親死後,三年內守著和父親在壹起時候的言行,就是孝了。三年後呢?孔子他老人家沒說,所以,後人簡單地認為不管生前如何,三年守喪就是孝。古代官員的丁憂制度正是國家充分落實儒教治國方略的體現。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許多老人在世的時候冷清寂寞,貧病饑苦,壹旦做古,棺頭墳前卻有著壹大班數也數不過來的孝子賢孫,披麻帶蓑,號得天昏地暗。
翻看二十四孝的典故,個個讓人咋舌。不說高難度的郭巨埋兒、剜肉伺親,單說臥冰求鯉,也要有與眾不同的體魄,並且不能臥太厚的冰。否則,不僅化不了冰,搭上小命壹條,又上不了孝經,豈不是兩頭不討好?更別說讓後母吃到鯉魚了。這些故事都很玄乎,即便是現在,我認為把冰箱裏的凍魚找幾條出來,在炎熱的夏天讓我用身體融化它,估計也是不大現實的事,除非實在高燒不退,已到了要用冰塊來消毒的地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幾千年前孔子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壹個大同社會,而今自高自大的我們認為什麽都超越了先人的時候,我們卻忘記了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孝道”。
7. 關於孝德和感恩的詩歌感恩, 這世上有太多的人值得我們感恩, 老師 父母 同學 政府 國家。
老師教給妳知識; 父母給予了妳生命; 同學在妳傷心時安慰妳; 政府維護妳的各種權利; 國家讓妳少花錢去讀書. 可妳感謝過他們嗎? 在心中感恩過他們嗎? 如若沒有他們, 我們會有這樣好的條件嗎? 坐在明亮的教室裏讀書, 每天壹日三餐不用擔心, 穿好的,吃好的, 比過去的人們強多了. 他們為我們奉獻了那麼多, 可我們呢? 還給他們什麽了! 反思吧!想想吧! 他們也不需要太多的東西, 只需要我們那壹顆感恩的心. 我們學會了感恩, 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讓感恩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我們的行動中, 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