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肇慶包公文化園在原包公祠基礎上改造和新建,建築面積8790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園、包公文化廣場、宋文化街和沿江景觀平臺五部分組成。
包公文化園觀後感
6月10日,根據局機關黨委的組織安排,我和其他同事壹道,冒著炎炎夏日,懷著壹顆崇敬之心參觀了肇慶包公文化園。
肇慶包公文化公園是在原包公祠基礎上擴建改造而成,總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園、文化廣場、文化街和觀景平臺5部分組成。
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從第壹單元孝聞鄉裏,第二單元清忠初績,壹直走到第三單元廉吏風儀。園內的包公臉譜、包公雕塑及栩栩如生的“包公擲硯”場景,琳瑯滿目的影視演繹作品,把我引入了全方位的包公歷史。
公元1040年,包公到端州任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長官,當時他42歲,第壹次擔任州級長官。他主政端州3年,政聲斐然:他因地制宜,開創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式農業的雛形;他創建了端州第壹個交通和郵政總站,創辦了端州第壹所公立學校;他設立了壹座龐大的儲糧備荒的谷倉——豐濟倉,為端州成為西江中下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作了巨大貢獻。
為政清廉, 品德高尚。包公在端州的民間傳奇很多,最為膾炙人口的是“包公擲硯化渚洲”。當時端州出產的端硯是貢品,朝廷限額開采,但包公以前的壹些宮吏與土豪劣紳互相巴結,不顧采硯民工的死活,用硯石來巴結權貴。包公清查端硯開采數目,懲治這些劣紳,並以端州府衙張貼告示,明令只能按朝廷限額開采。傳說他離任時連壹只端硯也不要,百姓暗中送給他壹塊,發現後立即拋下西江。端硯拋下去的地方出現了壹個渚洲,就是現在的硯洲。
包公之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熱愛,其經歷之所以演繹成故事被世代廣為流傳,最主要的原因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忠君。忠君是封建社會統治者對從政官員的基本要求, 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封建社會所要求的倫理規範, 儒家這種倫理道德滲透在包拯的思想和行為中。他壹系列的治政、外交、國防、 民本和法制思想,正是他忠於君主、國家和民族思想的體現。其次是愛民。包拯恪守孟子“民為貴, 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他認為,果為國, 豈不以愛民為心哉!他主張:薄賦斂、寬力役、救荒饉, 減輕人民負擔,幫助人民戰勝各種自然災害, 過上好日子。他鼓勵開荒、修水利、冶鐵、制鹽, 大力發展生產, 增加財賦, 改善人民生活。任職端州期間,由於西江水源不潔,導致瘴癘橫行,包拯便帶領端州人民開鑿了7口水井,解決百姓的飲水問題。再次是忠孝。包拯在考中進士,朝廷賜官後,毅然辭去官職, 在家孝敬父母,十年亡宦, 當時就獲得了孝敬父母的好名聲。歐陽修稱贊他:少有孝行, 聞於鄉裏, 晚有直節, 著於朝廷。最後是清廉。包拯在端州任上兩袖清風, 不持壹硯歸。另外,他鐵面無私辦事公正, 就是親戚朋友犯法也予以懲處, 不徇私情, 實現了清心治本、直道從政的理念。
經過半天的參觀,感受最深的有兩點:壹是通過參觀包公在端州的`歷史場景、記載包公廉政事跡的古硯碑等文物實物,深深認識到:只有離開物欲,心才會寬廣;只有裝載群眾,才會被群眾記載;二是,深深體會到肇慶市委市政府下如此大的決心修建包公祠,目的不是為了多壹個景點,而是為中國夢之歌註入勤政廉政的強音符,彰顯了市委市政府形造清政為民,開創肇慶新篇章的決心。
作為壹名黨員幹部,我壹定要以包公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常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國家總書記提出的“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要求,實實在在做人,實實在在工作,昂走陽光路,為實現美好中國夢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延伸閱讀——包公文化園十大看點
看萬象:飽覽“包公大全”
安徽合肥包公祠、河南開封包公祠、新加坡包公祠……這些在地理概念上離肇慶遙遠的詞語在這裏不再遙遠。包公文化園在原包公祠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由包公祠、清心園、文化廣場、文化街和觀景平臺5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約8000平米。
其中,仿宋代古建築風格的清心園,是包公文化園發揮廉政教育作用的核心區。在這裏,無論是歷史上真實的包公,還是民間傳說戲劇裏的包公,無論是國內“黑炭臉”包公,還是馳名歐洲的“灰闌記”包公,都能在這裏找到“原貌”。這裏還有包公臉譜、包公雕塑、包公硯。包公清正嚴明、壹心為民的各種故事在這裏交匯,廉政氣息沁人心脾,發人深省。
包公青天之名始於肇慶,作為廣東首個彰顯廉潔文化主題的包公文化園,該園區同樣分類匯集了大量古往今來清官人物和故事。除此之外,隨著園區周邊路段設施、交通的完善,該園區還將以戶外舞臺為載體,不定時上演“包公”大戲,讓市民走進園區看歷史、走出園區看演繹,全方位走進包公歷史,感受包公文化。
看名作:古今名家筆跡薈萃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這首《題端州郡齋》正是包拯創作於端州、壹生僅存史冊的唯壹詩作。在包公祠內,詩作當然不容錯過。這首詩由清道光年間廣東三大狀元之壹林召棠考證並題刻。林召棠曾在肇慶的端溪書院擔任主講15年,治學嚴謹,教導有方,其以楷書敬錄包公端州郡齋題詩,既抒發了對包拯的仰慕,也借以表達自己像包拯壹樣“清心”、“直道”的處世為人原則。
包公文化園內展現的古今歷史名人墨寶當然不止於此。市民還可以在園內壹睹當代著名國學家、書畫家啟功先生的書法風采。他曾題寫匾額“正氣浩然”和楹聯:“正直遺型傳稗史,清忠初績著端州。”由於該題匾和楹聯與包公文化園的主題不謀而合,故新園將其重刻並展示於正門外側。
趙樸初為當代著名佛學家、書法家。據考證原包公祠外牌坊上“包公祠”三字乃集趙樸初筆跡而成,今包公文化園仍保留。包公文化園新牌坊有楹聯“壹片丹心、兩袖清風”,據說為清代兩廣總督張之洞所作,但目前其內容及書法有待進壹步考證。除此之外,文化園區的16幅楹聯全部出自中國書法家會員之手。
看寶貝:三大“鎮園之寶”不容錯過
不少珍貴文物史料,因包公文化園的建設和熱心市民的捐贈得意“復出”亮相,讓市民大飽眼福。據介紹,園內陳展實物近1400件(套),包括480件(套)文物類實物。而鎮園之寶,不得不數綠端硯浮雕墻、星巖書院舊試卷和明清硯碑了。
走進清心園序廳中,映入眼簾的是壹幅綠端硯浮雕墻。該浮雕墻以最大的端硯石浮雕作品——“包公興端州”被載入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該浮雕墻由5塊同壹坑別硯石拼成,長7.18米、寬2米、厚18厘米。端硯雕塑墻由肇慶市硯界、書畫界名師劉演良、梁弘健、郭穗華、李誌強等大師聯合設計創作,經壹個多月起稿,歷時三月雕刻完成。壁雕精雕細刻以包拯治端的歷史為主題,以“漁樵耕讀”穿插整個畫面,整個畫卷大氣磅礴。
清心園中的星巖書院復原場景展示了該書院在清代時的壹份試卷文物,這是88歲的董衍旋老先生捐贈的。據悉,此為董衍旋爺爺當年在星巖書院讀書時所用,古色古香,非常珍貴。
此外,園內展出的2塊硯碑也尤為珍貴。壹塊是明朝學者、明代南海縣人張詡以綠端石所刻的《宋包孝肅公新祠記》碑,經考證,距今已有510年,以“端之名宦,每以宋包孝肅公為首稱”開篇,***936字。另壹塊是刻於清代康熙年間的《百子燈田題名碑記》。雖然正文大部分字跡模糊,但經仔細辨認,碑文中有“包公秉正驅邪,實為百世師表者”“原建有宋孝肅包公祠”等字跡。該兩塊硯碑原本立在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的包公祠內,後因該包公祠被毀而散落在外,今年,熱心市民黃肇強得知 ?包公文化園籌建而慷慨捐出。
看熱心:劉居時心系家鄉捐19幅畫作
創辦星巖書院、主持修建豐濟倉、挖掘水井、江中投硯等為包公故事早已傳揚四海。上海香梅畫苑特聘畫師、海天書畫院壹級畫師劉居時為廣東肇慶籍畫家,當得知包公文化園在建,心系家鄉,歷時數月特意匠心獨運精心創作19幅包公清正廉潔的主題故事國畫,並全部無償捐贈予包公文化園。目前這套主題畫作展示於包公文化園包公祠大殿內。
集四海同胞之力,建名揚千古之祠,包公文化園的建設得到了眾多熱心收藏家、工藝美術家和市民的支持。各單位及社會熱心人士紛紛慷慨地捐贈、制作端硯、書畫、工藝品等文物和作品120多件(套),為包公文化園添置了不少瑰寶。
肇慶市金渡花席編制技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省級項目。該手藝傳承人何冠醒等在傳統的編織技法上融入繡花技藝,日以繼夜地編織了壹幅“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公名言條幅,為包公文化園錦上添花。
看古韻:復原包公事跡 展現端州古韻
包公主政端州3年間,為端州城市規劃、農業發展、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做了不少好事實事:開創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式農業之雛形;設立了壹座龐大的儲糧備荒的谷倉--豐濟倉;開井七口,解決端州百姓飲水問題;創辦端州第壹所公立學校—星巖書院……
清心園壹樓展廳裏設有在端州府衙、米倉巷、星巖書院、七星巖包拯題刻及包公帶領百姓築堤排瀝、開荒屯田、開挖水井等復原場景,再現歷史。栩栩如生的雕塑在園內以不同形象演繹包公故事,加上相關文物展示、3D多媒體展示等,生動、形象、立體地重現歷史。
看演出:500件包公影視作品供您細賞
包公廉政事跡曾以說唱、文學、戲曲、影視作品等形式演繹和傳播。包公文化園展示了包公戲曲臉譜和元代、明代、清代及當代包公舞臺形象戲服,並收藏了500多種包公戲曲、影視視頻和音頻,供參觀者細細品味。其中涉及音樂劇、戲曲、話劇、電視劇等。
《灰闌記》被譯成英、法、德等多國文字,登上歐洲舞臺。在清心園二樓展覽廳中,《灰闌記》中外版本比鄰而居,展示壹種文化在國外和國內的不同演繹。此外,包公文化園還利用最新科技元素,將壹套有關包公的皮影戲在展覽廳內上演,供參觀者欣賞。
看科技:“聲光電”炫酷展示文化元素
別看包公文化園是展示歷史的大舞臺就只有古色古香,該園還運用了多種“聲光電”現代科技手段,道歷史,說故事。園內包公祠和清心園兩大陳列展區,均設有無線網絡。遊客可以通過手機“掃壹掃”二維碼獲取介紹信息,隨時參與答題、遊戲等互動。當妳走近清心堂復原場景時,場景便會自動感應,播放《題端州郡齋》的朗誦錄音;當妳點擊各展廳多媒體觸摸屏前,還可以獲取更多相關歷史文化信息;園內還設有廉政問答遊戲,供參觀者在互動中學習廉政知識。
包公文化園建設充分利用最新的“聲光電”技術,給觀眾身臨其境、生動趣味的視覺和感官體驗,讓參觀者在移步換景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參觀者可以租借“語音導覽講解服務器”,通過普通話、粵語、英語3種語音講解導覽,輕松獲取陳列展廳設有的44個講解內容。
看廉政:以點帶面展示廉政文化源遠流長
包公文化園以包公在端州的事跡為切入點傳揚廉政思想,同時較全面地收集和展現了中國歷史與廉政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名人事跡等,進壹步豐富了包公文化園作為廉政教育基地的內涵。
清心園其中壹個展廳,集中展出了肇慶市反腐倡廉工作十年巡禮,圖文並茂地回顧了黨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發展和成效,展示了肇慶市廉政建設及作風建設的特色做法、成效以及肇慶市紀檢監察機關發展歷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巡禮還展示了近年肇慶市查處的典型違法違紀案件,警示參觀者時刻保持廉潔思想。
展示過程中,園區將廉政廉潔的信息和警示,巧妙地滲透於場景還原、實物展示和圖文展示中,著意在建築中融入廉政文化,多處設有體驗式廉政教育設施。方圓走廊、四君子圖大門以及我國歷代廉政文化、清官廉吏、制度文獻及名言警句等也不時穿插其中,讓參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教育。
其中,序廳中“青天白雲”裝飾也飽含寓意。白雲象征朗朗乾坤,人間有正道;月亮代表傳奇故事中的包拯,寓意包拯從歷史人物到傳奇人物形象的演繹。另有“戒貪杯”匠心獨運,若往內註水太滿則杯中水全漏,這告誡人們為人不可貪得無厭。“百廉”展示墻、“十大清官碑座”、元趙孟頫行書《陋室銘》、“壹把清廉”的清雍正款青花把蓮盤、商饕餮紋銅簋等廉政寓意濃厚的實物均有展出。
看雕像:包公大打“親民”牌
傳說中的包公常以黑臉示人,事實上,歷史上包公主政端州三年間卻以“親民”形象為百姓所歡迎。位於廣場上的雕塑正是壹反包公雕塑之常態,將包公在端州時,與民同樂的親密場景再現出來。
在該雕塑四周,“端州十景”淺浮雕墻則全品展示了肇慶端州十景場面。該作品由端硯藝術大師、國畫家梁弘健所作,以流利的線條將北嶺雲秀、包井冰清、寶月荷香、石室星羅、星巖煙雨、峽硯清風、鼎湖疊翠、江堤塔影、宋城攬古、龜頂松蔭十景再現。
看文化:“三位壹體”打造城西新地標
除了展示和弘揚包公的清官文化,包公文化園還建有文化廣場、文化街和觀景平臺等配套設施,致力打造成為城西休閑文化生活新地標。
從遠處看,雕欄玉砌、園林幽徑以及檐角青瓦,整個園區在保有原包公祠格局不變的基礎上,更加凸顯了仿宋代古建築風格。而近處看,文化廣場、舞臺及宋文化街,成為肇慶市民休閑、觀光、娛樂的活動場所,讓包公文化走進群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