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蘇軾登高和政嶽陽樓與登嶽陽樓陳與玉的區別

蘇軾登高和政嶽陽樓與登嶽陽樓陳與玉的區別

登嶽陽樓 (其壹)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蒼波無限悲.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嶽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壹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壹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通篇是“登嶽陽樓”詩,卻不局限於寫“嶽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沈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che),乾坤日夜浮.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si)流.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壹.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裏.雖然悲傷,卻不消沈;雖然沈郁,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絳《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雲夢也.”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壹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註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嶽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兩首詩都寫得意境宏深,氣象開闊.懷古傷今,蒼涼悲壯.但杜詩內容更豐富,思想更飽滿.即使在身老病重、孤舟漂泊之際仍心系國家,而陳詩側重表現逃難之危境,吊古之悲情,以“老木蒼波”喻“己悲”之愁緒.

《登嶽陽樓》:

這首詩是詩人第壹次登上嶽陽樓,面對洞庭湖水,產生萬千感慨詩中飽含著詩人對窮途潦倒生活的深沈慨嘆:對終生壯誌未酬的激憤與哀怨,對祖國多災多難現實的憂愁與焦慮詩人由個人的不幸遭遇,聯想到萬方多難的社會現實,由小天地轉入大天地,由個人的悲傷轉向“戎馬關山”的家國之痛,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深情,並以“憑軒涕泗流”之情態與開篇“今上嶽陽樓”所見的壯闊氣魄構成照應之勢,表現了壹位偉大愛國主義詩人的深沈而廣闊的胸懷

《登高》

壹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表現了作者大氣盤旋,悲涼沈郁之感 全詩語言精煉,詞約義豐蕭瑟的秋天,詩人的筆下寫得有聲有色首聯落筆闊大,在獵獵的秋風中,詩人登上高處,隨風傳入耳畔的是長嘯的猿聲,日中所見的是清水白沙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這兩句包容了六種物象風、天、猿、渚、沙、鳥猿鳥哀鳴,飛鳥徘徊,描繪出壹幅淒清的畫面.此聯中“風急”二字絕妙精煉,猿哀、鳥鳴及下聯的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都是由此產生頷聯詩人具體描寫秋景,“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狀景逼真,意境雄渾綿邈此聯已成煤後人傳誦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寫景,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鋪墊,實際上作者已經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寫景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於寫了自然的蕭瑟淒涼的秋,更由於詩人對人生之秋的描繪流露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義,詳述了人生淒苦的境況,“悲秋”二字,使人深感淒愴之情“常作客”則表明作者飄泊淪徙的生活“豐年”指暮年,面對蒼涼寥廓的秋景,詩人想到自己客居他鄉、老邁多病的處境,悲涼之情頓生“獨登臺”將淒清的景物和悲涼的心情結合起來,令人頓生同情尾聯含義深刻,概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現實,發現了詩人的衰嘆“艱難苦恨”導致了詩人“多病”和“繁霜鬢”的境遇特別是因多病而斷酒,詩人的悲情更難以排遣,這些都道出對時世“艱難”的不滿,對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嘆 此詩雖是壹首悲歌,但它給予我們的感受不是悲涼和消沈,詩人雄俊奔放的筆勢帶給我們的是壹種悲壯豪邁、心胸闊大的感覺詩的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前兩聯的寫景並後兩聯的抒情張本,寫秋景,物象含蓄,極富特征,特別是在頸聯才點出“秋”字,表明詩人構思用字的精妙後兩聯的抒情將國家的現實和詩人遭遇聯系起來,感情表露得深沈、曠遠,表現了杜甫高超的藝術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