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鑿壁偷光
講的是匡衡,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壹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墻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
匡衡心生壹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壹個小洞,然後捧著書,倚在墻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二、螢囊映雪
講的是車胤 車胤(公元333-401),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壹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其囊螢夜讀 之精神激勵著壹代又壹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後輩,永世垂範。
他功名仕途壹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先後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後,被朝廷封為關內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勛,頗極壹時之盛。
三、頭懸梁錐刺股
講的是蘇秦。蘇秦,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裏人,字季子。蘇秦是洛陽人,雖然出身寒門,卻懷有壹番大誌。他跟隨鬼谷子學習遊說術多年後,看到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遊歷了好幾年,但壹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裏。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裏感到十分慚愧,但他壹直想遊說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妳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麽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妳生計沒有著落,不後悔麽?”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麽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誌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麽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壹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壹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
四、韋編三絕?
韋: 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五、牛角掛書
比喻讀書勤奮。出自《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壹帙角上,行且讀。"李密,隋末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失敗後投農民起義軍瓦崗軍,成為首領。?
成語故事: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壹卷《漢書》,壹邊走壹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麽,他回答說:"《項羽傳》。"
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妳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