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壹的、呑沒壹切的活動領域。......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壹的根據分數來給壹個人做出好的或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壹個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麽樣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嬌嫩的,在興趣、願望和需要上都還極其脆弱的人)僅僅被局限在這個領域,也就是說,他只能在掌握知識上、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麽就會有失敗和困難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變成壹種痛苦。
——[蘇]瓦?阿?蘇霍姆斯基:《關於和諧教育的壹些想法》人之情,惡異於己者,此師徒相與怨尤也;人之情不能親其所怨,不能譽其所惡:學業之敗也,道術之廢也,從此生矣。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教人者必知至學之難易,知人之美惡,當知誰可先傳此,誰將後倦此。
——宋張載:《正蒙?中正篇》
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遊焉、肅焉、嚴焉。此六者得於學,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勝矣。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我們還把創造認識上爭論情景的方法和組織學習討論的方法列入刺激學習和啟發學習動機的方法。......學生參與科學爭論,不但使他們在有關問題上加深知識,而且不知不覺地他們的註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蘇]尤?克?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第113頁
布魯納教學四原則:
1、教學論應當詳細規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樹立學習——壹般形式的學習和特殊類型的學習——的心理傾向的經驗。(動機原則)
2、教學論必須詳細規定需將大量知識組織起來的方式,
3、從而使學習者易於掌握。(結構原則)
4、教學論應當詳細規定所出示的學習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程序原則)
5、教學論應當詳細規定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獎勵和懲罰的性質和步調。(反饋原則)
——[美]傑?S?布魯納:《論教學的若幹原則》
贊可夫新教學原則:
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2、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3、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
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5、使全班學生包括"後進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
——[蘇]列?符?贊可夫:《和教師的談話》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禮記?學記》
發然後禁,則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禮記?學記》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禮記?學記》
頑強的回憶是壹種勞動,這種勞動有時也是相當艱巨的;但是必須使兒童逐漸習慣於它,因為遺忘的原因往往是懶於回憶被遺忘的東西;因此,對記憶痕跡漫不經心的惡習就根深蒂固了。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說那些當學生稍有遺忘就急於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師,是在損害著兒童的記憶。
——[俄]康?德?烏申斯基:《烏申斯基全集》第10卷
最佳學習條件對學生能力的獲得和提高有多大促進作用,特別是對那些俗話說起來比較笨的兒童有多大作用。這些都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有重要影響。
——[英]威?道?沃爾:《兒童心理學對教育科學的貢獻》,《世界教育展望》
不要把課堂變成問答會。......但是,只要學生能提問題,這就是重要的條件之壹,它有利於形成和鞏固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單純地聽教師講課不能充分發動學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們在第壹次談話中所說的那樣,只有當學生自己發覺在對教材的理解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銜接不上的地方時,他們求知的渴望才會產生和增長起來。當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學生的警覺,當他們感到還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識相互"吻合"的時候,這就是好事。
2006-11-17 13:36 回復
江蘇社會科學
1位粉絲
2樓
——[蘇]列?符?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第50頁
不去嘗試把學生引入某壹領域或者感到這件事有困難的時候就過早地放棄它,那就等於承認,學生只要是在學校裏,就無論如何不能在這些領域中得到發展。
——[英]P?赫斯特:《教育的邏輯》
學習達到透徹領悟的材料,特別是達到概括性領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會變成個人的個性結構的壹個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師們很理解有關的基本心理學原理,那麽,所有學校的學習就可能具有這種性質。
——[美]莫?L?比格:《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離婁下》
"自卑"固然不好,"自負"也不好,容易停滯。我想,頂好是不要自餒,總是幹;但也不可自滿,仍舊總是用功。
——魯迅:《魯迅書信集》第797頁
學非有礙於思,而學愈博則思愈遠;思正有功於學,而思之困則學必勤。
——清王夫之:《四書訓義》卷六
疾學在於尊師,尊師則言信矣,道論矣。
——《呂氏春秋?孟夏紀?勸學》
孟子始言"持誌",誌之賴於持也久矣。持之義不壹端,大要維持之欲其正也,操持之欲其信也。持之之方亦不壹端,大要善其誌之所以養也,填其誌之所以發也。
——清劉熙載:《持誌塾言自敘》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書信集》第109頁
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壹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壹個專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壹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德]阿?愛因斯坦《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第70頁
在優秀教師那裏,學生學習的壹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教師並不把現成的結論、對某壹定理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
——[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六七)下》第101頁
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麽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復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這是多麽好的境界啊!
——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52頁
如果妳想要兒童變成順從而守教條的人,妳就會用壓服的教學方法;而如果妳想讓他們能夠獨立地、批判地思考並且有想象力,妳就應當采取能夠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
——[英]R?皮特斯:《和目的永別》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禮記?學記》
嗚呼!無善教而天下無善士,無善士而天下無善俗。世俗之陋,其患豈微也哉!
——明方孝儒:《遜誌齋集?務學》
不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使學生找尋真理。在第壹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上而下進行的;在第二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下而上進行的。前者是學生由頂峰開始,努力走向基礎;後者是從基礎開始,學生站在基礎上面,然後進到終點,升到頂峰。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達尼洛夫《教學論》
經驗證明,小學首先應當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小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授予學生壹定範圍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能力包括壹系列與掌握知識有關的技能:會談、會寫、會觀察周圍世界中的種種現象、會思索、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說,這些技能是工具,沒有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識。
2006-11-17 13:36 回復
江蘇社會科學
1位粉絲
3樓
——[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將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研究應當以語文為,還是應當以科學的專業教育為主呢?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見解,這壹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過體操和走路訓練了他的肌肉和體力的耐勞性,以後他就會適合任何體力勞動。思想的訓練以智力和手藝方面的技能鍛煉也類似這樣。因此,有個才子講得不錯,他對教育下了這樣壹個定義:"如果壹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裏所學到的每壹樣東西,那麽留下來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論教育》,《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第70頁
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誌;人與人互相關系,莫大於行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適當之行為,即以德育為中心是也。顧欲求行為之適當,必有兩方面之準備:壹方面,計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靜之頭腦判定之;凡保身衛國之德,屬於此類,賴德育之助者也。又壹方面,不顧禍福,不計生死,以熱烈之感情奔赴之;凡與人同樂,舍己為群之德,屬於此類,賴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第174頁
教員不是拿所得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著結果的方法教人。
——梁啟超:《教授法》
言不務多,務審所謂。行不務遠,務審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雖訥不辯,辯在胸臆之內矣。
——漢王充:《論衡?定賢》卷二七
誌立則學思從之,故才日益而聰明盛,成乎富有;誌之篤,則氣從其誌,以不倦而日新。蓋言學者德業之始終,壹以誌為大小久暫之區量,故大學教人,必以知止為始。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註》卷五
現代教育的重點在於指導活動和采用活動型的教學程序。這種學習類型比起課堂的學習類型更合理,這主要是因為由活動而學習比起課情境下的學習更有意義,而且更易於遷移到新情境中去。
——[美]J?M?索裏:《教育心理學》第397頁
教學要合壹,有三個理由:
第壹,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選》第四頁
當人的世界觀統帥著他的思維、感覺、意誌、活動等壹切精神生活領域時,知識就變成了起作用的東西。在創造性勞動中培養思維,這是教學技巧的重要表現,憑借這種技巧,教養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論個性的全面發展》
為學須天資、人與師承三者並備,而師承不過聊助啟發,非即學問。
——黃侃,摘自劉賾《師門憶語》,《學林漫錄》第八集第35頁
學生提難題,這是壹種特殊形式的"挑戰"。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應戰"。壹個難題從提出到解決,學生提高了,老師也跟著學生壹起提高,這就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茅以升:《學生考老師》,《解放日報》1980年9月15日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禮記?學記》
教育者的能動作用,表現在運用精神的和物質的教育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長期的影響,來達到自己預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動性,則是自己努力學習與善於接受教育者對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響。教育過程是否能夠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發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個能動作用和這兩個能動作用是否結合得好。
——於光遠:《教育認識現象中的"三體問題"》,《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
學習是得到促進還是受到妨礙,取決於任務的復雜性、順序和結構,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教。
——[英]威?道?沃爾:《兒童心理學對教育科學的貢獻》,《世界教育展望》
把教授最優化和學習最優化融合在壹起,就能保證教學最優化有壹個完整的過程。但是,由於學習最優化是當前學校工作最薄弱的環節,所以它應當成為學者特別關懷的東西。
2006-11-17 13:36 回復
江蘇社會科學
1位粉絲
4樓
——[蘇]尤?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問題的研究特點》
教學要截得斷才合得攏,教童子者總要作今年讀書,明年廢學之見,則步步著實矣。......如其牽腸掛肚,瞻前顧後,欲其雙善,反致兩傷矣。
——清王筠:《教童子法》
窮苦和學問是好友;富貴和學問是仇敵。
——陶行知:《行知書信集》第七頁
智過其師,乃能如師。卑卑而守之,循循而效,雖聲實並至,其去古人則已遠矣。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答孔正叔》卷七
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麽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壹想,檢查壹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
——[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壹壹》上,第32頁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說可疑,而不知己說之可疑;試以詰難他人者以自詰難,庶幾自見得失。
——宋朱熹,摘自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壹
推學者之見而廣之,以引之於遠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於致此之由者,學者之事也。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盡心上》
人不作事則暇,暇則逆,逆則惰、則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習學工夫,安可有暇?
——清顏元:《習齋言行錄》卷上
疑而後問,問而後知,知之真則信。故疑者,進道之萌芽也。
——明陳獻年。摘自清?黃宗羲《明儒學案?白沙學案?語錄》
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
——葉聖陶:《葉聖陶教育書簡》
如果妳想通過科學教育學生,妳就要熱愛自己所研究的科學,並且精通它,那麽學生就會愛妳,也會愛科學,妳也就能夠教育他們;但是,如果妳自己並不熱愛科學,無論妳怎樣強迫他們學習,科學也不會起任何的教育作用。
——[俄]列?尼?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全集》第八卷
誌乃人之大主意,壹生之學術事業,無不本此以貫之,故不可容其少有差失。
——清劉熙載:《持誌塾言?立誌》
雖然偶然的失敗,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包括受懲罰的失敗,對學習的進步並不是不利的,但相當經常的成功,還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們提出:"學習以成功為動力。"除非動機是非常強烈的,連續的失敗就會使學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礙進壹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之領之,方能中鵠。善學邯鄲,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為藥誤。我有禪燈,獨照獨知。不取亦取,雖師亦師。
——清袁枚:《續詩品?尚識》
若在中小學內,並沒有建築好基礎,等到自悟不夠時,再要補習起來,那就很不容易了。
——蔡元培:《蔡元培選集》第149頁
教學總是很清楚地反映著教和學兩個方面。
教是教師的活動,它包括講述教材、組織學生觀察所學習的事物和現象、指導學生學會和運用知識,還包括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
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自覺活動,它包括學生對壹定事物和過程的感知,聽取教師的講解,理解所學習的事實、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聯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實,按照教師指定的作業來鞏固和運用知識等。
——[蘇]達尼洛夫等:《教學論》第128頁
講習討論,固須循序漸進;若省察克治,則知其非義,斯速已矣。
——清劉熙載:《持誌塾言?為學》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當我聽到或者讀到對人的個別對待的態度這些詞的時候,它們在我的意識裏總是跟另壹個概念——思考——聯系在壹起的。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造性。
2006-11-17 13:36 回復
江蘇社會科學
1位粉絲
5樓
——[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信三三》上,第97頁
在想象發展的歷史中,沒有壹個時期會有青年那樣重要。到青年時期,壹些各別的、或多或少豐富的表象聯串,組成為壹個網。到這時候,青年已積累很多的表象聯串把他們的心靈占據住,而也正是這時候對這些表象聯串進行著強烈的改造。我們認為人生中從16到22——23歲的時期是最有決定意義的時期。
——[俄]康?德?烏申斯基:《烏申斯基全集》第壹卷309頁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後,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
——清張伯行:《養正類編》
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教育者還必須具備壹種對美的精細的感覺。妳必須熱愛美、創造美和維護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妳的學生的內心美)。
——[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信三四》上,第98頁
應該盡可能地避免壹切可能引起學生對自己記憶喪失信心的因素,因為這種經常跟優柔寡斷的性格結合在壹起的不自信,往往會使得兒童記憶力衰退。
——[俄]康?德?烏申斯基:《烏申斯基全集》第壹○卷
為了孩子,壹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壹切,為了壹切的孩子。
——朱永新
把飯碗看得比人民利益更重要並沒什麽不可以,人的本性是自利的,民眾從沒有、也不應該把更高的期望真正寄托給誰,"從來沒有什麽救世主",社會正義歸根結底還是得依靠公眾自己維護。
——網文
捧著壹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陶行知
師生年齡有差別,知識有差別,身份有差別,人格無差別!
——儲昌樓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中孟子
前後不壹致是教育中最嚴重錯誤之壹。英斯賓塞
欲改革國家,必先改革個人;如何改革個人?唯壹方法,厥為教育。中張伯苓
要教育人民,有三件東西是必要的:第壹學校,第二學校,第三還是學校。俄托爾斯泰
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中管子
學校,王政之本也。中歐陽山
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無寧尚自然;與其求劃壹,無寧展個性。中蔡元培
荊山之璞雖美,不琢不成其寶。中房玄齡
人要麽不生孩子,要麽就應把他們哺育成人,完成教育。希臘柏拉圖
學校是為社會設立的。學校沒有改造社會的能力,簡直可以關門。中陶行知
教育之在社會,其功用為綿續文化而求其進步。中梁漱冥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美愛因斯坦
保住我們的教學理想與熱誠,鼓起勇氣,繼續點燃孩子的生命。希臘德謨克裏特
天才不過是不斷思索,凡有頭腦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過去中國之衰,原因雖有種種,但教育的不振,當然是主要的基因之壹。中郁達夫
正確的教育是我們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們將來的苦痛、辛酸,是我們對其他的人們和整個國家的罪過。蘇馬卡連柯
我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英達爾文
對於青少年,最關鍵的是從小要有好奇心,遇到問題追問下去,這種精神比考試得到好分數更重要。中李政道
教學的結構是超出平常所理解的教學論和教學法的範圍的。正是這些超出上述範圍的東西,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重要的條件之壹。這就是:發展學生的道德品質、審美情感和意誌,形成學生的精神需要,特別是形成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
——[蘇] 列?符?贊科夫:《教學與發展》第106頁
必須按照事物的發生和存在的本來面目進行教學,即通過研究因果關系進行教學。
——[捷克] 揚?阿?誇美紐斯:《誇美紐斯教育文集》
只有本著事物自身的合理知識體系,才能使我們有充分的可能掌握知識。壹個人的頭腦如果充滿許多零碎而不相聯系的知識,就會象雜亂無章地堆著各種東西的倉庫,這裏連倉庫的主人也什麽都找不到。至於壹個人的頭腦中只有體系而無知識,就象商店壹樣,它的每個櫃子都貼滿東西的標簽,但是櫃子是空的。
2006-11-17 13:36 回復
江蘇社會科學
1位粉絲
6樓
——[俄] 康?德?烏申斯基,摘自《世界教育史綱》第壹冊323頁
教員如果不把他們所教的科目分成階段,使每個階段不僅可以直接導入另外壹個階段,而且可以在壹定的時期內完成,那麽為教員本身設想,為學生設想,都是明顯荒謬的作法。
——[捷克] 揚?阿?誇美紐斯:《大學授學》
教學的結構好比是"因",而學生的發展進程好比是"果"。這種因果聯系是重要的,這裏面反映了學生發展過程的被決定性。
——[蘇] 列?符?贊科夫:《教學與發展》第391頁
系統的教學能夠提出主要的思想,並且顯示出經過整理的知識的優點。同時通過系統教學所傳授的知識是十分完備的,因而也就能擴大知識的總量。
——[德] 約?菲?赫爾巴特:《赫爾巴特重要教育論文集》
智力的基本功能在於理解和發明,......事實上,日益表現出:理解與發明這兩個功能是不能分割的,因為要理解壹個現象或壹件事情,我們就要對於產生這個現象或事件的轉變過程加以改組,又因為要重新改組這些轉變,我們就要構成壹種轉變的結構,而要構成壹種轉變的結構就事先要有發明或再發現的因素。
——[瑞士] 讓?皮亞傑:《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第29頁
在學習任何壹門學科時,常常有壹連串的情節,每個情節涉及獲得、轉換和評價三個過程。......學習情節運用得最好時,可以反映以前已經學過的東西,而且可以舉壹反三,超過前面的學習。
——[美]傑?斯?布魯納:《教育過程》第62頁
壹門課程在它的教學進展中,應反復地回到這些基本觀念,以這些觀念為基礎,直至學生掌握了與這些觀念相適應的完全形式體系為止。
——[美]傑?斯?布魯納:《教育過程》第33頁
不論我們選教什麽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這是在運用知識方面的最低要求,這樣才有助於學生解決在課堂外所遇到的問題和事件,或者日後課堂訓練中所遇到的問題。經典的遷移問題的中心,與其說是單純地掌握事實和技巧,不如說是教授和學習結構。
——[美]傑?斯?布魯納:《教育過程》第31頁
最理想的知識結構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主要的條件應是:在同壹個知識領域裏不會產生兩套相互矛盾的結構。
——[美]傑?斯?布魯納:《論教育的若幹原則》
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壹的、呑沒壹切的活動領域。......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壹的根據分數來給壹個人做出好的或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壹個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麽樣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嬌嫩的,在興趣、願望和需要上都還極其脆弱的人)僅僅被局限在這個領域,也就是說,他只能在掌握知識上、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麽就會有失敗和困難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變成壹種痛苦。
——[蘇] 瓦?阿?蘇霍姆斯基:《關於和諧教育的壹些想法》
人之情,惡異於己者,此師徒相與怨尤也;人之情不能親其所怨,不能譽其所惡:學業之敗也,道術之廢也,從此生矣。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
——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教人者必知至學之難易,知人之美惡,當知誰可先傳此,誰將後倦此。
——宋 張載:《正蒙?中正篇》
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遊焉、肅焉、嚴焉。此六者得於學,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勝矣。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我們還把創造認識上爭論情景的方法和組織學習討論的方法列入剌激學習和啟發學習動機的方法。......學生參與科學爭論,不但使他們在有關問題上加深知識,而且不知不覺地他們的註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蘇] 尤?克?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第113頁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 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禮記?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