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李小龍的哲學思想

李小龍的哲學思想

聲明壹下,以下是借鑒其他網友的回答。

李小龍哲學思想:簡單壹點,可作如下概括:突破傳統與形式,不迷信權威,將思想從既定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讓它自由的流動,認識自我,追求自我,張揚個性,認真刻苦地鍛煉完善自我,真實地表達自我,在奮鬥中實現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大膽的去發揮,及其鍛煉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並迫使自己創新。與老子比較:老子之“道”與李小龍截拳道之“道”可以說本質上是壹致的,那就是自然性,試舉幾例。 李小龍:“什麽是截拳道?我(李小龍)第壹個承認:要把截拳道具體化起來不是壹件容易的工作。與其費力去解釋截拳道‘是’什麽,還不如從反面來證明截拳道 ‘不是’什麽那就比較清楚了”;道德經第壹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往往不說道是什麽,而說道不是什麽,而事實上還是在說道是什麽,只是直接是說不容易,這和李小龍是壹樣的。 李小龍:“人應該同自然規律保持壹致,而不能違抗,這意味著我們做任何事都應順其自然而不可強求,不要任何情況都強力去做。比如庖丁解牛,他壹把刀用了二十年而不換,就是源於他掌握了規律,並順應規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二都講究順應自然。自然是“道”終極本質和最高原則,“道”就是要不違背自然規律,不破壞自然(妄作)。 編輯本段與周易比較 周易是中國智慧的源頭,核心理念是“陰陽”。 李小龍曾在其武學著述中寫道:“陰陽學說不僅與拳術理論、武術鍛煉密切相關,就是在技擊對抗中,也無不內含陰陽學說。在截拳道之中,無論是防守,還是攻擊,都離不開陰陽變化。況且拳為運動之道、健身之方,術為取人之法、勝人之妙。然而妙從何來?術從何得呢?就在於陰陽的互易變化之間。欲求藝術之途,必循陰陽之路,此乃妙訣的新生之源。" 陰陽歸於太極,“太極”是中國哲學中的壹個術語,是指派生萬物的本源。拳家認為太極雖有,但兩儀未分,故此“有”而無形,認為有意無形的內動外靜之態就是太極。而內意的運轉,能領氣行,能導形動,產生出千姿百態的拳式。據說李小龍的“講求無形”與“以無法為有法”的拳理即源出於此。與禪宗比較:李小龍在《武道釋義》第壹部分就進行了“論禪”。佛是智慧與慈悲的象征;禪是指靜坐,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坐禪中思惟,根據其所悟所證創立了佛教,而“戒、定、慧”三學中因(禪)定而生慧也說明了禪與智慧的關系,所以說禪就代表著智慧。 禪宗中的智慧與深意可以用壹個字的來概括:“空”。李小龍有幾句是這樣說的:“虛空恰恰站在這與那之間。而虛空是什麽都包括,沒有對立的——沒有不屬於它的或是與之相反的。存在的虛空系壹切形式的源頭。虛空充塞在生命中、權力中甚而愛欲中”;“傾空妳的杯子,方可再行註滿,空無以求全”,可見李小龍對空的理解相當深入。 與尼采比較:李小龍的截拳道哲學中壹部分來自尼采——重視自我,認識自我,追求自由解放自我,突破傳統不為現有的理論與形式與束縛,而李小龍本人也真正體現了“ 意誌”與“超人”。李小龍對傳統武術的否定無異於尼采的“上帝死了”,也因此遭到了眾多武師的不滿;李小龍對武術的狂熱追求和實踐,為電影的不懈奮鬥讓成了世界矚目的“超人”。 李小龍尼采哲學的吸納並非機械地照搬,如果他永遠成為不了偉大的武術家。李小龍接受了尼采反傳統註重自我的思想,將他反對傳統道德束縛合理運用為突破傳統武術形式的束縛,不違抗自然規律,如水能順應任何容器壹樣自然自由地表達自我。李小龍並沒有尼采那種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 超人”意識,李的權利意誌(權利意誌只是壹個形而上的名詞,請正確理解)也只是用於自我的突破,做到以無限為在限,他不會像尼采那樣認為是少數超人創造了人類歷史。 與克裏希那穆提比較:事實上,李小龍的哲學思想與克裏希那穆提最接近。因為在當代,克裏希那穆提是真正的心靈自由導師,李小龍在讀了克裏希那穆提的《第壹次和最後壹次自由》壹書後,深刻領悟了那種無人無我、自由自在。李小龍得以從前人的巢穴中逃出,到達“沒什麽要教給他人”的境界,心靈真正自由。“每個人必須尋求真理,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這壹主題貫穿於他的整個思想中。 李小龍最常見的教導方式是格言,說的都是個人的感想,表達自己對武學和生命的感悟,他的格言大大勝過了復雜的西方哲學思想,使讀者壹目了然。李小龍的哲學思想,不只是武術哲學,更是人生哲學,如果真的可以把這官名為“李小龍哲學”的話(據稱:目前美國部分大學已將“李小龍哲學”設為獨立的哲學專業研究課題),那麽它有三大特點: 第壹:集成綜合。李小龍善於取眾家之長於壹身。打破各學派界限,汲取古今中外各種哲學思想精華,摒棄錯誤,突破局限,順應規律,積極進取,個性張揚而尊重科學,探求智慧而入世創業。李小龍他雖然沒有寫出哲學專著,但在他的筆記中已經可以看出,他的哲學思想已經漸成體系。這使得李小龍能夠將各哲學觀點的精華如海納百川般匯於其中、融為壹體,而決不是簡單地將各種觀點強扭在壹起。 第二:實踐實證。李小龍以自身的實踐來不斷修正自己的哲學,並最終以自身的成功來驗證自己的哲學。李小龍的哲學理論與實踐並重。與其他哲學家不同,他以武術為自己的現實事業;與其他武術家不同,他以哲學為研究武術的理論武器。他研究哲學是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同時在發展事業的過程中驗證自己的哲學。他用哲學來指導武術,再以武術來完善哲學。他在武術方面的成功有賴於在哲學方面的領悟,而他在哲學上取得的成就,也離不開他的武術實踐。最終,李小龍在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功,又反過來成為自己哲學的最佳註解。 第三:開放和不斷發展。李小龍哲學提供了壹種不斷發展的開放性體系。李小龍絕沒有任何擡高自己和截拳道的企圖,他謙遜地稱:“在截拳道中,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有的只是前人早已提出過的觀點而已。截拳道哲學只是壹個全新的“體系”,而非全新的“內容”。李小龍認為,“截拳道的真義,早已在陰陽合壹時就已經存在了”,壹切並非他個人的天才發明,而只不過是對前人的哲學思想加以分析整理、去偽存真,將原本對立的各派學說有機地結合、融為壹體、成為統壹的真理罷了。李小龍從不以什麽“權威”自居。他只希望對後人有所啟發、有所幫助,“並無壹成不變的教法,我所能給予的,亦只有適切的藥石以治療某種特殊的失調罷了 ”。他最擔心的恰恰是後人將他當作權威,而喪失了獨立自主的思考精神。 那麽這種“李小龍哲學”到底有些什麽內容呢? ⑴生命的意義 李小龍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有三重含義:①人應該積極奮鬥,把握自己的命運。②奮鬥的目標是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③僅有奉獻精神是不夠的,壹個人必須知道自己的長處,選擇最適合的工作,方能在真正的意義上實現自己的價值。李小龍曾說過:“這是壹個巨烈變動的時代,壹個激情奔放的時代!我們永遠無法適應全新的事物,但我們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肯定自我的存在,無時無日不是如此。”“正是因為有人獨立自主,奮發地了解自我,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個世界才有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偉大的文學、不朽的藝術,科技也不斷地發展前進。正是這些人為了對自我存在的價值作出肯定,為了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才播下了文明的種子,奠定了今日世界的基石”。 李小龍用他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這壹點: 電影:他是第壹位進入好萊塢擔任主角的東方巨星,曾榮獲美國政府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他為世界電影創造了功夫片這壹片種。他在銀幕上塑造了熱情、善良、勇敢、不畏強暴的中國人形象,他的英雄氣概使全世界為之折服。盡管他在電影中痛擊曰本侵略者,但直到今日,李小龍仍被曰本人尊為武之聖者。 武術:他創立了對當代世界武壇產生深遠影響的截拳道,並兩度被權威機構列入“世界七大武術家”。被中國武協授予“傑出貢獻獎”,其弟子包括多名世界冠軍,再傳弟子亦進入中、美、法等國的特種部隊任格鬥教官。 哲學:他博采眾家之精華融為己用,並以自己的成功之道為驗證,形成了壹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指引著後人去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取得人生的輝煌成功。 ⑵生命的智慧 若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的價值”,就必須正確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表達自我”。 李小龍正是因為能始終清醒地認識自己,才使他集中全部生命於自己的理想,才在短短30年內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①認識自我。每個人都有某種天賦,但又各不相同;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壹領域取得成功,但不可能在任何領域都取得成功。人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選擇好自己最適合的道路奮鬥才會有結果。故,認識自己,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壹步。 李小龍對武術有著天生的愛好,13歲拜師之後,練武更到了瘋狂地步。18歲赴美後仍苦練不輟,讀武術書籍,交武林朋友,不斷發展創新,24歲開設武館,27歲創立截拳道,成為壹代宗師。 童年李小龍特別喜歡模仿電影中的各種人物。他上學時總是懶洋洋的,但如果要拍電影,就會精神抖摟,極富敬業精神。赴美後,他不斷研究電影,始終尋找和創造打入好萊塢的機會,短短七年後便成為第壹位進入好萊塢的東方巨星。 李小龍自幼喜歡沈思,對人生充滿疑問,對禪、道等東方哲學充滿興趣。赴美後,他毅然選擇哲學這壹很難就業的冷門專業,壹心探求人生的真諦。 ②發展自我。李小龍的發展自我充分地體現在他的空而守中的思想中。他說:傾空妳的杯子,方可再行註滿,空無以求全。李小龍認為“壹個人必須消除他自己精神上的壹切障礙,否則是無法進步的,必須使心靈處在空無壹物的狀態,甚至忘掉原先所學的技巧。”他還認為,“讓內心無任何固守僵結,則外在的壹切自會開敞出現,移動時如流水,靜止時如鏡子,反映恰似回聲壹般。” ③表達自我。所謂表達自我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展示自己的能力,用具體工作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用現實成就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李小龍說:“截拳道研究如何表現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實的。”如果說發展自我是從外至內的吸收與學習,則表達自我便是從內至外的行動與努力。此時個人影響著世界,世界又同時影響著個人。人們的遭遇其主要矛盾便是個人主觀努力與環境客觀限制的矛盾。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其秘訣就在於:以最好的個人狀態來適應任何環境。 李小龍認為人應該象水壹樣去適應環境:水隨容器而改變形狀,而本質卻始終不變。人也應該如此,不斷調整自己與環境和諧,同時保持自己的原則、道德、理想不變。水壹遇縫隙即會迅速鉆入其中,人也應該善於把握機會如水滲隙般敏捷。水滴石穿,人也應該在面對困難時有足夠的決心和耐心,永不輕言放棄。 適應環境,就需要自由無拘地運用自己的各項技能。拋棄不必要的限制,甚至忘卻無謂的自我意識。李小龍有壹句極富哲理的話,很具代表性:“自我的表達是無法以形式化的練習來完成的,而形式的練習都是表達的壹部分。無形的形並非意味真無形。無形之形是由形進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達的境界。”他又說:“忘卻妳已獲得的知識與技巧,使自己完全處於空靈之中而壹無障礙。學習固然重要,但決不可成為其奴隸。任何技巧,無論多好多有價值,倘若心神為之所困,亦可能變為壹病。” ⑶生命的意誌 李小龍的勤奮是舉世皆知的。他對武術的迷戀幾乎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他每天堅持長跑6.4公裏,終日勤練不輟,即便吃飯時也要用拳擊打坐椅以提高拳頭的硬度。此外,李小龍更是愛書如命,他所謂的逛街只有壹個含義,那就是逛書店。他個人收藏了上千冊專業書籍,經常攜書在身,分秒必爭地讀書,有時,他壹邊伸臂屈腿,壹邊聚精會神地讀書,即便孩子哭鬧、房門砰然開關、人進人出,他也絲毫不受影響,仿佛置身於無人之境正因為他對時間的利用效率高得驚人,才得以在27歲時便獲得巨大的成功,成為壹代宗師。 李小龍在最後的歲月,構思攝制影片《死亡遊戲》。故事敘述壹名截拳道武師為取壹件稀世瑰寶而獨闖七級佛塔。每壹層都有壹名代表不同武術門派的絕頂高手把守,武師九死壹生打敗最後壹名鎮塔高手,激動而又虔誠地打開藏寶的匣子,卻發現裏面僅有壹張紙片,寫有壹句蘊含著深邃人生哲理的話:“生是壹個等待死亡的歷程。”這句話過早地應驗在李小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