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晗菡? 2020級21班
訪談時間:2021年1月17日
訪談對象:爺爺
訪談人:我
記錄:媽媽
我:爺爺,妳能跟我說說我們王氏的由來嗎?
(只見爺爺高興地從抽屜裏拿起王氏族譜,戴上老花鏡,滿心歡喜饒有興趣地開始講)
爺爺:據說我們王氏最早的時候在山東叫瑯琊的地方,宋代時有壹支遷到永嘉的英橋村,就是現在龍灣永經這邊,最早的時候我們溫州就叫永嘉。我們就是這支繁衍下來的,到現在呀,有七百多年了,傳承二十九代呢。從我們最有名氣的祖先王德,曾任廣東按察司檢司,官位正五品,他還是壹位抗倭英雄,被尊稱王德公。明代以來,我們王家湧現了很多厲害的人,其中狀元、傳臚、進士有13人,舉人15人,秀才有千人那麽多,所以做官的人也很多,傳世著作70余部。
我:等等,爺爺,妳說的是什麽呀,我都沒聽明白。狀元我我知道,那個傳臚、進士、舉人 、秀才都是啥呀?
(爺爺哈哈大笑)
爺爺:不急啊,爺爺給妳講,以前啊考試分好幾級的,先是院試,跟妳們以後的中考壹樣全縣市統壹考,那些考上人就被稱為秀才。秀才可以參加鄉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高考,是省裏統壹考,考上的人就叫舉人。然後再參加會試,就是全國級的,考上的就叫貢士。最後呢是殿試,就是由皇帝組織的考試。
我:哦,那我以後如果讀普高就可以參加高考,也就算秀才了,呵呵。爺爺,好復雜啊,能不能簡單些。
爺爺:進士,就是皇帝組織的考試裏的佼佼者了,狀元呢是殿試時的第壹名,最厲害的,傳臚實際上就是第四名。
我:爺爺,我聽說妳們那邊有個好玩的地方,叫永昌堡,妳小候就住這裏面嗎?
爺爺:對啊,爺爺就是在那裏出生的,妳媽媽小時候還在那裏住過壹段時間呢。
我:爺爺,這個跟我們姓王家族有什麽關系嗎?
爺爺:當然有關系了,永昌堡可以說是王氏家族修建的。在嘉靖三十七年的樣子(公元1558年),由王家祖先王叔果、叔杲等人倡議集資建造的。我們王氏家族可以說是當時的名門望族了,堡內王姓家人的的那些住房,很多都是四合院式的,有正堂,有廂房,地上鋪的都是大石條。
我:我聽媽媽說,這個永昌堡曾經是為了抵抗倭寇建造的,還出了壹些英雄和名人,妳能給我講講永昌堡裏的故事嗎?
爺爺:妳算問對人了,爺爺都知道。爺爺小時候啊,爺爺的爺爺經常給我們小輩講永昌堡裏的故事,比如先人如何不怕死抵抗倭寇,還有堡裏的年輕人如何用功刻苦學習考取功名,還有那些當官的人如何清廉公正的故事。這個堡裏的故事可以講個三天三夜啊。
爺爺:爺爺挑幾個給妳講講。就先說這個永昌堡。在明代的時候,我們溫州沿海的地方經常受倭寇侵犯,永強抗倭首領王沛、王德叔侄犧牲。後來王沛侄子王叔果、叔杲兄弟,為了防禦倭寇侵犯,發起建立的私家抗倭城堡,用了兩年多時間才建好的,外面有城墻,有護城河,裏面開了兩條河流,河上的橋也是形形色色很多樣,這河可用來交通、也用來灌溉和洗東西。城堡有東西南北四個口,每處都有二重門,城樓上有譙樓,可以在上面查看敵情,城樓上還立了炮臺。當時說那些倭寇來侵略時,小部隊人,看到高高的城墻就放棄撤退了。說有壹次來了壹支大部隊人馬,他們用了兩天的時間攻城門,還是攻不下,就守在門外準備把我們困死在裏面,他以為我們早晚會糧盡彈絕,餓死。沒想到那些個官兵還有百姓本來就是是生活在堡內的,所以壹到吃飯時間,堡裏各家各戶煙囪冒煙,飯香四散,敵人撐了幾天他們自己沒東西吃了就只好撤退了。這個堡裏面最早的時候還有水田100多畝,危急時可生產自救,不怕被敵人長期圍困,所以這個永昌堡當時建設時就是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在設計上,安排得非常妥當。
爺爺:現在這個永昌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裏面還有狀元府第、聖旨門巷、世大夫祠、花園古井、洞橋底40號、禦史巷12號、狀元裏6號等多處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橋梁,都非常有歷史價值的。爺爺以前就住在禦史巷12號裏。前兩年啊,政府為了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把還住在這些老房子裏的人都統壹搬遷出去,收回老房子統壹管理了。1994年,這永昌堡還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妳呀,這兩天可以讓媽媽帶妳去看看永昌堡,看看王氏祠堂。
我:好。知道這些後再去看,就更能看出明堂來了。爺爺,妳之前說永昌堡裏還出了很多做官的。
爺爺:是啊,從明代清代以來,王氏壹族為官有50多人,其中沒有壹個貪官汙吏,還出了兩位廣為傳頌的清廉好官,王錚和王繼明。這個王諍1550年進士,最大的官做到了貴州巡撫,在位時啊,他不怕豪強為民申冤,他愛憎分明,看不慣貪官,曾經憤怒地砸毀了貪官的酒席,被稱為硬骨頭好禦史。壹生為官,兩袖清風,退休歸鄉時他所有的家當只有壹箱書壹撫琴。
我:爺爺,妳王氏家族,學霸多,清官多,還會打倭寇,真厲害。
爺爺:對啊,王氏為什麽能出這麽多優秀的人才嗎?
我:為什麽呢?
爺爺:改天讓妳媽媽帶妳去永昌堡看看,也許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好。媽媽,我們明天就去永昌堡吧。
2021年2月18日永昌堡半日遊
第壹站:禦史巷12號:曾經王德公的府邸
第二站:青石門臺
第三站:王氏宗祠
第四站:抗倭英雄紀念碑
第五站:永昌堡城樓
第六站:堡內老式建築和水鄉印像
在王氏宗祠的展館裏還看到了下面這個內容——《王氏族約》
內容介紹 :
? 由八世孫王澈根據自己多年為官處事體悟而著,包括六大內容,壹是家族成員要敦宗睦族;二是重視子弟處世、為官的訓誡;三是對子孫儉勤持家訓誡;四是對子孫修身為善的訓誡;五是家族、家族成員與國家的關系;六是家庭治理與婚嫁要義等等。《王氏族約》***十章計壹萬二千五百余字。
? 《王氏族約》施行後,便被官方推薦為家規民約的範本。王氏族約精神絕不止於紙上,歷代先賢躬體力行,良好家風代代傳承。才有王氏家族科名顯赫,為官清廉。才有抗倭英雄,建堡抗倭。至今仍然人才濟濟,教授、專家數十人服務於社會各個領域,成績顯著,如電機專家教授、曾任浙江大學代校長的王國松先生;著名戲曲學家、中山大學教授王季思先生;在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前夕為溫州和平解放作出貢獻、曾任溫州市政協副主席的王思本先生等。所以《王氏族約》對家族的發展以及長期興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每年正月初十二,王氏族內都會舉行隆重的春祭活動。
春祭活動上將由司禮通讀族約,族內子孫恭聽銘記,這是嚴謹的祀禮中最為莊嚴肅穆的環節。
1.廉潔篇
凡子孫居官,務要廉勤正直、盡忠體國①、恪守官箴②,其治行③卓越,惠澤④及民,及有功德為宗族鄉鄰所庇賴⑤者,歿後於譜傳之;如貪酷被黜⑥者,於譜上削其爵。
——摘自王澈《王氏族約》匯訓
註釋①體國:泛指治理國家。②官箴:原指百官對皇帝的勸誡,後指對官吏的勸誡。如為官忠於職守的稱“不辱官箴”。③治行:治理政務的成績。④惠澤:恩澤、德澤。⑤庇賴:保護、依靠。⑥黜:廢,貶退。
釋義凡子孫擔任官職的,務必要廉潔勤政正直,竭盡忠貞治理國家,恭敬地遵守為官的職責準則,他政績卓越,恩德普及老百姓,以及功業和善行為宗族鄉親帶來好處,那麽就在宗譜上立傳紀念;如果為官貪贓枉法被罷免貶斥,那麽在宗譜上不記載官職。
2.家風篇
凡生員①乃族中之秀,當敦行②好禮,崇尚氣誌,向③以為族眾表帥。若唯利是營,不顧名義出入公門,幹擾鄰邑可鄙甚矣,何以為士耶。仕官家居者,尤宜以道自重,謝絕私謁④,以***維宗風可也。——摘自王澈《王氏族約》匯訓
註釋①生員:明清時代,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都稱生員,俗稱秀才。②敦行:註重品行;③向:通“向”,往昔、從前。④私謁:以私事謁見請托。
釋義凡生員是宗族內的優秀人才,應當註重個人品行和遵循道德規範,尊崇氣節和操守,往昔把生員作為宗族學習的表率。如果唯利以圖,不顧名譽氣節出入衙門,幹擾鄉鄰,那就很可鄙了,還有什麽資格作為知識分子呢!做官的人在家閑居,更應該以道義自重,拒絕私事到官府請托,***同維護宗族的良好風氣。
3.守法篇
凡包攬①侵欺②,國法具在,小則辱身喪家,大則禍害宗族,切宜深戒。——摘自王澈《王氏族約》匯訓
註釋①包攬:兜攬包辦。②侵欺:迫害、欺淩。
釋義凡兜攬包辦地方事務、迫害欺淩鄉親(的人),都難逃脫國發的懲罰,輕者自身受到侮辱無家可歸,重者就會禍害宗族,要引以為戒,切記。
4.治家篇
凡保家之道惟儉與勤,若習惰好閑,用度無節,甚非久長之理由,為庶人①、為士、為大夫卿佐②道則不同,本諸勤儉壹也。
——摘自王澈《王氏族約》匯訓
註釋①庶人:泛指無官爵的平民百姓。②大夫卿佐:泛指官吏。
釋義凡保家的方法只有節儉和勤勞,如果遊手好閑,生活奢靡,決非長久之計。作為平民百姓,或者讀書人,或者官吏,雖然思想方法各不相同,但勤儉持家這壹根本卻是相同的。
5.德行篇
凡族眾行檢①高下,敦崇②道德言行,足為師表者為優等;以推仁尚義入孝出弟,不得罪鄉黨③者為次等;凡優等死則於譜傳之。——摘自王澈《王氏族約》匯訓
註釋①行檢:操行、品行。②敦崇:惇厚高尚。③鄉黨:鄉裏,語出《語論·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釋義凡宗族中眾人操行的高低,憑他人品、道德、言行,能夠為人師表的為優等;憑他尊重仁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不得罪鄉裏鄉親為次等。凡獲得優等的人在死後於宗譜中立傳紀念他。
6.宗訓篇
事親必孝,事長必敬,兄友弟恭,夫義婦正,毋作非法,而犯官刑;毋恃富強,以淩貧弱;毋好爭訟,而擾門庭;毋為賭博,以蕩產業;毋縱淫僻①,以隕②家聲;毋耽麯蘗③,以亂厥④性;毋習遊惰,而忘治生⑤,謄此訓誡,實系廢興,言之再三,爾宜深省。——摘自王澈《王氏族約》祠儀
註釋①淫僻:淫亂放蕩;②隕:敗或毀敗;③麯蘗:也做曲蘗,指酒;④厥:其;⑤治生:管理、處理好謀生之業。
釋義侍奉父母親壹定要孝順,對待老年人壹定要尊敬,兄弟之間要友愛謙讓,為夫的行事要合乎正義,為妻的要守婦道。不要幹違法的事,招致官府的懲罰;不要依仗富有強勢,去欺淩貧窮瘦弱的人;不要爭強鬥勝好打官司,以致擾亂宗族家庭的安寧;|不要賭博,以致敗壞產業;不要淫亂,以致毀壞家族聲望;不要酗酒,以致亂了本性;不要遊手好閑,而忘掉謀生之業。抄錄這條訓誡,實在關系到我們宗族的興衰。再三囑托,希望大家深刻反省。
7.推崇義舉篇
凡周血阝①族之貧,難及於宗祠,有義舉在②有余之家即宜務行之;今累困廩③連阡陌④,以遺子孫至言,祖宗公事則縮頸方丈,宴親賓綺羅填笥⑤,於族人之饑寒,罔恤皆由大義不明,未嘗念及壹本之意;夫創業累錙銖⑥,而後人用之如糞土⑦,富貴有時替,而人死貴留名;故家有余財而不能樹恩於族,謀盛舉以垂不朽,是誠不智之甚也。——摘自王澈《王氏族約》匯訓
註釋①周血阝:即周恤,接濟、救濟;②在:表處在某種位置;③困廩:谷倉、糧倉;④阡陌:田界或田間小路;⑤笥:原指盛東西的方形竹器,泛指箱子;⑥錙銖:古代重量單位,比喻極細微的數量。⑦糞土:此處比喻把先輩辛苦積聚的財富視如糞土,任意揮霍浪費。
釋義凡救濟宗族中貧窮困難戶,以及宗祠發起賑濟義舉,富裕的家庭就應該用行動來響應。但現在有的人家糧倉多多、田地連片,用來贈予子孫,至於說及為祖宗辦公益的事業,就變成了縮頭和尚;宴請親朋好友,綾羅綢緞排場闊綽,對族內還有在忍饑挨餓的人卻不救助。這都是由於大義不明,不顧念本是同根的緣故。先人創業時把財富壹點點積累起來,而後代卻視財富如糞土。富貴是不會長久的,可貴的是人死後給後代留下好名聲。因此,家有余財的富戶卻不能施恩澤於宗族,不想謀劃善舉而留芳於後世,實在是很不明智啊。
遊完永昌堡,看完《王氏族約》介紹,爺爺留給我的問題,自然就有了答案。為什麽王氏壹族人才輩出,為什麽壹個私家城堡能屢退倭匪,為什麽王氏為官者能清廉勤政,就是因為壹部《王氏族約》的世世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好家風塑有用之才。
拍攝:我
文案策劃:我和媽媽
(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於網絡)